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接受CPAP联合氨溴索的实际治疗效果,为后期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0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所接收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接受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单纯采用氨溴索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情况明显更具优越性,其治疗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而言,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要比单纯使用氨溴索治疗效果更好,使患儿的临床指标得到更快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CPAP呼吸机;氨溴索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211-01
当前在临床上,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式较多,但是机械通气治疗却是一种主要方法,主要是因为此种方法的效果更加显著[1]。氨溴索可以刺激肺泡细胞表面的活性物质,但是导致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却比较大[2]。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者,我院开展了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将结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析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的具体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100例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的患者,全都经诊断标准判定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数字作为随机分组的基础,观察组患者为50例,32例男,18例女;体重在1.1kg至2.6kg之间,25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例,28例男,22例女;体重在1.0kg至2.4kg之间,34例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都需要进行常规的保暖措施,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检测以及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等,帮助患儿确保内循环稳定,使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照组患儿所采用的是单纯的氨溴索,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六个小时滴注以此,标准量为7.5mg/kg;等到新生儿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再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患儿同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参数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观察组患儿的氨溴索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另外需要接受CPAP呼吸机进行联合治疗,流量指标设置为6L/min至9L/min之间,FiO2介于0.4至0.6之间,PEEP为0.3kPa至0.5kPa之间。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参数。
1.3 评判指标
本次针对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采用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气指标进行评价,其中血气指标包含FiO2、PaCO2、PaO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表1为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后效具体比较结果,从表中结果发现,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结果比较也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有效率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即NRDS。是新生儿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肺部表面缺乏活性物质[3]。活性物质缺乏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如围产期窒息、基因变异、早产、剖宫产和基因变异等[4]。临床症状表现为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如果此种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临床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是机械通气治疗,而氨溴索可以使新生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活力进一步提高,确保患儿肺部纤维毛上皮细胞能够正常的运动,这样才可以使气道黏膜正常分泌[5]。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可以使患者的呼吸困难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是随着CPAP呼吸机的使用,发现CPAP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CPAP呼吸机之所以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使跨肺压增加,不仅可以使呼吸道正压得以有效保持,而且还可以使跨肺压得到间接增加;(2)促进患儿肺泡的扩张,增加功能残气量。(3)减少呼吸道内的阻力;(4)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量。所以采用CPAP呼吸机本身操作简单方便,还可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本次研究目的就是观察比较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本次开展研究时观察组患儿主要是采用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而单纯采用氨溴索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之后,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出现相应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儿开展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后,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为82.0%,就治疗有效率而言,两组患儿差异较大。另外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也差异较大,两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值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但是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数值下降更加显著。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接受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整体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而言,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要比单纯使用氨溴索治疗效果更好,使患儿的临床指标得到更快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传传. 分析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1):48+54.
[2]郑玉辉,孙红芹. 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 罕少疾病杂志,2017,24(02):28-29+32.
[3]陈衍杰. 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68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3,19(07):980-983.
[4]马爱婷,陈建民,宋利平,张艳红. 基层医院用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03):47-49.
[5]李跃英,张萌,伊丽,刘峰,董伯云. 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5例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03):339-340.
论文作者:董芝,王瑞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窘迫论文; 患儿论文; 呼吸论文; 综合征论文; 呼吸机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