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施工效率,应做好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尤其是应该落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具有典型的实时性和动态性特点。工程合同是确定暨控制工程造价的基本依据。承包方与发包方加强合同管理,科学制定合同,严格履行合同,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避免“三超”。本文通过阐述工程造价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含义,阐述两者间的关系,并提出通过合同管理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关系;方法
引言
现阶段,PPP项目模式被广泛的应用,此类工程不断增加。PPP模式的应用,缓解了工程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在具体应用中,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保证资金的使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涉及面广、体积大、工程量大、结构复杂、质量标准高、不确定因素很多,施工难度大,且我国建筑界长期以来思想观念老化,一直在沿用粗放式模式进行管理,许多施工企业不知道如何通过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导致大量成本浪费,利润减少,经营困难;许多建设单位不知道通过合同管理避免“三超”。而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帮助施工单位维护正当收益,并提高双方管理的法律水平。
1工程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是指建设单位(发包方)和施工单位(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遵守和履行(双方同为平等的民事主体)。依照施工合同,承包方应完成发包方交给的施工任务,发包方应按照规定提供必要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建设工程合同内容包括工期、工程质量、预算造价,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合同管理,就是项目管理人员运用法学、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从原则上来说,合同管理必须涉及合同洽谈、划拨、签订、生效、执行、失效的全过程。它要求进行充分的经济利益、风险与责任分析,落实质量管理,并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工程造价,就是建筑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需要消耗的全部费用。从发包方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包括工程发包、投标报价、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及其折旧费、修理费、运输费、企业管理费)。工程造价控制,指的是在工程的整个周期上(从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交付),精确确定并严格控制、监督、管理支出施工花费,在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随时纠正在实际流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最终实现控制决算,使决算不超过概算,从而实现工程的投资目标。图一为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图。
图一: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图
2当前建筑界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
2.1缺乏招投标管理
在进行招投标时,就应该详细列明工程造价的全部要素(如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等),但由于建设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知识,而常常将制定标书的工作委托给咨询机构进行,因而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具体数据心中无数,难以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当前施工企业竞争激烈,为了中标必须无条件接受标书的全部条款,而施工单位的投标人员往往缺乏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于是,在报价时常常遗漏项目,同样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在招标投前互相串通,协商好双方的条件,让招投标与竞标流于形式,这样看似保障了双方利益最大化,但忽略了严格制定标书,导致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脱节,增加了控制工程造价的难度。
2.2合同管理不规范
当前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尚未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由于施工单位的领导往往年龄偏大,缺乏高等学历背景,缺少法律意识,对合同重要的法律作用缺乏清晰认识,导致他们难以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而建设单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实施全过程现场管理,难以收集全部资料或处理不当,因此也难以向施工单位进行反索赔;当前,在建筑界索赔与反索赔都很困难,这就降低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此外,有些施工单位重视签订合同,却缺乏对合同的认真研究,往往让自己陷入被动违约。
2.3合同制定缺乏精确化、数字化
在工程清单中,必须用具体数字精确描述项目的特征,做到滴水不漏。而现在的工程合同,却常常在这些关键条款上描述不具体、不严谨,表达含糊、模棱两可,存在着歧义性。而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量,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单方面理解工程清单内容,导致出现合同纠纷,最后造成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而工程项目也不能按期竣工。
3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
3.1合同管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
从法律上来看,项目的建造过程就是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单位根据合同严格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也就可以全面控制工程造价。而施工单位如果缺乏合同管理,就会影响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发展。当承包方与发包方出现经济争议时,只有根据合同才能明确违约责任,才能实现结算。
3.2合同管理贯穿工程造价控制
在订立合同时,必须确定材料价格、计算方式,工程质量标准、计价依据,这些都是工程造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根据合同购置材料,节约工程造价的支出;在施工阶段,必须根据合同管理、控制施工质量,发挥工程款的最大效率;在竣工阶段,必须根据合同完成项目检验验收,办理结算。
4通过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4.1严格、科学的制定合同
建设单位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制定合同之前,首先必须通过价值工程,实行设计方案的竞标,再根据最佳设计方案起草合同,详细列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这些数据必须经过科学确定),从源头上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合同必须咬文嚼字,每一项条款的文字都必须准确明晰、用语标准;合同条款必须全面、完整,讲清违约责任(这是对双方负责);工程清单必须用精确、具体的数字清楚描述项目的特征,合同文字严禁表达含糊、模棱两可———必须重视合同的法律效力,尊重合同,尽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与误解。合同签订后必须进行详细的合同交底,双方必须认真研究合同(这是合同管理的应有之义);同时,必须加强招标投管理,让招投标在阳光下公开进行,否则提高合同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4.2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的领导必须加强法律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培养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观念———当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对发包方进行索赔时(如非己方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工期与费用的意外增加),就要理直气壮地根据合同进行索赔,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切实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单位也应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落实现场管理,实时搜集施工资料,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根据合同进行反索赔。———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双方都必须承担起控制工程造价的责任,双方都必须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4.3认真履行合同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根据合同,认真履行各自的权利、职责与义务:施工单位应该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根据合同严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该根据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管,严防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质量漏洞。当工程变更引起合同变更时,双方必须本着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原则重新修订合同,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造成的不利影响;双方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最后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三超”的出现,获得双赢。
5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措施
5.1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从工程造价管控角度来说,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靠谱的投资主体。一般来说,投资主体的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PPP项目造价和投资的控制效果,因此要优选投资主体,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程度。
(2)投资估算阶段。在投资估算阶段,需要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沟通以及交流,了解业主的想法和要求,做好影响项目投资因素的全面分析以及记录。运用项目预算指标法投资估算,或者采用详细估算法开展估算,综合考虑时间因素和施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费用计划的优化。
(3)招投标阶段。在此环节,造价人员要结合PPP工程特点,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做好招标控制价的合理制定。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进而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比如暗箱操作等。规范招投标工作,运用适当的评标方法,实现对招投标公平性以及公正性的严格把控,保证PPP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4)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把控,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应用限额设计理念,明晰工程建设范围以及标准,做好投资额的严格把控。除此之外,按照造价文件和工程相关取费标准,做好项目投资计算,保证材料和设备等的价格波动处于合理范围内。
(5)项目实施阶段。从实际来说,PPP项目的建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极易遇到不可控因素和各类突发事件,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把控。为实现有效控制,要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作为工程造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各个阶段的费用标准,尤其是工程结算,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费用使用方案的高质量编制,如实记录以及汇总施工费用。依据费用变化情况,进行项目金额的调整,实现动态化控制,保证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有效把控。
(6)竣工阶段。此环节的工程造价把控,要严格按照标准,结合工程竣工图,进行结算审核。重点做好变更项目的结算,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损失,进而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5.2做好风险因素的把控
开展PPP项目的建设,在建设全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技术风险或者建设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不合理等,极易增加技术风险,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若PPP工程项目没有按期完成,很容易产生极大的风险,进而影响工程造价。总的来说,引发工程造价变动的风险因素较多,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把控措施。比如,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好设计的优化以及调整,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针对设计变更问题,必须要强化管控,并且做好变更记录工作,为后期结算提供依据。实行阶段性结算,减少争议以及分歧,进而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
5.3做好合同索赔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必须要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在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对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组织律师或者仲裁单位,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合同条款内容,划定双方的责任。必要时开展现场勘察作业,掌握实际情况,搜集合同索赔证据。一方面,能够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6结束语
合同是法律文件,合同管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应该高度重视合同,以合同为中心,通过做好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要从工程的全过程入手,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把控和防范。在具体实践中,贯彻全过程把控的理念,做好合同索赔管理以及各类风险因素的把控,促使工程造价管控目标的实现,增加施工单位的收益,又避免建设单位结算超支。
参考文献:
[1]高鑫.工程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的实践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5):1-2.
[2]赖志兰.加强合同管理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措施[J].科技展望,2016,26(31):171.
[3]张建慧.探析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16,44(06):98-99.
论文作者:刘俊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