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_杜媛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_杜媛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 甘肃兰州 730046

摘要: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所以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要想提高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1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现有语文水平

1.1高职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首先是学生个人理想和现实差异产生心理矛盾。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从而不能很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其次高职学生自身素质与高校要求不相适应。加上当前的就业形势也严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看到有些重点院校的个别学生一时没有找到工作,就对自己的将来、所读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怀疑。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迷乱、困惑、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文精神的缺失。高职学生人格的塑造、素质的培养、人文意识的提升有赖于语文教育这个主课堂。

1.2高职学生的现有语文水平

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水平整体不高。高职生无论在语文基础知识上还是在语文应用能力上不是非常理想。同时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也不容乐观,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即极端重视和极端忽视。极端重视表现为整套课程方案不是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而是一种升学课程体系,“专升本”考试课程就是学校教学课程,因而语文课的学时安排过多。可见,产生极端重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办学定位的错位引起的,职业技术教育在这里名存实亡,职业学校成了另类高考中学。相反,极端忽视表现为语文课倍受冷漠。高职院校是唯技术教育的学校,其基本观点是高职院校不是文化扫盲学校,教好、学好职业技术是最核心的要求。唯职业技术思想影响下,视高职语文为单纯的文化课程,人文素质意识淡薄。大多数这类学校的课程中,语文课已经“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课”处理,或选修处理,或讲座方式处理,边缘化现象突出。

2 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基础地位,但是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滞不前,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许多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教学质量低下,以致毕业生的文字语言能力不能满足实际职业岗位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校偏重职业能力培养,忽视语文教学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训练,为职业岗位服务。而为突出这一重点,当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成为根本,在强化专业训练的同时,不少高职院校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某些工科高职院校甚至取消了语文课。

2.2学生对语文无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

从课程体系来看,从小学到高职一直开设语文课,学生对语文学习大多无兴趣可言。不少学生但逢语文课能逃则逃、不然就是上课开小差或玩手机甚至伏首大睡。

2.3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高职生的需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快,教材建设没有及时跟上。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只是在原有的中专教材或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增删编排而成,有的直接使用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一般偏重于文学,尤其偏重于中国古典文学。虽然其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充分展现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语言之美,堪称培养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蓝本,但极少或完全没有应用性教学材料和语言训练的内容,致使教材内容比例失调,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高职生的特点极不相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服务。但是,大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千篇一律,不与相关专业相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支撑作用。

2.5教学方法手段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大多仍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而教师教学也囿于书本,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窒息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手段方面,不少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语文教师很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即使使用,也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 对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3.1各级各类教育机关要加大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视

在高职语文教学的长期探索中,有很多的探索都是盲目的、零碎的、不系统的,几乎就是极少数人的一种个人行为或者几个人的行为,没有与外界形成合力。如果能够设置专门的机构或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与探讨,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规范和统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步伐,相信语文教改的步伐会迈得更稳、更快。

3.2要敢于做改革的先行者

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一批改革的先行者,克服困难,勇于实践,提高认识,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在现阶段,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理性地意识到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目前情势下,由于受客观原因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高职语文教育改革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出一条比较成功的或者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路来,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改革先行者们要克服种种困难,找准改革的方向,勇于实践。

3.3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要大胆进行

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尝试,如根据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地教学。用这种的形式,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念或学生必备的某项能力,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解或实战的临场演习,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运用读与讲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教学法、组织学习小组学生互帮互学交流法,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法,排练话剧演练法等等,还可以增加一些讨论研究课。平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入课堂。还要把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并组织一定的应用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力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3.4对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改革

我们要探索与高职语文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应该采用一种更加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语文能力考核的具体方式应考虑妥当,可将口试和笔试结合起来,考试和考查结合起来,定量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学生学习的成绩应该主要通过一个过程来反映,而不是凭一次考试的结果。比如通过平时的出勤、课堂参与的程度、作业、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个方面来衡量他的成绩就更加合理,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 结束语

高职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的作用重大,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高职语文教育要果断的、大规模的进行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玉萍,谈高职院校师范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辽宁高职学报,2005

[2]江华茹,高职文秘专业的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辽宁高职学报,2005

[3]于淼,论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理论观察,2007

论文作者:杜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_杜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