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评价:理念与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理念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展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成为西方英语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潮流之一,并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校本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校本决策、校本课程研发、校本领导、校本财政,还包括校本评价。本文拟对校本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做些分析。
一、校本评价的概念
校本评价(school-based evaluation)可以称之为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在批判传统的学校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的学校评价可以称之为外部控制性评价,这种评价有如下特点:①学校评价的主体是学校之外的机构。在不同的国家,这些外部机构有所不同。②评价标准强调标准化,忽视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③评价不注重发展性和相对性,只注重绝对性;④评价主体主要来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了解学校的实际状况等等。
校本评价在摈弃外部控制学校评价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①学校评价不是外界强加给学校的阶段性任务,而是学校管理的内在机制,是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动力源;②学校评价不是单向性的、强制性的行政行为,而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教育的相关利益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共同探讨、协调一致的价值判断活动;③学校评价不是泯灭学校个性的强制性活动,而是保护学校特色与个性发展的促进性活动;④学校评价是学校自我判断、不断发展的过程。
校本评价模式较外部控制学校评价主要体现出以下优势:1.确立了学校在评价方面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校参与学校评价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可有效地改善学校只是应付外在控制学校评价不能发挥学校评价真正作用的弊端;2.改变了过去学校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参与实施评价;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再只看最后一次评价的结果,重视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可有效地激励各种类型的学习;4.评价内容多样化,学校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看学校的教学效果,所有与学校发展有关的项目都在评价的范围之内。校本评价作为一种先进的学校评价理念,体现了校本管理的思想,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可以提高学校组织成员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综合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校本评价: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以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以学校为主体”强调的是学校作为评价主体,以调动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在学校层面上”是指学校评价应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评价不是外部控制学校的一种手段,而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内在机制;最后,校本评价是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
二、校本评价的理念
校本评价体现了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校自主管理,而非外部控制。而校本评价同样强调学校自主评价,而非外部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外部控制型评价主体单一、孤立、高高在上,不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校没有主体地位,因而缺乏积极性,在学校评价过程中存在应付、不配合等现象,学校评价失去了其本原意义。
学校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改进与提高学校的管理与教学。这就决定了评价主体应是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行动改善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或组织。在学校评价中符合这个条件的有校长、教师和学生。而校长、教师和学生属于学校组织的核心成员,因此在学校评价中,关键的主体只能是学校组织,处于学校组织中的成员在校长的领导下,可随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活动,达成教育目标。当然,我们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和督导要以学校自主评价为基础。
2.评价思想的人文精神,强调以校为本的评价。传统的学校评价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过于追求评价手段的技术化、评价标准的唯一性、评价结果的可比较性,使得学校评价越来越脱离学校教育的实际,形成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庸俗的学校评价模式。校本评价强调人文精神,体现以校为本的评价思想。评价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尊重和体现学校的特色,促使每所学校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视人文关怀,多极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大势所趋。在政治上,由单极走向多极;在文化上,各国的文化也由单元走向多元;在教育上,由单一走向多样化。现在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对本国文化特色的保护,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反映。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也体现了这种趋势。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质性评价,弱化量化评价的作用;在评价的目的上由甄选转向发展等。
3.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评价学校的教学效果,而且评价其他方面的情况。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体现了这种趋势。在教师评价上,不再以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尺度,评价内容已涉及到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交往能力等与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思想道德品质,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校本评价也注重学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包括学校环境、办学效益、学校特色、教育质量等关系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也可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
4.评价实施的过程性,重点关注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按照评价实施过程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1967年斯克里文(N.Scriven)在其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了这两个概念[1]。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来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优劣、鉴定奖惩为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教育质量。与形成性评价不同,终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教育效果进行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区分优劣并据此进行奖惩。校本评价是学校管理的内在机制,因此更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促进学校教育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当然,重视形成性评价绝不是排斥终结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虽然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阶段的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对于已经结束的教育活动已没有实质的意义,但整体的终结性评价对下一阶段教育活动的实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评价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是奖惩。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传统的学校评价注重评价的功利性作用,学校评价的结果与奖励、惩罚挂钩,学校评价成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控制学校的一种手段。校本评价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为根本性目标。这里的发展是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传统评价重视评价的鉴定功能,在评价项目的设定上不会考虑一些“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会考虑条件好的学校的优越条件,只根据一般学校的条件制定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差的学校还是对好的学校都起不到激励作用,也自然不利于推动学校的发展。校本评价关注学校的实际状况,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三、校本评价的方法
在校本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的学校评价活动中已出现了很多有创意的校本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档案袋评价、讨论式评价、360度评价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创造出的,有些是借鉴企业绩效评价提出的。下面对这三种方式做简要的说明。
1.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是在反思传统教育评价过分追求“客观性”和“量化”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学生评价。“档案袋”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其本质是为每一个被评价者建立一个展示其发展与进步的档案。档案袋评价在具体的实施上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很好地体现了校本评价的理念:(1)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是多主体的。比如在学生评价中,学生也成为了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主要的决策者,赋予了学生自己诊断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机会。这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另外,家长也可参与对自己子女的评价,有些学校把家长留言也作为档案袋内容的一部分,在学生评价问题上把学校与家庭很好地联系起来(注:深圳市盐田区东和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2)档案袋内容的全面性。其评价内容绝不局限于学习成绩。在内容的选择上,只要学生自认为可以体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进步的资料都可以放入档案袋。既可以是老师日常评议的作业、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获奖作品或证书等等。此外,档案袋资料也可包括比如教师寄语、家长留言、自我评定、小组评议等综合性的评价材料。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主要的原则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进步。(3)档案袋内容选择的过程性。档案袋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连续性评价,在内容选择上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只要发现了“闪光点”,可随时收入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主要采用多样化、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是一种促进被评价者全面发展的先进的评价体系。当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须进一步修正与推广。
2.讨论式评价。讨论式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给予被评价者解释、说明的机会,了解被评价者的意见和想法。在具体的评价形式上产生了诸如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2]、评价面谈、访谈评价等方式。
(1)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这个名称主要来源于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产婆术。“产婆术”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讨论使参与讨论的双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在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3]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通过与被评价者讨论相关的评价问题,给予被评价者思考、解释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被评价者真实的想法,避免评价产生偏差。
(2)面谈评价。该方法常见于对教师的评价中。梅尔(Maier)对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同的评价面谈方式作了一次归纳与分析。他把评价面谈的方式归结为三种:讲授—接受法、讲述—倾听法和问题解决法。[4]讲授—接受法就是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告诉评价对象怎样去做,鼓励评价对象接受评价者拟定的改进计划,以便促进评价对象的工作。讲述—倾听法分为两个阶段:评价者首先发表看法,然后倾听评价对象的意见。在对方发表意见的时候,倾听方要耐心听取,不要发生争执。讲述—倾听法鼓励评价对象发表不同的意见,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可以消除评价对象的防卫心理,积极探讨相关问题。问题解决法主要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进步与发展,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进行广泛的讨论,发现评价对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访谈评价。该方法也可以说是评价面谈的一种,不过它较评价面谈的方法更具体、深入,对评价者的要求也更高。访谈主要分为两种: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这两种方法。另外,评价者要善于通过谈话了解评价对象真实的想法,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
3.360度评价法。360度评价法源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绩效评价。这种方法产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也就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单独做出的,这往往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1)评价对象不能就自己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了解评价对象想法的前提下做出的评价往往难免偏颇;(2)评价结果缺乏验证与调整;(3)评价主体单一,不可能了解评价对象的全部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提出了建立一个多元主体的立体评价网络,以相互验证、反馈,这就是360度评价方法。(见图1)
图1 360度评价
360度评价所建构的立体评价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评价存在的某些问题,评价的多元主体体系既有利于全面了解评价对象,也可以相互验证评价结果的偏差,为全面合理地评价被评价者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只要在开展360度评价时能够贯彻过程性、发展性以及人文精神,这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这种评价牵涉面过大,开展这种评价的成本是很高的。
以上三种评价方法都是在反思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提出的富有创意的典型的校本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主要是打破传统评价过于注重“科学化”、“量化”而提出的一种多元质性评价体系;讨论式评价则改变了过去评价者“高高在上”,不与评价对象沟通的弊端,提出保证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评价对象的意见并给予评价对象就某些问题解释的机会;360度评价克服了单主体单向评价的弊端,建立一种多元主体立体评价网络,形成了一种彼此验证、共同合作的评价理念。应该说这三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校本评价的时候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一种恰当的模式,当然也可根据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创造其他类型的评价方法。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评价改革目标,主要包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5]这些改革目标的着眼点是学生发展,另外在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理念等方面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校本评价作为体现这些理念与方法的先进评价模式,应该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