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阳县四通镇卫生院 河南 淮阳 466713
【摘 要】目的: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预防策略的提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2300例外科手术有切口感染的患者为32例,感染率为1.39%;其中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操作规范、手术类型、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有关。结论: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切口感染作为其并发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造成这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率,临床医生要重视相应危险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措施的采取。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23-01
0.前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普外科是外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科室有肛肠科、肝胆外科以及消化外科等,同时,普外科也是外科组成的最大组成部分。在普外科,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手术方法,但是,在术后往往会出现切口感染,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对普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预防措施的采取,能够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有效保障。在此,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纳入标准
(1)年龄在20-65周岁以上;
(2)患者之前一年之内并没有采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3)所有患者均变现为手术切口红肿热痛,部分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脓性混浊液体;
(4)所有患者并没有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
(5)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6)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相关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1)检查时,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
(2)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3)患者具有活动性感染。
1.3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1145例,女性患者有1155例,年龄20-65岁,平均(47.5±5.8)岁。其中,阑尾手术患者有643例;胃肠手术患者有594例;胆囊手术患者有413例;疝气手术患者有295例;乳腺手术患者有215例;剖腹探查术患者有16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判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全部符合卫生部医政司拟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中的诊断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查、核对,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手术室条件与切口感染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有1255例患者是采用非层流手术室环境,其中切口感染有22例,发生率为1.75%;有1045例患者是采用层流手术室环境,其中切口感染有10例,发生率为0.96%,两者进行比较,两种不同手术环境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2.2手术操作与切口感染
通过分析发现,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化脓性阑尾炎为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1211例患者的无菌操作十分的规范,其中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0.08%;有1089例患者的无菌操作不是十分的规范,其中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4.59%,两者进行比较,两种不同无菌操作水平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2.3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
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夏季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来说较高;非夏天的切口感染率并不是很高,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2.4术前准备与切口感染
术前准备的是否充分是影响切口感染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是术前准备相对来说较为充分,这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若是术前准备相对来说不充分,这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3.讨论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率,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1)医院应该积极建立层流手术室,所有的外科手术都应该在此环境下进行,并对空气进行检测,进而保障空气的清洁度;
(2)强化无菌操作规章;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颅脑手术、关节置换术、心脏起博器安置术以及Ⅱ类手术、Ⅲ类手术,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之相关规定,选用好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的抗菌药物;
(4)术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补充能力,对于贫血的患者要适当的补血;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该及时白蛋白。同时,术后应该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活动。
在本次研究中,2300例外科手术有切口感染的患者为32例,感染率为1.39%;其中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操作规范、手术类型、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有关。
综上所述,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切口感染作为其并发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造成这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率,临床医生要重视相应危险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措施的采取。
参考文献:
[1]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何海峰,王殷红,陈俊华,李锡生,张才.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2:428-429+432.
[2]张晋宝.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269-270.
[3]王晖.780例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282-283.
论文作者:刘宗祥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因素论文; 危险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发生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