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实验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才能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国家也出台了关于改进德育工作的很多政策,这其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也就是说,这两点是目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两大重点也是难点。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要想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将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当做着手点是最好的办法。本文将针对以加强行为养成教育为着手点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性这一话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简要讲述对相关做法的体会。
关键词:行为养成教育;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当道的世纪,这里说的人才是新形势下的现代化新型人才,其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品德才是新型人才最为基本的一项素质。这也就要求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应当比以往有所改变。教书育人,应当是先育人,后教书,育人是教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人,才能进而学会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认为,小学教育应当是以培养学生品性为主,教授文化知识为辅的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
1.明确教育目标
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和发展,不光要关注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现代化新型人才来将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强国。有了人才的需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来培养相应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们将会形成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备良好素质或者说具备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人才。
事实上,在小学教育阶段,学校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循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一套塑造小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准则,其中不但有关于学生学习方面的具体要求,还包括了对学生日常生活以及活动等各方面的要求。在这套比较科学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定期的组织学生们来对其进行学习和讨论,可以是组织全校同学集中起来共同学习,也可以是班级内部组织起来学习,或者分成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学习。总之,就是要让学生们对这套准则进行透彻的学习,使他们明确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并鼓励和督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习的内容。
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学校方面必须让老师意识到其重要性所在,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严格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及时的纠正学生们的不良习惯、积极搞好班级内部的建设、营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并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以上所说都是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应当采取的举措,老师应当明确认识到行为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石[1]。
为了帮助老师做好养成教育工作,学校组织了全体老师深入学习《行为规范》,并指导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工作目标以及班级内部的考核细则,以“四评”模式为原则,即做到每天一次测评、每周一次测评、每月一次测评,每学期一次测评。老师们根据每个月的考核测评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相应级别的奖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实践证明,老师们在这一政策下,开始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时间来向学生们讲解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并且进行亲身指导和训练。也有的老师组织了主题班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行为规范的内容,例如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还有的老师与学生的家长们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进一步的增强了老师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也帮助学生们规范了日常行为,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可谓是收获颇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
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内黑板报以及班会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对行为规范的准则进行详细的解读,也对评比条件做一些说明,使学生们明确,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什么行为又是被禁止的。每个班内可以选出两名学生来对同学们进行监督,要求被选出来的“监督员”自身表现良好,没有不良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监督同学们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同学有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及时向老师汇报。执行监督工作的同学是轮换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因为通过管理和监督别人的过程也会使其自身提高觉悟,在潜移默化中改掉以往的不良习惯,形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风气,极大的加快了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脚步[2]。
4.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地点通常就是学校和家里,因此,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仅仅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紧密联合起来,才能更高效的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鉴于此,学校组织了学生家长召开了一场家长会,主要目的就是带领家长们学习并理解《行为规范》以及学校针对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专门制定的《仍图中心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及实施方案》,家长们人手一份,以便进行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学校要求家长们以《行为规范》和《实施方案》为依据,对学生们在家的行为做一些简单记录,并进行分数评定,每个学期结束后将着一个学期的记录上交学校,同时和学生的班主任进行交流,综合了解学生在学校与家中的表现,并针对其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以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3]。
5.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通常都是由无意识到强制遵守再到自觉遵守,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小学生们年纪小,知识和阅历都很少,并且心理不成熟,是非观念不成型等,这些都导致他们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且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意识较为薄弱,这也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监督,每天都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是否有不对的地方,在学校由于班级内学生太多,学校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每天抽取不同的班级来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话药剂师纠正,若是有同学表现很好的话就要提出来并对其进行表扬,这样可以使其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成为其他未受表扬的学生们的榜样。这种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搞形式主义是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一切方法都是为了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对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监督,强化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本次学校开展的这个测评活动是公开且公正的,评选出来的文明学生和班级也都是为了激励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每个学期结束后的评定结果选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家长以及优秀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平时每个分阶段选出的优秀学生可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激励他们能够在今后继续努力,做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7.做好总结和评议工作
如何做好评议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在每次的检查过后,不光要公布此次评分的结果,还要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以及做得好的地方做一个总结,肯定这个阶段大家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表扬,也指出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给出一个大体的方向。学校方面应当定期的向“监督员”了解班级内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凸显他们在活动中的骨干地位,使他们有能力带领及指导整个班级的同学以较好的面貌来参加评比活动[4]。
8.小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养成教育对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意义所在。而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可能来源于平日里我们不曾注意过的小事,但却蕴含着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甚至说改变人类命运的大能量。这无疑是从侧面佐证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紧抓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亦是禀承着对学生的人生负责、对其家庭负责的原则,毕竟孩子是家庭和祖国未来的希望,只有学生的发展好了,才会使其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总之,老师和学校都必须要重视养成教育工作,以期达到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发建.加强行为养成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0):54,69. DOI:10.3969/j.issn.1000-5757.2003.10.045.
[2]钟巧.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发现,2018,(2):5.
[3]达瓦顿珠.论如何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5):76.
[4]陆海生.让德育之花红艳艳——浅谈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1,(9):131-132.
论文作者:李文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学生们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老师论文; 行为规范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