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商品流通的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流通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2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20年来,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向供大于求经济的历史性的飞跃,这其中,物质生产的因素当然是主体,但商品流通也是功不可没。
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流通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滞后作用也时时可见。近几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处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流通不适应高速发展形势的地方已可显见。例如,在商品流通领域,主体流通系统连年大规模、大面积亏损,已渐失主导地位;工业品产销率处于不高的点位,使工业品库存年年增加;工业企业及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总值处于相当高的位置,已超过3万亿元,几近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商品流通的不通畅也成为制约我国“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战略顺利推进的一个因素;由于流通不畅的原因,使我国许多种重要的物质生产能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过剩。例如,据报道和各方面的估计,小型电子计算机生产能力已过剩30倍,发电设备10倍,微型电子计算机9.5倍,普通钢材2倍,水泥1倍,汽车1.5倍,家用电器1倍 ~10倍等等。商品流通的这一现实使企业生产者、生产型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都感到困惑,也使商品流通的经营者感到困扰,这也就促使我们关注和研究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问题。
二
我国商品流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可否认有工作和管理问题,但是,从本质来讲,应该承认是处于较低层次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我们应当不断地改进工作、克服缺点,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把我国的商品流通从低层次的粗放型的流通转变成高水平的集约型的流通。要加快提高简单商品流通的效率和从简单商品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演变的进程。
就这个问题而言,马克思关于商品流通过程的论述对我们很有启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马克思研究和提出了商品流通的三种不同的但有内在联系的流通过程,即简单商品流通、本质仍然是简单商品流通的次发达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
简单商品流通是商品——货币——商品(W—G—W)的形式, 货币只充当媒介物,不涉及产业化资本运动,不涉及生产过程。
次发达商品流通是货币——商品——货币′(G—W—G′)的形式,虽然仍属于简单商品流通范畴,但由于有商人和商业的介入,比简单商品流通水平显然要高,货币已是资本化了,是向产业资本化商品流通的过渡形式。
发达商品流通是货币—(商品—商品′)—货币′(G—[W—W′] —G′)的形式。货币不但充当流通媒介, 起到和简单商品流通中相同的货币的作用,而且充当产业资本,通过产业资本的作用使货币交换来的商品变成价值更高的新商品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发达的商品流通的本质特点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实现了有机结合,是流通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之后,在新的条件下,在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的条件下,处于一个新的高度的流通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结合我国今天的现实,我们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简单商品流通和次发达商品流通不是作为一个流通的基本环节,而是作为流通的完整过程,成为一种商品流通形式,可以说是我国今天商品流通的主导形式。伴随简单商品流通,一对一、面对面“握手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换方式也大量存在。这说明,我国流通从总体来看,还没有进入发达的商品流通阶段,商品流通领域的粗放式的方式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主要方式。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在我国还大量存在,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不高、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就商品流通企业而言,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主要以商人和商业身份介入商品流通,以“媒介”来定位,由于长时期计划经济及过渡期市场短缺的影响,从事次发达商品流通,利润是非常丰厚的,这就使商品流通企业和商品流通的各级管理部门热衷于以这种流通过程为核心的商品流通方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由于丰厚的利润,阻碍了商品流通企业和生产的结合,长期游离于生产之外。
2.在观念上很难接受经济环境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出现低利润的这个现实。从高利润到低利润甚至亏损,在机制上也难以把在高利润和暴利下运行的机制调整到位,不适应新的现实。
3.本来,次发达的商品流通是靠贱买贵卖来实现的,带有“流通剥削”的性质。再加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质生产不丰富、流通利润过高,这就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范围的寻租现象,从而引发了全民经商,促成利益的分散化,也使生产企业对流通企业出现“信任危机”,形成了丢开社会流通企业,自办流通的趋势。
4.“全民经商”现象在商品流通系统内部的体现是,系统内的各个局部都各自追逐本身的利益,严重地破坏和削弱统一,促成内部的分散化和系统的解体。
5.依靠权力、体制和很容易组织与实施的不发达的、低水平的商品流通过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辉煌,这就使商品流通领域的许多人不思进取、消极改革,希望“固化”已经取得的这些东西,这是流通领域改革进展迟缓,不能很快适应改革形势要求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不能充分挖掘难度更大、范围更广的市场,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的重要原因。
第三,为使我国的商品流通实现从粗放的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应当从战略上将发达的商品流通过程作为主导的商品流通方式,走发达的商品流通之路。
第四,简单商品流通和次发达的商品流通为主要形式的完整商品流通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长期地、大量地存在。因此,利用现有的科技和管理手段,推动创新,探索高效率、高水平地实现简单商品流通和次发达的商品流通,以提高现阶段商品流通的水平,是我们应该着力探索的一件事情。
第五,简单商品流通、次发达的商品流通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在一定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合理的结构,这是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应当予以重视的。对于发达的商品流通,也不能存在盲目性,生产再发达,社会再进步,也不可能由发达商品流通垄断所有领域、所有商品的流通过程。不同领域、不同条件仍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商品流通过程。以发达商品流通为主,各种不同流通过程所形成的优化的流通结构,才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
三
提高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的水平和效率,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现阶段应该特别给予重视的。
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不但是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而且可以独立存在,是商品流通的基本环节。所以,无论过去和将来,都是必然存在的商品流通形式。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因而在一定范围内是有优势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运用科学管理提高流通生产力的水平,是可以发挥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的优势的。尤其应在下述几方面多下功夫。
(一)发挥优势。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销售竞争的结果引发价格更趋向于价值,使价格与成本之差不断缩小,因而能够获取较高利润的机会也在进一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以商人和商业为中介的简单商品流通过程,很难再像过去那样轻易获取利润,人们将更多地依靠发达的商品流通,靠这种流通形式的低成本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以保持满意的利润。但是,虽然普遍的机会不像以前到处都是了,但是分散、隐藏的机会肯定还会存在,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和过去被忽视的市场中,这种机会还大量存在。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媒介”、“沟通”的优势以及环节少、速度快的优势,这两种商品流通形式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调整机制,制度创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量分配的低成本掩盖了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的高成本,因此,成本问题不太突出。现在,由于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经营批量不断缩小,竞争日趋激烈,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管理落后、过高的成本等不能适应微利时代的现实问题便突出出来。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机制,建立起在低利润率下运行的一套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的机制,这样就能高水平地、有效地组织简单和次发达的商品流通,把这两种流通形式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之上。
(三)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的环境中,规模是提高竞争能力和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商人和商业为媒介的简单商品流通和次发达商品流通,由于不能够使商品的附加价值提高,而只能获取由生产“让渡”的商业利润,便处于必然在极低的利润下运行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两种流通形式必须通过扩大规模,才能在极低的利润率状况下保持一定的利润额度,从而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四)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的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高科技手段注入到简单和次发达商品流通之中,例如网络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商品流通的成本,扩大商品流通的规模,这就能使简单商品流通和次发达商品流通形式保持发展的活力。
马克思所讲的发达的商品流通,本质是在流通过程中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许多新的流通形态;这种结合,改变了流通只是生产过程延伸的被动过程,而成了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继续的主动过程;这种结合,有利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所以,不仅是发达的商品流通的标志,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志。
实现发达的商品流通,从资本的角度看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工业资本向流通的延伸。以产业资本为主体,一部分产业资本预付于或者转移于流通,使生产和流通都以同一资本为纽带,从而形成有机的结合。
第二条,商业资本向工业的延伸。以商业资本为主体,一部分商业资本变成产业资本,从而提高流通过程中商品的附加价值,使流通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条,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结合。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结合,共同组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是促进产业完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发达商品流通的一些实现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是取得了优势的。其中,流通加工方式和配送方式是成效较为显著的两种发达流通方式。流通加工方式是商业资本向工业的延伸,一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通过流通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完成的加工,有效地提高了流通中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不仅获得了商业利润而且也获得了生产利润。配送方式通过大量进货、集中库存,取得了规模优势,再通过批量加工、分货、配货、送货的方法,不但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而且提高了服务的附加价值。这是两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成效的发达商品流通的形式。
实现发达的商品流通还需要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计划经济条件下,往往是以行政的方式决定管理权限,这就存在着谁吃掉谁、谁被谁吃掉的问题,因而联合是被排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发达的商品流通需要大范围的多层次的联合,需要建立大的系统。采取集团化、股份制等方法,实现流通和生产过程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大联合是制度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