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高风电场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改善风电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国内几大发电集团均在开展新能源集控的建设工作。然而,建设新能源集控最需关注的场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因长期惯有的设计和建设模式导致的集成度低下、稳定性差等问题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能源集控建设的复杂程度,延缓了集控建设的推进速度。为彻底扭转这种现状,就必须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落实新建新能源场站“投产即接入集控”的设计和建设思路。本文就对风电场监控自动化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提高集控模式下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集控模式;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1新能源集控简述
风电行业是一个投资价值前景可观的行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风电资源的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技术不过关的企业渐渐退出了风电投资行业。目前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起关注的中心应该逐步由项目的开发向已投产场站的安全生产进行转移。我国的风电行企业地理位置一般分布在偏僻的山区、戈壁,这些地方远离城市,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风电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员工工作时间较少,企业认同度一般,人员流失率普遍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当前风电行业员工的稳定性,对风电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才是当前企业稳定发展,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风电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人才的发展,留住人才,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成为当前提高风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条件。我国新能源集控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场站的监控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一般情况下,我国的风电工程管理一般都是按照水电集控进行的,风电集控由于风电网调管模式比较简单,调试工作比较容易,但集控系统平台上经济调度等高级应用的实现却较为复杂。
2风电场监控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通过内外部调研和与设计单位、设备厂商的交流情况了解到,目前国内已建、在建的风电场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存在形式与水电的一体化监控系统在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风电监控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风机监控系统、箱变监控系统、能量管理平台系统、升压站监控系统、SVC/SVG监控系统等,各个监控系统基本上相对独立,各自建有现地控制单元(下位机)及监控后台(上位机)。这一点,从风电场的中央控制室内排布满满的控制主机和显示器便可见一斑。系统拓扑结构不清晰、监控数据信息点缺少统一的规范、随意变更设计、系统说明及用户手册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监控画面自定义配置、新增监控信息点、外部通信接口的开放这些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风电场的这些监控系统内却较难实现。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场站员工对各系统的学习、应用,给风电场运行值班人员的监盘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对后续场站的消缺、维护及检修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给风电场开展远程集控的建设工作增加了难度。部分设备厂商的认识还停留在只关心主设备的运行情况而忽略或轻视其监控自动化系统的阶段,片面的认为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去研发和完善监控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而去选择其他一些小的系统集成商为其配套提供系统。另外,由于风电建设周期短,且一般要求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业主、施工及监理各方投入的技术力量较水电建设会有较大的差距,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较大的精力均投入到了基建、一次设备安装及调试上,对于二次系统尤其是监控自动化系统方面的关注力度不足,也是造成风电场监控自动化系统现状的一个原因。
3提高集控模式下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探究
3.1加强对风电行业知识的重视
新能源发展一般都需要强大的技术和知识支撑,但是当前在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监控系统的发展远远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我国的监控系统中,其配套设施比较少见,这就导致目前我国风电工程项目的集控模式中存在无法预见的危机。在我国的风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企业都将程序进行必要的锁定,一段时间内解锁才能使得项目正常运行,很多开发商系统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风电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风电工程主设备生产厂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都会对其监控设施的配套设施进行一定的资金设置,但是由于风电工程项目招标的时候对此部分的细化程度不足,这就导致在风电工程管理的相关配套设施其技术服务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为了规避风险,加强对风电行业知识的重视,提高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设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加强对无人值班设计理念的贯彻执行
目前设计单位大多声称其新能源场站均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理念设计,就个人与一些设计单位专业人员的接触与总结认识而言,其在此方面的设计普遍不够,究其原因无外乎两者:①缺少相关设计规范导致的墨守成规,②对行业发展及用户的要求认知程度不足。但在这方面,可以说国内的一些系统集成厂商已走在了设计单位的前面,部分发电集团也在着手开展一些相关标准、规范的起草制定工作。因此,在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同时,在项目建设前期,专业部门与系统集成厂商的交流及对各发电集团内已形成的一些初步的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参考与借鉴也应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3二次系统专业管理关口前移
为了对风电场站的发展和管理,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对风电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必要的管理,加强二次系统专业管理必不可少。我国对于风电场的管理大都包括风机基础土建施工、机电线路土建施工、升压站土建施工、风机吊装、一次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对于二次设备的管理和安装重视度不足。而在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集控管理方面,二次设备的管理和调试更为关键,二次设备大多都是监控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施工细节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工作受到工作人员专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于当前施工人员的配置等方面的不足,我国的风电场管理监控自动化系统技术应用水平与水电站的监控自动化系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新能源场站的集控管理必须依靠监控自动化系统作为集控系统数据,其设备已经不能单单作为场内的设备,而是作为其中的基础设备存在的。因此,为了提高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集控管理,应该对此设置专业的部门对二次系统的项目质量进行必要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专业程度,提高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集控模式。
4结语
总之,风电等新能源的集控建设如火如荼,但作为接入集控基础的风电场监控自动化系统如仍按传统常规模式建设,势必会增加新能源集控建设的难度与投资成本。为避免这些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强对其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为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集控管理程度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集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盛名,李贤明.集控模式下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6,39(8):14-16.
[2]潘智轩.集控模式下风电工程电气设计的几点思考[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255-256.
[3]万鹏,莫瑞浩.风电企业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企业管理,2016(S2):106-107.
作者简介:
崔艳飞(1988.02.18—),性别:男,籍贯:河北,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行业。
论文作者:崔艳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风电论文; 新能源论文; 场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监控系统论文; 工程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