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产后出血治疗的妇女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0.1±13.9 vs 100.4±20.6)ml、(1.27±0.53 vs 2.44±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00% vs 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可以有效缩短产后出血时间,减少产后出血的体积,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09-02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共计200例,均排除有其它脏器功能损伤。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26.3±5.8岁;初产妇、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9、31例;孕周为35.1-40周,平均孕周37.6±2.1周。
对照组: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27.7±6.0岁;初产妇、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6、34例;孕周为35.5-40.1周,平均孕周37.7±2.2周。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年龄、分娩次数及孕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压迫止血法和适当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Cho缝合术、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等。⑴B-lynch缝合术具体操作 :先探查宫腔,清除血块,然后将子宫折叠,从子宫切口的下 3cm和距子宫左缘的 3cm处进针,从子宫切口的上 3cm和距子宫左缘的 4cm处穿出,越过宫底,在右侧对称点穿出,再越过宫底向前。用同样的方法缝合右侧。⑵Hayman缝合术 :先暴露子宫下段,从距离子宫切口 2cm、距离子宫右侧缘 3cm的地方进针,从后壁出针,绕到宫底打结,右侧方法同左侧⑶ Cho缝合术 :在出血较严重的区域,选择任意一点,从子宫前壁进针,穿透宫腔,由子宫后壁出针 ;侧向间隔 2-3cm,从后壁向前壁穿出 ;下方间隔 2-3cm,由前壁向后壁穿出 ;最后侧向间距2-3cm子宫后壁进针子宫前壁穿出,在前壁打结,形成为一个四边形的缝合,通过压迫子宫,达到止血效果。⑷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 :首先暴露子宫下段,由子宫切口下方的 2-3cm、右侧缘内侧的 3cm处进针,从子宫前壁穿入宫腔,在子宫后壁对应的位置穿入子宫肌层,在肌层内垂直向下前行 1-2cm,从子宫前壁穿出并打结,右侧方法同左侧。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非常满意:出血量≤20ml,出血时间≤ 1d;满意:出血量≤50ml,出血时间≤ 1.6d;不满意出血量>20ml,出血时间> 1.6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出血时间、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d,±s)]
3 讨论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1)。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迅速止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2)。
选择合适的子宫压迫缝合术,把握好正确的位置、打结拉线时用力均匀适度、松紧度合适,即可避免缝线滑脱、缝线切割组织、子宫坏死等不良后果。B-lynch 缝合术主要针对剖宫产时因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患者。手术时应娩出子宫,术者双手前后挤压子宫体前后壁,若出血明显减少,即能采用该术式,若宫腔面有明显出血时应局部“8”字缝合后再行 B-lynch 缝合,同时应注意下推膀胱,防止膀胱损伤。贯穿子宫切口的缝线距离切缘以 3 cm 为宜,防止子宫肌肉收缩后所余组织过短,缝合后子宫切口对合差而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两侧缝线要对称,打结拉线用力要适度、均匀,打结后缝线和子宫浆膜间可容一小指尖为宜,关腹前检查子宫色泽是否正常。Hayman 缝合术主要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优点在于阴道分娩患者术中可避免切开子宫,对剖宫产患者如切口已缝合,不需拆开缝线。缝合时助手应持续挤压至缝合打结后,术中观察阴道流血判断手术是否有效,观察 15-20 分钟无明显阴道流血,即可关腹(3)。Cho 缝合术主要用于宫角部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术中应注意清除宫角部积血,缝合时术者左手持续挤压所需缝合宫角部,以缝合1-2 个方块为宜,缝合后检查局部肌肉色泽是否正常,因子宫角部缝合后针眼常常有较明显出血,可以0/3 可吸收线行针眼处局部缝扎(4)。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时应尽量下推膀胱至宫颈内口,缝合时贯穿子宫下段前后壁可避免因下段薄、组织水肿易发生组织切割现象,缝合完毕以卵圆钳探查宫颈内口是否通畅,观察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后即关闭子宫切口。
本次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了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Cho缝合术及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配合对照组的止血药物治疗,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时间也明显缩短,并且提高了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艳;蒋小亚;吴婉林等.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2):80-82.
[2] 应豪.子宫压迫缝合术:过去、现在和将来[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05):8-10,22.
[3] 张玉霞;刘晓华.Hayman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出血19例体会[J].山东医药, 2011, (15):34.
[4] 刘晓华.Cho缝合术及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04):84.
论文作者:左小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缝线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