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 讨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4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儿科来说,重视肢体语言沟通使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抵触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配合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儿科护理;应用分析
儿科的患者多数在14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还是婴幼儿,同时病情急,变化快。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患病,机体疾病多严重,随时可引发危险。另外在疾病的困扰下,患儿对医护人员均存在一种害怕的心理,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况,以至于无法清洗的表达不适感,缺乏配合,进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所以在儿科的治疗中,更加重视护理配合[1],而本文主要研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特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4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4例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均在4~55d,平均住院时间为(22±3.7)d,年龄3d~11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本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肢体语言沟通护理,(1)利用眼神交流和手势的鼓励,护理人员应以温柔的语气和患儿进行沟通,并且慢慢的指引让患儿自己表达,并且护理人员还应仔细、耐心听取患儿的语言,注意要与患儿的眼神平时,分析患儿的心理变化,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仪表端庄。(2)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安慰以及鼓励患儿,同时和患儿进行沟通,分散其注意力,但是针对于1岁以下的患儿,可采用轻拍、拥抱等肢体动作,让患儿平静,而2岁~3岁之间的患儿,可按照其兴趣让其观看动画片以及玩玩具等,分散其注意力,针对于3~7岁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奖励以及鼓励的方式提高患儿的配合度,超过7岁的患儿,应注重语言鼓励[3]。(3)患儿家长的护理,在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后,也应注重患儿家长的护理,针对于患儿的家长,护理人员应注重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仔细详尽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问,通过合适的体态语言、亲切的态度和和善的话语,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安慰。真真正正做到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促使患儿早日康复[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录入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 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 < 0.05 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依从性,观察组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科室,前来就诊治疗的均为儿童,临床护理难度大。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准确完整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这就给医务人员了解病情和对观察病情进展带来困难。同时患儿进入到医院这种紧张陌生氛围中,对医务人员产生较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本身就增加了护理难度。因此在儿科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4]。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视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中,单纯的沟通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沟通就发挥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注重自身的眼神、语气以及表情等,会让不会沟通的患儿感染安全感,进而放松紧张的情绪,而针对年龄较大,有沟通能力的患儿,重视对其的安慰以及鼓励,同时根据患儿的喜好予以相应的物质等,可使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降低疼痛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5]。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于儿科来说,重视肢体语言沟通使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抵触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配合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霞.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 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06):694-695.
[2]佟智莹.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临床 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6):1174.
[3]朱岸清,丁丽嫦,黄玉霞,等.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及干预[J] .北方药学,2012,50(12):132-133.
[4]唐伟宁.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 女性健康研究,2017,(02):65+73
[5]李国花.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7,(05):143-144.
论文作者:胡振华,汤晓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语言论文; 肢体论文; 家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