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质量措施探析论文_ 朱绍勋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质量措施探析论文_ 朱绍勋

摘要:在冬季施工条件下,由于气候温度过低,存在诸多施工难点,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与进度,并且容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为有效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本文对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特征、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以下探析,为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特征

1.问题滞后性

在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中,部分施工质量问题并不会在早期阶段展露出明显特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气候温度升高后暴露出来。这一特征的存在,加大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难度,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还会缩减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

2.计划性强

在冬季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合理制定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案、组织计划,准确分析混凝土受冻等各类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针对性制定问题应急方案。提前制定全面精细的冬季施工计划方案,才能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必要保障。

3.环境影响

冬季施工面临气候温度低、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复杂等难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尽管企业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采取混凝土温控、防冻等施工技术,工程施工质量仍旧会受到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制约。

二、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钢筋施工技术

(1)钢筋运输。由于室外气候温度较低,钢筋材料会出现强度增加、韧性下降的现象,气候温度越低,钢筋材料的冲击吸收功越低。温度低于一定标准,则钢筋材料将有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有一定可能出现钢筋脆裂、出现刻痕等问题。因此,应在运输车厢中铺设缓冲防撞材料,将钢筋在一定高度的高垛中进行堆放,避免钢筋与积雪接触。

(2)钢筋焊接。在焊接作业开展前,对钢筋材料进行清理,去除所残留的积雪、混凝土浆体。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是否在室内区域开展焊接作业。例如在室外气候温度适中、且风力等级小于三级时,可选择在室外开展钢筋焊接作业,在必要时搭设临时性遮风结构。在钢筋焊接作业结束后,禁止直接将钢筋材料在低温环境或是地面上放置。

2.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前要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去除所残留的冰雪、泥渣。在风力等级超过五级时,禁止开展大块模板吊装作业;在柱模板或是墙模板外侧区域挂设保温材料,如棉毡、厚阻燃聚苯板等,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冷却速度,避免出现混凝土冻裂、温差裂缝等施工问题;在顶板等区域的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结束后,应在混凝土温度降低至零上二度前铺设保温材料;当混凝土温度与周边环境气候温度的温差值超过15℃时,要在混凝土表面铺设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凭借混凝土水热化反应,将混凝土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在干燥通风处对模板进行分类保存,禁止将模板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放置,避免模板受到低温、雨雪侵蚀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变形、褪色问题;在负温环境下,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且未出现混凝土受冻问题;严格控制模板拆卸作业时长。

3.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配制。根据施工情况、气候条件,合理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或是采购适当性能质量的商品混凝土,在必要情况下,向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防冻剂。为避免出现混凝土表面起灰、混凝土开裂等施工问题,可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以增大材料密度性。以某混凝土工程为例,为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超过15℃,选择向混凝土中加入1%的早强剂以及防冻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做好模拟试验,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除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设计等级,并在混凝土运输罐车外部铺设保温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确定投料顺序,一般先投入骨料和粉状外加剂,干拌均匀再加热水,搅拌一定时间,水温降至40℃时投入水泥,拌和均匀,注意避免水泥遇热出现假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接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适合冬季运输用保温的形状、大小适宜的容器。混凝土浆体搅拌时间应大于3min,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时,重复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浇筑温度大于等于5℃,对所采取模板及墙体保温措施的实际保温效果进行检查、处理保温死角,避免出现混凝土局部受冻问题。配置混凝土试块,检测混凝土试块的抗冻临界强度值,在强度低于4MPa时,采取额外保温措施。将混凝土出罐时间控制在2.5h左右,混凝土浇筑量、具体出罐时间应根据施工场地气候温度而定,缩短混凝土入模时间,避免混凝土损失过量热量。

4.混凝土防冻养护技术

(1)电加热法。使用适当规格型号的电子设备,根据电磁场原理,对混凝土进行加热,避免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出现释放过量热量、开裂等问题。这项技术包括电机加热、工频涡流、红外线加热、线圈感应等具体技术。

(2)蒸汽养护法。在混凝土养护、浇筑周边环境中配置锅炉设备,持续释放高温蒸汽,混凝土材料在与热蒸汽接触过程中,吸收湿度与温度,通过热介质加快混凝土硬化速度。根据蒸汽压力值,可细分为常压蒸汽养护、高压蒸汽养护、微压蒸汽养护及无压蒸汽养护技术。

(3)负温养护法。在混凝土强度增长要求较低、且受到环境因素影响,难以采用常规混凝土加热保温措施时,采取负温养护法,对混凝土裸露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根据混凝土浇筑作业起5-7天的每日最低气温数值,在混凝土搅拌环节中加入适当品种与数量防冻剂,将混凝土养护温度保持在5℃以上。

(4)暖棚养护法。在建筑物或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建筑构件周边环境中,使用帆布等材料,搭设保温暖棚,将混凝土构件照在棚内,促使混凝土在正温环境下逐渐硬化。

(5)蓄热法。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并凭借混凝土自身水泥水热化反应,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防冻剂,将混凝土温度稳定保持在0℃以上。

5.混凝土测温措施

在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中,为避免出现混凝土受冻开裂、表面起霜、结晶腐蚀、表面起灰等施工质量通病,应开展测温措工作,实时掌握混凝土温度,针对性开展混凝土温控工作。而混凝土测温措施如下。

(1)选择测温点。结合工程施工规模与施工情况,在施工场地中选择适当数量的、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测温点,绘制测温点位置图,定期对各处测温点的实时温度进行测量。如若测温点数量过少,将难以客观显示混凝土温度。而在测温点数量过多时,也会浪费一定的施工资源。

(2)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的72h内,施工人员需要以2h为时间间隔单位,定期测量混凝土温度。在72h后,需要保持每昼夜四次的混凝土温度测量频率,且优先测量2时、8时、12时以及20时的气候温度与混凝土温度。在检测到混凝土温度或气候温度大幅升降、或是保持稳定升降趋势时,及时采取相应混凝土温控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对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各类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充分发挥了冬季施工技术的价值。建筑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改善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条件,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跃平.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9).

[2]何浪军,赵泽.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

[3]李童,刘扬.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

论文作者: 朱绍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质量措施探析论文_ 朱绍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