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森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领域应用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建筑技术,这使得之前的建筑结构出现了本质性的改变。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能否熟练运用以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设计原理,掌握加固相关技术,已成为提高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现行的抗震规范,无论是新建或是已有结构的抗震能力的评估与加固,都要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关键词:性能;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带来了挑战,更加大了建筑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技术规范,在一些建筑架构抗震评估与加固应用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复杂多样的建筑结构抗震评估与加固与之前抗震方法已经产生冲突,甚至无法判断不满足抗震延性构造的建筑是否满足抗震要求“大震不倒”。
一、抗震性能与评估概述
当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就要对其实施抗震加固,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满足抗震要求。不满足或者不完全满足抗震要求的就必须进行加固。通过检查建筑的设计、施工的质量和目前的状况,按要求评估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是抗震鉴定。抗震加固的基础是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有目的性地进行加固。
对已进行抗震设防但未达到标准的或者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结构进行补强以提升其抗震能力的方法即为抗震加固。加固的方法随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但有些加固的方法会使结构刚度发生改变,反而会引起结构构件内力、动力特性的改变或者强度薄弱层和刚度软弱层出现,但这些变化对弹塑性变形能力及结构承载力或多或少都有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这是当前所使用的加固方法中没有完全考虑到的.所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加以描述是非常有意义的[1]。
二、抗震评估与加固的原则
抗震评估与加固的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确定抗震加固的方案时,结构总体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的综合协调是考虑的重点。抗震加固是结构加固,因此在确定方案时最先考虑的应该是整体性的加固,避免“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构件加固。2.加固后的框架要避免形成强梁弱柱、短柱或短梁。3.按不同的损坏程度有区别对待,如果静力出现损坏问题,就应以对各承重墙柱加固为主;抗震鉴定达不到要求的,要以整体功能的恢复为首要目的。4、抗震加固时,必须根据结构现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提高增强框架变形力、框架抗震承载力、改变结构体系但不加固框架的方法。5.确定方案时,要对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最重要的是要查明是否存在局部的损伤,并对已有损伤着手进行专门研究,并在加固时对这一损伤加以考虑。6.当建筑物总高度超过有关规定但层数未超过限值时,采取高于一般建筑物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进行加固。7.为防止内力在加固后重新分布,导致薄弱部位转移或形成新的薄弱部位,加固后的受剪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指数小于等于相邻一层的20%,超过相邻下一层的20%时,需要同时加固。8.对于非刚性的结构体系,则采用加固墙或柱、增设支架或支撑等,提高其变形能力和控制层间位移。9.同一层中,承重墙加固后的抗震能力应大于非承重墙加固后的抗震能力,如果小于就要增强相应承重墙体。如果选用的方法是区段加固时,则楼梯间的墙体需要采取加强措施,来保持受力均衡性和结构的连贯性。10.选择加固方法要避免薄弱层在原结构上发生转移,如果无法避免,要对新的薄弱层采取处理办法[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抗震评估与加固的方法
(一)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的受弯构件的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增加截面的有效高度,扩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斜截面抗剪能力、正截面抗弯,达到加固补强效果的方法即为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要确保结合面有效传力,使新旧混凝土整体进行工作。因此,应该配置足够的锚固件或剪切摩擦筋,将两部分连起来并贯穿于结合面,两部分共同受力达到补强的效果。该方法适应性强、工艺简单、设计施工比较成熟,适用于一般构造物、板、梁、墙、柱的混凝土的加固。
(二)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对原有韧性差、强度低的材料用韧性好、强度高的材料置换的方法叫做置换混凝土加固法。适用范围为承重构件有严重缺陷或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地方。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方便,且造价比较低,占用空间小,经济合理,不影响使用功能。采用本方法时,置换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并且不低于C25。置换部分为构件受压区,按现场检测结果,非置换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该结构建造时强度等级必须根据受力的方向将有缺陷混凝土剔除,沿构件整个宽度的对称的两侧或一侧为剔除位置,不能只剔除一侧。
(三)外包钢加固法
加固框架柱,在混凝土柱四周以型钢来进行加固即外包钢加固法,这样既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具体方法又分湿法作业与干作业法两种。
(四)粘贴钢板加固法
在受弯构件外部进行粘钢加固是在承载力不足区段(斜截面或正截面受压区、正截面受拉区)表面粘贴些强度高的钢板,使钢板和原有混凝土组成新的整体共同受力,提高加固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约束混凝土变形。有效粘贴钢板的抗压性能、抗弯、抗剪,不会产生应力集中。在钢板表面要进行防锈蚀处理,表面的防锈蚀材料对胶粘剂、钢板都无害。
(五)对砖墙进行灌浆、修补、拆砌加固,提高局部强度过低或已开裂的墙体抗震承载力。修补的程度为与未开裂时的承载力相差无几;板墙或面层加固,目的是增加楼板支承长度,提高墙体承载力,改变受力的分配、增加抗震设施,从总体上全面提高房屋抗震性能。镶边包角法进行抗震加固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对墙角、门窗洞、柱墙垛加固,提高变形能力和构建承载力。外加构造柱法与增大截面法类似,用以提高抗倒塌能力和房屋延性,提高易损墙段的承载力。外加圈梁,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和连接性能,提高楼盖整体性,改善房屋变形能力[3],提高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不仅仅是局限在外观和实用上,更多的是注重在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上。近年来地震频发,这使得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建筑物抗震性能好,安全系数高,才能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不管是作业还是居住都有了更大的保障。建筑物抗震性能高了,才能在地质灾害来临之时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参考文献:
[1]吕西林,蒋欢军,周定松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06):124-125
[2]李杰,李国强.地震学导论[J].土木工程.2012(25):45-48
[3]门进杰,史庆轩,周琦.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指标的量化[J].土木工程学报.2011(9):23
论文作者:谢太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承载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截面论文; 方法论文; 能力论文; 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