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出版编辑工作影响的初步研究_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时代对出版编辑工作影响的初步研究_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时代对出版编辑工作的影响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编辑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1)02-0082-04

跨进21世纪,互联网的出现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预示着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回顾20世纪我国出版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工艺操作到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编辑队伍空前壮大,编辑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出版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就图书出版来说,据统计,出版社由1950年的211家增加到1999年的530家;图书由1952年的2 713种增加到1999年的141 831种;书店由1949年的748个增加到1999年的13 573个。“九五”期间国内出版社的经济实力普遍提高,1995年底全国出版社平均销售码洋刚过7 000万元,到1999年底已达1.56亿元,是4年前的2.2倍[1]。报纸、期刊及电子出版业,也得到了飞跃发展。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以其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以及反馈性、互动性强等优势,造成传统媒体市场某种程度上的萎缩,分割读者群体以及读者阅读传统媒体的时间,对传统的出版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从而迫使人们尽快地去认识网络,掌握和运用网络,任何人、任何行业都不能回避,出版编辑行业也不例外。

一、网络经济对出版行业的挑战

伴随着互联网产生的经济活动称之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不是信息经济,也不是服务经济,而是两者的合一。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服务经济不是网络经济,不具备服务特征的信息经济也不是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网络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使部分出版物彻底实现了无纸化出版,使出版物的形态、流通方式和结算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它降低了出版成本,加快了出版物发行的速度,并促使发行量增大;促使阅读方式发生变化:出版物既可以在电脑上直接阅读和检索,也可以在阅读器上阅读;它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网络出版是柄双刃剑,它的兴起、发展给我国传统媒体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主动地、深入地、全面地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使编辑出版能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网络经济和网络出版的全球化,对出版行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及电子出版业)来说,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阅读方式和条件的变革,对传统出版物时效价值的挑战

几年前,人们对互联网还没有充分认识。如今,互联网正在给全球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中国网上用户从1994年的1万上升到了1998年底的210万,2000年已达到1 500-2 000万[2],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这一速度仍在继续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线接入和宽带接入大大促进了网络出版的发展,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市场将发生深刻变革。在网络时代,“出版”变得无所不在,一个人既是出版者,也是出版物的读者。一个人不仅可以出版仅仅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内容,而且可以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读取仅仅自己感兴趣的出版物。浏览网页、网上阅读,愈来愈成为获得最新信息的手段。相比之下,传统出版物总是给人慢一拍的感觉。过去,中国科学家要通过邮局订购阅读美国《科学》杂志,邮件往来花去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在国际邮件投递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丢失。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条件。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科技部门的努力下,中国科学家如今可以不订印刷版的《科学》杂志,而从中文网页上直接读到该杂志的全部内容。中国的科学家可以和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样,无需通过邮递传送、翻译等环节,及时读到最权威、最先进的第一手科学研究论文和评述性文章,这难道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吗?

(二)信息来源的变革,对传统出版载体信息容量限制的挑战

传统出版物以印刷媒介为载体,不仅受文字、篇幅的限制,而且受设备、成本的约束。期刊或书籍编得厚,会使周期长、成本高,从而使价格升高,购买者减少。还是以美国《科学》杂志为例,本来定价就高,再想提高信息容量,必然再升价,造成订户锐减。如今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难题。该杂志社创办于1880年,前面的115年走的都是只有传统印刷品的老路,1996年起搬上网络后,其信息容量成倍地扩大了。它把每篇文章的索引文献挂到网上,这样,读者就无需到图书馆去查阅,只要点击一下,就能连接到下一站点上找到相应文献的摘要。而且,如果读者想从作者那边得到更多的信息数据也无需写信、传递、等答复,而是直接连接到他的网站就可以了。试想一下,这对传统出版行业将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三)销售方式的变革,对传统出版物昂贵销售成本的挑战

传统出版物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发行商和经销店进行,在流通过程中环节多,成本高,覆盖面也很有限,尤其批销折扣越压越低,使广大读者深受“低折扣高定价”之苦。近年,网上销售成为图书发行在管理和运作上的一次革命,由此对传统图书经营和出版产生巨大挑战,如来自高科技要求的挑战,来自跨行业新竞争的挑战以及来自跨地域竞争态势的挑战等。互联网上开办销售公司,基本上不需要很多实物基础设施,如美国亚玛逊网上书店(Amazon)开了图书网上销售之先河,1999年其网上销售额超过了6亿美元[3]。它的成功是利用互联网优势,不断改进图书的进货、促销、销售和运输等业务,以及能给消费者提供传统书店无法提供的折扣的结果。它既可以避免中间商高份额的抽成,将节省的一部分费用转让给消费者,又有引人注目、覆盖面广的优势,而且在提高服务效率上大有文章可做,它抵制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不合理利润,冲击了传统行业的垄断和低效率的服务。

总之,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媒体出现在大众面前,将与传统出版业争夺读者,瓜分市场,以互联网的名义重新分配所有的社会资源。面对这场变革,我们不应该被动跟随,更不应该观望等待,否则将会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因此,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创造生存、发展和竞争的条件,去迎接这场史无前例的挑战。

二、强化“读者至上”的编辑服务意识

面对即将来临的网络时代,编辑只有牢固确立和不断强化为读者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为传播人类先进思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意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稳操胜券。由于网络(主干网)带宽发展速度惊人,上网用户数量迅猛上升,只有具备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高瞻远瞩,才能顺应潮流,整装待发,去迎接这场变革的挑战。当前,强化编辑的服务意识是最为重要的。

(一)要想获得“双效益”就要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谈为人民服务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国家、政府部门有条件和能力对人民大众提供无偿服务外,企业、公司应努力对消费者提供有偿的优质、高效服务。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出版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出版方式,新的媒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广阔、更便捷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使读者可以不经过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和发行商,而只需通过点击网站或网络下载就可直接阅读到作者的原创作品。这势必要从传统出版中分割一部分读者群。传统出版社能否稳住原有读者并扩大新的读者群,在于其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杨致远建网上公司"Yahoo!"才两年,即拥有10亿美元的市场值[4],这是因为他编辑了方便网上寻找信息的“目录”,为众多网民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服务。由于编辑劳动主要以作者的作品为对象,而劳动成果又是以精神文化产品的形式向社会提供的。编辑为读者的服务不仅体现在为读者不断策划出版新的好书,还应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以及新出台的法规及时补充到已出版的图书中去,提高图书质量,使读者重新购买和阅读。反之,出版物内容过时,就会失去原有的读者,也不可能吸引新的读者,从而影响“双效益”。另外,编辑对读者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形象和声誉,失去读者信任的出版社是难以生存的,更谈不上实现“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的社会责任是重大的,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编辑要追求“双效益”,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既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又要对产品负责,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网络经济中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质量标准上档次有赖于品牌意识

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产品都要靠质量取胜。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质量和标准同等重要。试想,无论是HTML,XML,或Internet Explorer,如果只有少数用户使用,那么它们的价值就几乎等于零。以太网的发明者鲍勃·麦特卡尔夫告诉我们: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5]。就是说,越多用户连接,越能创造几何级数的效益。这就是“品牌效应”在网络上的体现。出版行业也是同一个道理。为什么广大读者买计算机的书找“清华”版、“电子”版,买外语书找“北外研”版?这是因为这些出版社在图书质量和标准上上了较高档次,而产生的品牌效应,也是他们的编辑人员无私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影响的结果。因此,有无品牌意识是竞争中优劣成败的关键。

(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树立全球化意识

面对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出版行业应以何种姿态去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又如何以互联网为工具重新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全球化”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地理限制的行为,目前多数国家已经实行。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是无法阻挡的趋势。由于互联网的出现,通过全球化网络,信息交换全球化、民主化、最大化已成为现实,给我国出版行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首先,要冲破陈旧的观念,确立全球化的意识。千百年来的闭关自守,在我们头脑中深深埋下了固步自封的劣根性;改革开放以来,又产生出另一种自卑心理,满足于国内“小市场”,靠小打小闹过日子。这是我国出版业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新世纪,我们必须确立新意识,要有世界性视野,把眼光放得更远,把触角伸得更广,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合作交流,推动出版资源和出版要素的跨国流动,才能扩大中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中文出版物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

其次,要支持和帮助编辑掌握网络技术。通过上网,了解国际图书市场,研究市场动态,探测国外读者需求,开发出针对国外读者需要的原创性选题,从而促进国内图书的输出。今日的出版竞争,已经跨越了数量的竞争,进入质量、特色服务和效率的竞争。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出版资源,谁就拥有作者,谁就可能拥有读者和占有市场。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出版单位已超过300家,这是有魄力、有创举的体现。预计不出几年,出版行业将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

第三,要学会保护已有的资源,避免让他人非法占有。一方面,对图书出版内容的数字化成果要加以保护,不要丢失、损坏,减少将来开发利用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版权意识,属于出版社自身的信息内容,要经出版社授权后方可让他人使用。目前,我国已有上网的报纸几百家,新华社网站每天发布新闻上百万字[6],各行各业的最新信息、文献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出现,只要编辑人员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多接触网络媒体,研究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技术的问题,就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创造出巨大的效益来。

三、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编辑手段

网络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网络时代,信息传递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低成本、强互动性为特征,编辑出版在网络时代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编辑背景、编辑模式、编辑手段、编辑流程,几乎遍及整个编辑出版过程。这种形势下,编辑工作将更为重要,有更广阔的舞台。编辑如何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编辑出版外部环境,笔者认为,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编辑手段刻不容缓,否则就会落后,甚至有可能被淘汰。具体来说,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现代化编辑技能。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获取编辑出版信息

出版行业编辑工作的实质,就是有目的地不断收集有关信息,并经过处理再传播新信息的过程。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在网络时代,编辑必须具有更强的信息意识,具有随时收集处理各类有关信息的高度自觉性,努力掌握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善于开发和利用信息。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发展,网络传递信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在经济活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作为编辑人员,首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抓住这些信息就能使出版工作更好地把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既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要通过上网,关注和掌握作者的信息资源。要组织和稳定一支与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相匹配的高质量、高水平、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作者队伍。尤其要随时掌握作者群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兴趣爱好,及时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的进展,及时反映他们的科研成果。多与作者交朋友,作者的想法和建议可丰富编辑的选题思路,以出版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再次,要通过上网,了解和掌握读者信息资源。关注和了解出版社特定的读者群,是编辑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编辑应及时跟踪调查这一群体对其出版物及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策划选题

编辑工作之所以成为出版业的中心环节,主要体现在选题的核心价值上。出版物所载的知识和信息是否有文化积累和传播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选题策划思路的创造性。网络共享也同样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机会,要发挥在出版界的工作经验、作者队伍等优势,从网络信息中检索出有价值的出版动态,分析、总结、策划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选题。选题策划的信息、知识组合的方式决定了出版物的价值,也可以说信息资源是出版资源的主体资源。出版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策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容以及产业的导向和价值,成为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选题策划优势与作者的创造优势的最佳结合中,就有可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的最新信息去策划选题,是现代化编辑手段的最新武器。编辑必须学习并尽快掌握这一先进技术,树立超前的出版理念,使我国出版业更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掌握计算机编辑手段

传统的编辑加工过程,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大量重复的劳动,既费力又浪费资料。编辑劳动十分繁重,使编辑顾不上策划选题和自我“充电”。网络时代,编辑要掌握和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手段。在编辑过程中,无论是有关信息的收集、处理,还是对稿件的编辑、加工,都越来越需要借助于新技术手段,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随着内部软硬件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的逐步完善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编辑工作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文稿,是网络时代编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经济动态使信息更为丰富,交流更为便捷,多种社会机制为人们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为编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可能性。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服务效率和质量上。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再创中华民族出版业的辉煌。

收稿日期:2001-04-04

标签:;  ;  ;  

网络时代对出版编辑工作影响的初步研究_网络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