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素质论文,初中毕业生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作为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本次初中毕业考试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突破点之一。
一、进一步明确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在于:日常教学中的课程目标应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新课程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相呼应的,这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和价值是主动投入此项工作的前提,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基础,有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并且不断克服其中的困难。
(一)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社会的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人和谐、全面地发展。将来走入社会的学生,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与能力,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对于学生本人来说,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接受全面的、有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民主法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较少被关注。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将学生多元发展目标明确置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明确、具体的要求,有助于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
在高中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根据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选拔是必要的。在以往的选拔中,学业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对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却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对学生来讲是不公正的。
(三)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水平
“因材施教”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应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因此,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中,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没有被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在这些方面也有所欠缺。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激励和鞭策。举例说来,教师首先应具备探究的精神和探究能力,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只用于中考招生,评价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教学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从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五)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
《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家长和社会的诚信提出的一个挑战,也是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的重要机遇。
二、高利害性要求评价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直接表明了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生活的总结,对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由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被应用到高中招生中,会对学生能不能上一所好高中、甚至能不能上高中产生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决定了众多初中毕业生的前途。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高利害性的,公平、公正成为这项工作首先应保证的。
我们认为,要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在评价前深入考察和求证,制定一个合理、稳妥的评价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体现了实验区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合理、稳妥的评价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方案应包括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方法、评价者和相关政策等。方案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如评价中参考学生日常发展性资料是好的设想,但是如果在日常教学和评价中没有这些资料,或者没有良好的机制保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就有可能引发作假或无法得到真实、有效的评价结论,从而使得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受到损害。
第二,保证评价过程中各环节的科学性。评价方案还只是一个设想,如何将设想变为现实更为重要。要澄清评价各个环节的性质、要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素。如评价中谁来做评价者?他们应接受哪些培训?评价者是否需要交流?如何交流?如何形成评价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指导和监控。完善评价工作的相关制度是保障评价公平、公正的重要基础。因此,针对评价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环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指导和监控十分重要。
第四,加强宣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应该看到,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评价者给学生一个评价结论,其中还可能涉及同学互评,涉及家长、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各种反应。因此,加强宣传,争取最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是必要的。
三、提高评价过程中各环节的科学性
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各实验区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中的许多领域还处于实验和尝试阶段。因此,把握并优化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和公正的基础。
(一)确定评价者
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者。作为评价者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评价者对于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要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并且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评价者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就一定对学生有了解,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尤其要关注评价者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而这需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第三,评价者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许多地区提出施行同学互评,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思路。从实验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在某些方面互相之间有比教师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由于多个同学都要对一个同学进行评价,也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评价偏差,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结论。需要指出的是,评价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培训,讲明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了解评价的过程是保密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教师或其他人对同学互评进行非正常的干预,这样不仅损害了评价的公平和公正,而且对于学生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应以《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确定评价内容应考虑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评价内容应包含对于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或“事无巨细”。同时,确定评价内容还要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可以将某一项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重要的侧面,再列举这些重要侧面的关键表现,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侧面,而“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是其中的一项关键表现。必须指出的是,将评价内容分解为重要侧面和关键表现只是起到增强评价可操作性的作用,是给评价者的一个“提示”,不能死板地照搬评价条目,还是应坚持在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很有可能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即使不直接给学生等级,也会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劣予以评论和描述。因此,在评价中应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其作用就好像一把尺子,指示评价者给学生一个明确和准确的结论。如深圳南山区的评价方案中,对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评价,明确提出优秀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而合格的标准是“能按时到校学习,但学习热情不高;基本上能完成学习任务,但不善于总结学习上的得失”。因此,可以从学生行为的性质、频度、强度及其泛情境的程度(在不同情境中都有所表现)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这样能够引导评价者给予学生一个明确、一致的结论,减轻主观偏见的影响。
(三)把握评价依据,加强交流与协商
总的说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定性评价”,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想象而不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日常的表现,这需要评价者日常的观察和积累。因此,我们认为通过“考试”的方式得出评价结论是不可取的,因为大部分综合素质是无法考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在评价的时候不能参照考试的结果。
第二,将日常记录用作评价依据也要非常小心,一定要将其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后再作为评价依据,而不能简单将日常片段的记录经过累加和计算直接得出结论。比如,学生给教师倒水是有礼貌的表现,而如果规定学生倒了5次以上水有礼貌的等级是“良”,10次以上是“优”,则可能是不恰当的。换言之,我们认为一个学生有礼貌的依据肯定来自学生的日常表现,但我们很难说出就是哪一个具体行为、或者要累计达到多少次才使我们得到这个结论。因此,应从多个渠道获得评价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在评价中注重实证资料是可取的,但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否则可能会根据没有价值或不真实的资料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有依据,还要对这些依据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判断。
此外,加强评价中的交流与协商也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和协商的目的不仅有助于评价者消除分歧、得到一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每个评价者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依据,这也是大家澄清思路,明确评价依据,了解更多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我们提倡在多个评价者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保证每个评价者能够独立做出判断,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四)评价结果的表达与使用
《指导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含1)等级,2)综合性的评语,是定量+定性的表达方式。如前所述,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质的评价而不是标准化考试,这意味着评价结果应该包含质性的描述,尤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质性描述更有助于表达学生的特长、潜能和发展状况。同时,质性描述并不排斥量的表达,如“XX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其中“非常”就是一种量的表达。因此,也可以用等级表达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为高中招生提供方便。
此外,在一些实验区既有教师评价,也可有同学互评,还有可能包含学生自评。因此,如何利用并整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值得考虑。可以将不同主体的评定结果经过权重合成为一个评价结果,但我们建议保留并呈现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这样不但能够为高中招生提供方便,而且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对比信息,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人的眼中的我”。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生成后还牵涉到认定、保存以及可能的修改等管理问题。同时评价结果与学生高中升学直接相关,其关系重大。所以,应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更为详尽、完善的制度与规则,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当前有些实验区的方案并没有阐明如何使用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尤其是在高中招生中。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硬性的、一刀切的规定,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达到什么等级才能被录取。但是,怎样让高中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结果却是值得关注的。
四、加强信息技术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可以看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幅度减轻工作量
毋庸置疑,减轻工作量是应用信息技术的直接动力和首要原因。举例来说,对于同学互评,如果用手工统计的话,工作量非常巨大,甚至到了不可为的程度,因为以一个班平均60名学生计,如果评价的维度是6个,则一个班至少将有60×60×6=21600个数据点,再加上累加的任务,工作量将非常庞大。而实验表明,用机读卡并结合自动化的计算程序,15秒钟之内就能够处理完一个班的数据。
(二)自动形成更为丰富、深刻、直观的信息
根据预定的程序,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自动化计算和处理,进而用直观的、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如各评价维度上的等级分布,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等级分布和差异,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之间的差异,某个评价者与其他评价者之间的差异等等。此外,由于评价者要评价的对象比较多,评价工作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通过自动化的程序告诉评价者已经评价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评,其他评价者的进度是怎样的。
(三)有效整合并呈现多通道信息
在设计评价程序时,可根据实验区已有数据库设置接口,这样就可以将已有的数据如学生学籍库的资料方便地调入评价系统中。此外,新课程要求评价体现过程性,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参考学生的学生多方面的、日常的表现非常重要,有助于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参考的材料越丰富,得到的评价结论越真实、可靠。这些材料如果用传统的纸质的方式予以记录和呈现,不但非常繁杂,而且不便取阅和参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学生的许多信息,如照片、成长记录里面的部分内容、能够表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材料、学生的自述、其他人的评语和推荐等都可以上传到信息系统中,使得评价人员的调阅变得准确、方便、快捷。
(四)加强过程记录与监控,提高数据安全性
综合素质评价及其结果是高利害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因此,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评价数据的安全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点,加强对评价过程的记录和监控就是非常必要的了。运用信息化技术,首先可以实现对评价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非常详尽的记录。如评价结果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生成的,曾在何时、何地被何人修改过,记录被改动前后的差异等等。
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评价结果公正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对评价中可能的问题进行预警,加强过程控制。如有的评价者出现一致性的明显偏差,或者在某个班得“A”的比例超出了预设的限制。这些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预警,有效地保证评价工作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
此外,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严格地赋予操作者不同的权限,不具备权限的人是无法进行相应操作的。如有些教师只能对6个评价维度中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他方面是无权查阅和修改的;评价委员会的某个成员可以查看所有的信息,而其他人只能看到部分信息。这一方面使得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为清晰,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保障了评价数据的安全。
(五)加强保密,降低相关人员压力
对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保密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程序文明的要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是这样做能够减轻评价人员的心理压力。传统的评价需要人工统计和登录,评价者的评价结果可能被很多人看到并传播。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自动化地处理信息,为保密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六)有效利用已有数据,提高数据共享程度
通过建立高通用性和共享性的数据库,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可方便地用于其它领域。如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跟踪分析等。
五、优化外部环境,为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区综合素质评价的外部环境还有待改善,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从而为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优化政策环境,为实验区提供有利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尤其要关注初、高中的衔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必须得到高中学校的“认可”才能最终发挥其效用,达到评价的目的。
第二,加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实验区的上级行政部门提供更快捷、更有力的支持。当前,因为部门协调不够,如教研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招生部门不认可,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部门的意见不一致,有许多实验区无法顺利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方案的制定中畏首畏脚。他们呼吁各部门一定要从推进课程改革的高度出发,统一认识,加强协作。
第三,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评价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与水平,确保评价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如前所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者和管理者只有对其中的诸多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有可能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建议各实验区加强培训,将这次评价工作作为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机遇,在完成评价工作的同时对于新的课程标准乃至教育教学实践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四,加大研究力度,加强科研人员与实践工作者的配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非常重要,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因此,怀着研究与探索的姿态投入其中是必须的。我们非常欣赏长沙开福区已经在各个环节展开了实验,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正是在逐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评价工作不断走向完善。因此,建议各实验区通过实验和试点,逐步澄清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甚至“陷阱”,及时总结经验,为评价工作的顺利施行奠定基础。
第五,加强宜传,争取获得更为广泛的理解与支持。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唯有读书高、唯有分重要”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家长普遍担心评价工作中可能隐藏的“暗箱操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观念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消极影响,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界的顾虑。为此,要采取电视、报纸、广播、座谈、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一方面向公众阐明综合素质的含义及评价工作的意义,尤其要向家长说明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尽量做到政策的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家长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将各项保障制度做到尽量完善,争取将评价工作做成“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