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破浪前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破浪前进论文,世界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世界科技像往年一样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尽管在前进道路上不无波折和困难。许多国家从长远利益出发,继续调整发展战略,重视并加强科技工作,以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
2002年,世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基础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一些成果很可能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很多国家在利用科技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生命科学方面,水稻、冈比亚按蚊和老鼠的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毕,科学家进入了以探测基因功能和蛋白质功能为主的后基因组研究;在纳米技术领域,性能超过硅晶体管的碳纳米晶体管和只相当于单个分子大小的纳米晶体管先后问世;在基础研究中,光学研究进入了阿秒(1阿秒为1亿亿分之一秒)领域,科学家首次大量制造出反氢原子,此外还首次测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性。
这一年中,日本和印度的科技发展成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日本2002年在多个学科收获颇丰: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35.86万亿次/秒)研制成功,量子密码技术传递距离达到接近实用的87公里,量子计算机研究也取得进展,生物技术领域的成果也比较突出。日本基础科学研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实力,2002年日本科学家连获两个诺贝尔科学奖让人刮目相看。
尽管受到全球信息技术业不景气的影响,在2001财政年度,印度计算机软件业产值比上年度增长22%,达到101亿美元,出口比上年度增长29%,达到76.8亿美元。在全球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裁员的情况下,印度一些大的计算机软件公司还招聘了大量技术人员。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公司协会预测,2002财政年度,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将比上年度增长30%,达到100亿美元。
不过,2002年世界科技也遇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波折,其中以生命科学和航天领域为甚。在生命科学领域,火爆一时的干细胞研究趋于平淡,克隆动物变故陡生,基因疗法好事多磨,克隆人研究人员继续一意孤行;在航天领域,日本大幅减少航天预算,欧洲航天局放弃部分探测项目,而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也变数颇多。此外,世界信息技术产业仍未走出低谷。
英国罗斯林研究所2002年1月透露,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患有关节炎。而其他不少克隆动物健康也出现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克隆技术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并提议停止克隆研究。
法国科学家2002年10月宣布,两年前接受基因治疗的一“气泡儿童”出现类似白血病的症状。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已先后决定暂停这种实验,英国也在观察之中。
国际空间站建设遇到了“钱”的问题。由于经费不够,参与国日本、巴西已表示,有可能推迟完成或放弃其承担的部分任务。美国相关航天预算一年内也出现较大波动,而俄罗斯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有报道说,俄方想让空间站“空站”一年,暂时不接待长住居民。空间站仍为诸多不确定因素所困扰,不能排除未来出现反复的可能性。
2002年世界科技出现的波折是发展过程中的波折,这些波折与科技发展自身的规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9·11”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波折并没有阻挡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世界各国仍继续实施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依然是各国科技发展的重点。此外,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召开,进一步表明事关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有关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道德等问题,也引起一些国家的深思。
“9·11”事件后,尽管美国科研政策向反恐倾斜,但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等仍是美国科研重点。比如,美国政府一直大力推动的“国家纳米技术促进计划”,2003财政年度预算比上年度增加了17%。
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开发事业“造血”?俄罗斯向部分欧美国家学习,借助风险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在努力增加科研预算的同时,俄政府着手构筑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业。俄工业和科技部已决定拨款与多个民间投资机构共同成立首家技术创新风险基金会。按计划,今后两年间,俄境内将陆续出现9家地区性技术创新风险基金会。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把发展信息技术业作为克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从1998年至今,政府投入约90亿美元建设宽带网。截至2002年10月底,韩国加入宽带网人数首次突破了1000万,占韩国总人口的约1/5。
日本纳米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政府高度重视,各企业也投资巨大。据调查,日本已进军纳米技术领域的主要企业数目为271家,其中99家大型企业2002年研发经费约2.7亿美元,比上年多了约50%。明年这99家企业的投入还将增长24%。此外,从事纳米技术研究人员和企业数量正迅速增加。
德国2002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提出“可持续性是各项政策改革中的一根红线”。德国生态税2002年进入第四实施阶段,风力发电在德国总发电量中比重迅速增加,2002年达到35%。德国政府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德国在未来国际形势中保持竞争力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