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进美

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进美

(达州市通川区红十字医院(元达联合医院);635000)

【摘要】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肝硬化,对于早期患病人员来讲,其无显著临床症状,而且临床表现以肝区疼痛等为主。在疾病不断发展的同时,患者门静脉高压持续,而且对肝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使得患者产生上消化道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现阶段,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逐渐增多,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是每种治疗方法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主要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慢性疾病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39-01

从某个角度来讲,肝硬化是一种世界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而且引发因素多,其是因为患者干细胞长时间炎症导致坏死,引发肝组织出现再生结节或者弥漫性纤维化形成的。此类疾病患病时间长、病情隐匿,发病阶段,通常会对其他脏器造成影响,晚期则会产生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减弱等,有些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增加患者痛苦程度。

1 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病因素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

近些年来,在我国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加强对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导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因素是消化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有关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约是80%,而且大部分患者属于病情较轻,导致急性、慢性出血的发病率分别是2.5%和12%。

1.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导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因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此类疾病发病急,而且病情发展速度快。患者发病后,如果未实施有效治疗对策,则会提高死亡率。肝硬化患者因为长期肝功能异常,使得门静脉高压发生率增加,最终产生门-体侧支循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最重要的一个循环是门-体侧支循环。肝硬化患者中,存在静脉曲张患者占据大约50%,而且与患者肝功能存在紧密联系。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保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方法是药物治疗,通过予以患者抑酸药物、止血药物或者其他药物实现止血的目的。现阶段,较为常用止血药物以血管扩张剂、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和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为主。据有关资料显示,血管扩张剂在血管收缩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或者止血成功后避免再次出血的发生;血管加压素和其衍生物可使患者门脉血流降低,但是在达到止血目的的同时,激活了血浆中纤溶酶原活性因子,导致止血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其增加了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腹痛等疾病发生率[1]。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物及H2受体拮抗剂结合使用,具有显著止血功效,但是,如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那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的中成药是参麦注射液,其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固脱的功效,该药物使患者血压提升,止血效果现象,提升了血红蛋白计数和红细胞计数,但是该药物作用效果较慢,医生需要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综合治疗对策。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避免患者止血成功后感染及出血的再次发生,通常情况下,其适用于食管黏膜炎性水肿及胃黏膜炎性水肿患者治疗中,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联合其他止血药物,但是使用止血效果不佳。提示如果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止血效果不理想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2.2 手术治疗

2.2.1 外科手术

通常情况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无效后或者病情加重后,需马上实施急诊手术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产学研患者来讲,一般采用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例如喷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显著等特点。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因为开腹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而且部分老年患者或者抵抗能力较弱的患者不符合手术条件,因此需要调整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

2.2.2 内镜治疗

近些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而且使用范围较广的微创治疗技术是内镜,利用胃镜可将患者出血位置及因素清楚地反映出来,并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实施相应的治疗对策:其一,曲张血管套扎;其二,通过特殊探头凝固局部出血,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三,将止血药物喷洒至出血位置,包括组织胶合物、立止血、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和五倍子等;其四,注射药物有乙氧硬化醇、无水乙醇和肾上腺素高渗盐水等,加快出血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出血位置组织坏死实现止血。其五,利用血管夹夹闭出血位置血管,也就是机械压迫止血。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些患者通过内镜检查后,未对出血位置进行明确[2]。利用腹腔动脉造影术或者核素检查方法对其出血位置进行明确,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核素检查具备较低的检查率。对于内镜止血效果不理想则采取三强二囊压迫止血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创伤大,具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再出血率,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而且该方法值用于抢救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2.3 锻炼及饮食

就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讲,饮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肝脏在机体中占比较大,而且具有代谢和解决功效,一旦肝功能受到损伤,则会改变多器官功能和多系统。所以,肝功能改善是上消化道出血率降低的基础。患者治疗期间,医生需要为患者制定平衡饮食方案,严禁患者吸烟饮酒。除此之外,强化患者体育训练,以患者具体病情为就开展训练指导。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确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则需要及早实施止血对策。现阶段,主要通过接入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开腹手术、内镜等方法进行治疗,就病情相对较轻患者来讲,通常实施药物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加重,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开展治疗。临床医生治疗期间,以患者具体患病因素、疾病发展状况为依据,从多个角度判断,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对策,以此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促进其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念陈, 黄玉红.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196-196.

[2] 苏亿全.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7):10-11.

[3] 薛海连.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J]. 北方药学, 2017, 14(7):172-173.

论文作者:王进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进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