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论文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论文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沈文杰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摘 要 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简要来说可理解为“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之问,是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对研究世界科技文明发展规律极具重要意义。该问题涉及政治制度,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等各方面因素,因而极具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李约瑟之问的分析,从东西方两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对该问题做出简要解答。

关键词 李约瑟之问 科学技术 东方与西方

1 李约瑟之问的具体内涵

李约瑟问题具体有两个,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在科学技术方面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和领先地位,而类似中国的教育制度,文化繁荣没能在西方出现?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古代,伟大的华夏人民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数学,农学等各类学科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科学测量本初子午线的第一人;祖冲之精确计算了圆周率,领先西方近千年;墨子所著《墨经》中已出现对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的阐述。很难想象,在社会发展初期,在一切技术手段落后的封建社会,中国就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这是值得称赞的。而促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李约瑟也在后半个问题中提了出来,中国独创的塾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科举制度为统治阶级遴选了人才,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让思想碰撞,而这一切很难在西方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印记。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采用赐官制进行官员选拔,由国王,教皇等人恩赐,委任,进而发展到由政党人员私自将职务分给自己的亲属。无论是哪种方法,其公正性,有效性,稳定性都不如中国的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方面,西欧早期以宗教教育,骑士教育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迎来了不同思想的百花齐放,众多学术流派在中华大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正处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奴隶制社会阶段,其实也出现了如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以泰勒斯为代表的伊奥尼亚学派,以色诺芬尼为代表的奥利亚派等不同的思想,但其影响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性远不如东方。李约瑟的第一个大问题,可以看出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中国如何能取得这些成就的深入思考。

目前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塔[17]。生物滤池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对于降解难溶于水的VOCs有一定优势,但存在填料易老化、酸碱度难控制等问题;生物洗涤塔相较于生物滤池反应条件更易控制,反应速度稳定,但只适用于处理易溶于水的VOCs,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滴滤塔克服了生物滤池存在的问题,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容易随液相流失。

幸运的是:杨术等人提出的企业转发表结构(FISE)[9]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FISE结合TC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压缩了二维转发表所需的TCAM空间,同时保证报文的线速处理。

李约瑟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科技成就完成了巨大的飞跃,已拥有相当科技经验积累的中国却没让自己成为现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是西方思想的一次大革新,也是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转折点,西方因此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仅从科技一方面来看,诸如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牛顿的力学都是现代实验科学的典范,现代科学发展的大幕已然在西方拉开。反观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走向末期,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在逐渐下降,科技成果数量占全球比骤降,这前后看似突然地反差蕴含着诸多存在的原因,这也就是李约瑟问题的答案。

总而言之,李约瑟问题的根本就是为何现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下面我们将主要研究并解答这个问题。

2 从政治角度的解答

其次,小农经济所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深得统治者的喜爱,而商业所带来的波动性存在破坏这种稳定的可能,所以商业一直被抑制难以发展。科学技术被视为异端,由于国家的不重视,其传播就存在很大困难。另外,小农经济给人们灌输以实用为本的思想,有用成为衡量科技价值的标准,这种肤浅的思想使本就稀少的科学研究更加流于表面。

不仅如此,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一次次思想的大变革,人们树立了科学的,新的认知,较之中国更早的突破了封建主义的牢笼,文化的繁荣,思想观念的解放,让人们的目光更长远,也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除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以外,“闭关锁国”政策也是导致中国科技落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工业革命时,当世界发展潮流正发生巨大变化时,腐朽的统治者却将先进的科学思想,技术成果拒之国门外,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由此可见,错误国家的政策,将对一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唯一的正统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让古代中国人民对事物的认知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这与西方对事物的解剖分析截然相反。在封建专制下,人们的思想又被禁锢,难以出现创新突破。与此同时民间充斥着迷信思想,让科学观念的普及举步维艰。

3 从经济角度的解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无需求,国家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投入科技发展,必然导致落后于世界。

上文提到的社会普遍存在实用主义思想和“学而优则仕”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科技止步不前的两个思想原因。因为主张经世致用,所以对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反观西方的科学思想都是为了探究事物的本质;因为把科举当做阶层流动的方式,因为选拔人才不以自然科学为考核标准,人们就对自然科学不够重视。此外,东方更倾向于经验主义,能做到对客观规律的一些总结,西方更倾向于实验主义,无论是伽利略还是牛顿,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通过实践证明科学现象,用实验发现科学真理。这也就导致了东西方对科学研究的深浅层次不同。

漫长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者以皇权专制稳定了中国近千年,广阔的土地面积加上频繁的战乱,让专制统治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不二选择,这也就区别了西方一直以来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制度,专制让一切思想都为其服务,虽然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但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强有力的统治阶级让国家治理更加有效,让政策推行更加容易,为了巩固统治,就必须选拔优秀的人才辅佐皇帝治国理政,科举制度的出现,极大点燃了平民百姓的学习欲望,客观上促进了大众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同一时期的西方发展起步慢,还处于奴隶制社会,一直到中世纪结束,西方一直是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平民百姓被压迫统治,没有提升自己地位和阶级的机会和可能,贵族阶层的绝对统治,占用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占据着极高的政治地位,让知识的传播极度有限。但在文艺复兴之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反观中国依旧是专制统治的封建社会,社会性质也没有发生改变,专制的弊端开始彰显,那就是对科技发展的严重束缚。大众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它是“升官发财”的途径,这种官僚体制在初期的有益作用不复存在,先进的科举制度也被“八股取士”所破坏,人们只注重伦理纲常,儒家经典,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自然减少。近代科学能在西方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自由开放的资本主义制度出现的结果。

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且一贯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严重抑制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科学是为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西方的科学思想的觉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比如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就是物理学的一次巨大进步,也是工业革命的一大标志。十六世纪之前,中国人民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工具以满足自身需求,因而在与农业,水利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可当社会生产方式在西方转变为机器工厂,大工业模式时,小农经济的弊端就开始出现。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人们的需求只在于满足自身,生产只是为了凸显产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决定了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对科技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下,产品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商品,社会需求空前高涨,科学技术不得不更进一步发展以适应这种现象。

4 从思想文化的解答

Shimomura K, Yasui Y, Koizumi K, et al. First In-Human Pilot Study of Implantation of a Scaffold-Free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 Generated from Autologous 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Repair of Knee Chondral Lesions. Am J Sports Med, 2018, 46(10): 2384-2393.

与当前的二氧化铀芯块和锆合金包壳燃料相比,耐事故燃料不仅能提升反应堆的安全裕量,加强反应堆对包括失水事故在内的各种事故情景的承受能力,防止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严重核事故,还能在正常运行期间提供更多的运行灵活性,提高运行效率,为运营商带来经济效益。

压实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指标,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孔隙率就大,平整度衰减就会加快,导致路面耐久性降低。所以,一般要求压实度要达到98%以上。

5 李约瑟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当代中国如何重塑数世纪前的科技辉煌,如何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如何在科学理论上取得更大突破,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对李约瑟问题的简要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可行的举措。

第一,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采取各类激励奖励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加强科技类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宽松,共享的科学研究环境。

第二,创新教育体制,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有其积极性,但对学生的自由发展,创新突破有很大阻碍。教育是国之根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培养专业性教师队伍,培育专业性科技人才。

第三,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优化社会分工,推动“互联网+”经济和新兴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此发现社会需求,发挥科技的作用。

第四,转变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是一切技术发展,探究事物本质,发现客观规律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理论科学的研究,不能因为暂未发现研究的实际作用就不去研究。同时西方的思维逻辑,理性批判的思维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借此培育,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综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李约瑟难题,并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提出了建议。李约瑟之问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内涵极其丰富,研究意义极大,多年来另众多学者议论纷纷。我们必须重视李约瑟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要知道科技发展的路上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用求知的精神,去不断探索,去追求真理。

参考文献

[1]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J].理论观察,2010(01):26-27.

[2]智广元“.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与消解进路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3):256.

[3]陈林.试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解“李约瑟难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4):107-110.

[4]王晓阳“.李约瑟难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6):50-51.

[5]智广元“.李约瑟问题”的中西文化比较解读及其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04):46.

中图分类号: G301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