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内地与澳门经贸关系发展综述_香港论文

近年来中国内地与澳门经贸关系发展综述_香港论文

近年来中国内地与澳门经贸关系发展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中国内地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总共有18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世纪以后被葡萄牙殖民者逐步占领。澳门从16世纪中叶至明末的80多年中,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国际商埠。这时期,澳门是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商品的转运站。由内地经澳门输往世界各地的商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6种,分手工业品、农副产品、 水产品、动植物、肉制品、干鲜果品、中草药品、文化用品等8大类, 其中手工业品有127种,占总数的50%以上。生丝、丝绸品、瓷器、 中草药等中国内地土特产品为最大宗。据记载,1580—1590年的10年间运往果阿的生丝约3000多担,赢利36万两白银。中国丝货运到欧洲可获利二、三十倍。各国商品经过澳门再入内地的货物主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银子。其中以白银为最大宗。据记载,1580—1591年间,每年从果阿运进澳门的白银约20万两。而盛产白银的日本所产的白银约有一半经澳门输入中国内地。

当时,澳门这个“转运站”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中国和有关国家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尔后中国内地与澳门经贸往来打下良好基础。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强占,辟为深水港,澳门因附近海域水线不利于大船航泊,其国际商埠地位为香港取代,经济显著衰落,逐步转为以鸦片贸易和赌博等特种行业为经济支柱。从此,澳门与中国内地虽仍有经贸往来,但双边贸易已不很密切。

1974年,葡萄牙发生“四·二五”革命,推翻了法西斯独裁政权,新政府宣传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正式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而由葡萄牙管理的特殊地区,不再列入葡萄牙的所谓“省”。1979年2月8日,中葡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就澳门主权问题达成了原则谅解,双方共认,澳门是在葡萄牙管理的中国领土,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中葡两国间通过协商解决。

本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后,澳门和香港成为内地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尤其是1997年4月, 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发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有利于澳门长期稳定和发展。中葡《联合声明》发表后,澳门同胞欢欣鼓舞,如同吃了定心丸,纷纷表示要为澳门的稳定和繁荣做出更多贡献。马万祺、陶开裕、何厚铧等知名人士,过去积极发展澳门经济,大力推动澳门与中国内地的经贸合作,为澳门和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更加充满信心,出谋献策,努力促进澳门和中国内地经贸的更大发展。加上澳门居民97%以上是中国人,与内地联系密切等有利条件,因此,从70年代末起,澳门与中国内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澳门与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互补性日益增加。

贸易方面,澳门是一个海岛型经济社会,对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内地有严重的依赖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西与珠海市湾仔镇一衣带水,北与珠海市拱北毗连,陆界相隔仅为240米,两地往来非常方便。 内地是澳门的腹地和大后方,两地贸易更加密切,贸易额从1978年的1.4 亿美元猛升至1993年的6.78亿美元,1994年1月至6月达3.1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9.3%。两地贸易中, 内地的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澳门对内地的出口。1990年至1994年期间,澳门从内地进口由23.29 亿澳门元增至35.96亿澳门元,增长幅度为11.4%,同期澳门对内地出口从6.16 亿增至18.86亿澳门元,升幅为43.42%。两地贸易之所以比重不平衡,主要是因为这期间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得到全面增强,为澳门等地出口的商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澳门与内地贸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地向澳门输出了丰富的工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澳门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 如纺织品和制衣业100%的羊绒、兔毛,60%的棉布,40%的棉涤纶均由中国内地供应。瓷器业所需的瓷器坯半制品,大部分由中国内地供应,而且价格优惠。建筑业所需的水泥、海砂、碎石及70%的煤油、柴油也由内地供应。这些对于降低澳门产品成本以及促进澳门工业繁荣都起了明显的作用。在生活必需品方面,澳门大米供应全部依赖进口。1954年中国内地大米开始打入澳门市场,而且占有率迅猛扩大,到1958年约占90%以上。1980年初期,中国内地大米销售量最多仍占60%以上。后来由于内地大米的的米质没有多大改进,未能满足澳门居民的要求,因而这几年来内地大米在澳门销量有所下降。澳门家畜市场上近九成的鲜活商品包括猪、牛、鸡、鹅、蔬菜、塘鱼、水果等,均由南粤集团每天从内地运抵澳门。1992年上半年由广东、广西供应的活鸡达133万只,较1991年同期增强6.4%,由广东、广西供应的活猪共64569头,较1991年同期增加4.5 %。 活牛到货4212头。在冻肉市场上,近年来,澳门居民对冻肉的认识有所提高,加上冷藏技术进步,冻肉品质有保证,而且冻肉具有价廉、卫生、品种繁多、购买储存方便等优点,使冻肉的销售量稳步上升。澳门冻肉来源主要靠中国湖南供货,1992年上半年共到货冻猪肉16500吨,与1991 年同期持平,冻牛肉142吨,冻羊肉63吨,比1991年同期增长了25%。

由于澳门与广东陆地相连,水路交通也很方便,两地贸易特别密切。1980年中国内地与澳门贸易总额为7.36亿澳门元,其中广东与澳门的贸易额便达6.84亿元。80年代以来,广东对澳门的贸易额一直占中国内地对澳门贸易总额的70%到80%。长期以来,澳门居民所需的粮油、酒类、鸡、猪、牛、塘鱼、蔬菜、水果等主要由广东供应。由澳门运往中国内地的货品主要是轻工业品,如纺织品、电器、五金、电子配件、纸张、化工原料、废旧物资,以及运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的原材料等等。

为了便于开展贸易活动,到1994年4月为止, 中国内地在澳门开设了208个贸易公司,54个省、市到澳门举办展销会和洽谈会161次,总成交额为30.1亿美元。目前经营澳门与内地公路货运的公司,以南光集团和南粤集团为主。从80年代开始,澳门商人插手经营,成立了首家由澳门同中国内地外贸机构合办的货运公司。陆路货运除了有原有的货车运输以外,80年代开始出现货柜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运原材料、机器及制成品、半成品。

澳门半岛,北端关闸地段与中国内地相连接,成为澳门通往内地的唯一通道。从澳门通往内地的公路称为歧关公路,利用这条公路,澳门与中国内地的交通往来更加方便。经营澳门对中国内地运输以歧关车路公司为主,中国货车、澳门持中国内地或珠海牌照的汽车,均可在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往来。除了陆路运输以外,还有澳门与中国内地直接通航的多条航线和往来于广州、上海等地的直接货轮。到1990年澳门与中国内地各省市的航线共达40多条。港澳沿海货运大都出口多于进口,而内河货运则进口多于出口。由于中国内地大力发展经济,对物资需求量增加,近年来澳门输往内地的物资有增加的趋势。

中国内地为澳门提供了充裕廉价的劳动力。众所周知,澳门地小人少,劳动力非常缺乏。尽管澳门一些制衣厂已采用电脑控制衣车,但制衣业仍要人手配合操作,而且有些工序完全依赖人手操作。如玩具的装嵌工序,制衣的熨烫工序,人造织花的装配工序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澳门本身无法满足。7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移民政策相对放松,对澳门的移民政策相比较于香港更放宽了条件,因此就导致了大量移民流入澳门。据估计,从1978年至1983年产,内地移居澳门的人数超过10万,1991年,来澳门的中国内地劳工达8098人,占该年入境劳工的71.5%。这是中国内地对澳门工业的又一重要贡献。

近几年来,澳门与中国内地的经贸关系,特别是珠澳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使内地人士到澳门进行商务活动,探亲及旅游观光的人数不断增加。1990年中国随旅行团来澳旅客总数达11.3万人次,1992年又增加到12.8万人次。广东省旅游业从1986年开办澳门旅游活动以来,广东居民到澳门旅游探亲者至1990年底达67万人次。然而,澳门的游客中仍以香港人占多数,每年香港旅客占来澳门旅客总数的81.42%。 不断增加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游客,大大促进了澳门商业的发展。

投资方面,中国内地的珠江三角洲是澳门工业资本的最佳地区。从70年代末开始,澳门工商界陆续到珠江三角洲等地投资,其中有不少厂家甚至把生产工序迁移到珠海地区,以便降低工资、租金等生产成本。通过实行这种“双厂制”,既可以发挥澳门信息灵通、与海外市场联系密切的优势,又可以利用中国内地工资低廉的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澳门产品的竞争能力。澳门工商界在珠海特区投资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至1983年为初始阶段,1979年11月澳门在珠海投资的首家企业——香洲毛纺织厂正式建成投产。这阶段澳门厂商在珠海和广东其他地区的投资集中在以宾馆、酒店、饭店服务业等为主的旅游业,并且经济效益都较理想。1984—1989年为第二阶段,以工业投资为主,投资的方式也由初期的“三来一补”形式转为“三资”企业形式,兴办的“三资”企业共有350家,其中工业企业300家,占总数的85%。进入90年代以后为第三阶段,这阶段澳门在珠海的投资速度加快,投资规模扩大,投资范围有所拓宽。仅在1990年至1991年上半年,珠海地区实际利用澳门资本为4亿2000多万美元。到1991年6月底,珠海实际利用外资额约10余亿美元,其中澳门资本达4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580多家,仅次于香港。澳门工商界在中国内地投资经济效益都很明显,从而调动了他们往内地投资的积极性。到1993年10月止,澳门工商界在中国内地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合同投资约45亿美元。根据广东省政府统计,1987年至1991年,澳门工商界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山、珠海、顺德、江门、新会等地,生产和经营范围较广泛,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酒楼、百货、运输、超级市场等。但总的来说,澳门工商界在中国内地投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还无法与香港相比。

中国资本是支持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正如1997年8月24 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所说:澳门的投资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而中国银行和南光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所有重要的工商业部门。到1993年10月,在澳门的中资企业已达200余家,总资产超过400亿澳门元。内地资本主要投资在澳门的工业、贸易、金融、旅游、建筑、交通运输和保险等行业,为澳门经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中资在澳门著名的有五大集团:

中银集团。中国银行1950年在澳门设分行后,业务发展迅速。现在中国银行在澳门共有15个分行。1991年,中国银行的存款额占全澳总额的40%以上。中银集团积极参与澳门各项大型建设的融资活动。1992年5月中银大厦竣工,它是全澳最高的楼房。可以说, 中银在澳门设立的分行是澳门最大的银行。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中国对外经贸部派驻澳门的常设机构,为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在澳门的总代理。其前身为设立于1948年8 月的南光贸易公司。1985年在澳门注册为现公司,进行综合性、多功能、多元化经营,且正逐步向更高层次的组织结构集团化、经营范围多元化、经营地域国际化、经营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公司设有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5个,在澳门、中国内地和海外属下全资、合资企业上百家。据统计, 南光集团1991年的贸易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近年来,除了贸易外,它还不断在澳门发展基建码头、制造业、运输业、保险业、展览业等各项业务。1981年至1991年间,南光集团公司组织了各种贸易展览会和洽谈会115次,总成交额20亿美元。

南粤集团。它是广东省进出口公司在澳门的总代理。1987年注册成南粤集团公司。1990年,该集团的贸易额为1.5亿美元。近年来, 南粤集团的经营范围朝着多元化发展,在澳门的旅游、基建、贸易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十分活跃,该集团现有成员19家。

澳门中旅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旅行社在澳门的代理。下设中旅贸易、建筑材料业和酒店管理三家公司,现已成为港澳同胞到中国内地旅游探亲提供服务的主要旅行社之一。

珠光集团。 它是广东珠海市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在澳门的总代理。 1984年成立以来,该集团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合资、全资企业共60家。珠光集团在澳门各项大型基建工程十分活跃。该集团还在广州、北京、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设有办事处。

除以上五大集团外,广东省各县市在澳门的投资也很活跃。如南方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到1991年底,该公司已完成了大小建筑项目50多个。还有中国海湾工程公司、中国建筑公司和福建资本的中福公司等在澳门建筑地产界也十分活跃。

近年来,澳门与内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往台湾商人到内地投资50%以上以香港为中介,而1995年开始的“闽——澳——台”航线首创“一机到底”换航班号不换飞机的做法,比原先从台北经香港再转机到内地,时间上节省了3至5个小时,每个航次少开支约2000新台币。这一条黄金航线的开通和运行,使得台湾海峡两岸通过澳门这座桥梁紧密相连,大大增强了澳门、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贸易关系将会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繁荣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  

近年来中国内地与澳门经贸关系发展综述_香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