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抗感染药不宜中西合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伊亮[1](2021)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求疗效好、痛苦小、操作简单的理想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跖疣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96例跖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A(32例)和对照组B(32例)。治疗组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每3周进行1次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3日,开始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A采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液氮冷冻治疗,每3周进行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B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每3周进行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最后,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2.78±2.13)明显低于对照组A(4.55±1.97)和对照组B(4.03±2.05)。治疗组治愈率62.50%,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A治愈率37.93%,总有效率68.96%;对照组B治愈率41.93%,总有效率77.42%。总体上看,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情况:完成全部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A(25.00%)和对照组B(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激光术后出现红肿及灼热不适,可通过冰敷缓解,术后均未见瘢痕形成。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可作为跖疣临床治疗的新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吴晓芳[2](2021)在《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恶性肿瘤手术率随之也增加,而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大,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的比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恶性肿瘤术后AIO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升高,故临床多首选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必要时抗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献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治疗AIO效果较好。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由于肠梗阻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用中药内服汤剂会加重患者胃肠负担,且具有肝肾效应,因此中药外治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术后AIO更为适合。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接受、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可反复给药等优势。前期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incomplet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患者,“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温阳行气通腑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进行了单组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8.9%。但未设立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的评价本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案,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术后IAIO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记录治疗前1天及治疗1,3,7,10,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治疗后14天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经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组共35例,脱落4例,共完成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共35例,脱落3例,共完成32例,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值=0.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寒凝气滞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更好。3.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组内比较P值=0.00,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值=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联合西医保守治疗或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帮助,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肠道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对比,在恢复排便、肠鸣音、胃液引流量及呕吐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气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例贴敷后用药处皮肤微红,无特殊处理,观察4小时后,红色消退,无瘙痒及水疱。研究顺利,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的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6.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随访的63例病人中治疗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6例病人中1例病人因饮食不节梗阻复发,复发率为3.8%;无效的5例病人因年龄大,患者拒绝手术,继续“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1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梗阻程度较重有关。随访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2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9.1%,均因饮食不节所致,无效的10例病人均转外科治疗,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尤其在腹痛、腹胀、腹寒、呃逆嗳气症状改善上更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管淑媛[3](2021)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客观为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指标依据,挖掘经典方,以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1.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2.治疗组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每日两次,口服,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3粒,每日两次,口服,总疗程4周,3.观察和记录治疗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每隔2周观察一次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IBS-QQL得分、SAS、SDS得分及安全性观察。结果:治疗组因患者失联,脱落一例,对照组因患者未继续服药脱落一例,两组各29例。(1)疗效比较:第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68.97%,对照组44.83%;第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是89.6%,对照组62.06%,治疗组疗效更优异(P<0.05)。(2)主症积分比较第2、4周时,两组的主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治疗组在大便次数、腹痛、急躁易怒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大便性状方面差异不显(P>0.05)。(3)次症积分比较:第2、4周时,两组次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第4周时,治疗组在纳呆、太息次数、两胁胀满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身倦乏力方面差异较小(P>0.05)。(4)总积分比较:观察节点2、4周时,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1),以治疗组下降更显着(P<0.01)。(5)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的IBS-QQL总积分、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可明显缓解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症状,显着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情绪的焦虑、抑郁,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着。证实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是本病的有效方剂,此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夏晓蕾[4](2020)在《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探寻一种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依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清淋方熏洗。疗程均为14天,6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的临床症候,并进行评分、填表;收集治疗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数据及生命体征数据;收集随访数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95%,且P<0.05。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5%,且P<0.05。3.分证候比较:(1)标实证的综合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试验组治疗第1天便有效(P<0.01);且试验组在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2)本虚证综合治疗(口干、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遇劳发作),两组治疗均有效(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治疗后尿镜检白细胞及尿培养细菌计数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再发情况:经比较,试验组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23.36%,且P<0.05。6.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显着变化。结论:清淋方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可迅速缓解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的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有益于远期疗效,用药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秦玉婷[5](2020)在《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对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等指标改善情况,客观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玫瑰痤疮探索新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玫瑰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消风固颜汤治疗,疗程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干燥、灼热、瘙痒、丘疹脓疱情况的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的差异,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痊愈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研究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06%,对照组为3.13%,两组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数值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评分组间比较,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在治疗各症状体征情况上疗效相当。3)两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2、4、6周后各症状体征评分组内比较:(1)在改善灼热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改善干燥、瘙痒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改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三个方面,治疗组分别在治疗2周后、4周后以及4周后与治疗前对此开始出现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对于改善上述三方面症状体征上,分别在治疗4周后、4周后及6周后与治疗前对比才开始出现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后,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率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由于样本含量小,治愈人数较少,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风固颜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疗效确切,在联合耳尖放血的情况下,尤其对患者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情况改善上可短时间起效,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徐凯[6](2020)在《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络病理论以柴归汤加减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观察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水平变化情况,客观评价柴归汤加减治疗本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筛选63例患者(共入组72例患者,脱落9例,共计有效患者63例),对此63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中药汤剂柴归汤加减口服)与对照组(硒酵母片口服),治疗组31人,对照组32人,进行12周临床治疗观察,对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滴度等疗效性指标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结果:本临床观察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对比及年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PO-A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Ab水平均有下降(P<0.0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肿大程度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安全性观测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无毒副作用、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柴归汤加减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滴度,同时治疗较安全,无不良反应、毒副作用。
孙建[7](2019)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名古方六君子汤与二陈汤的合方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抗肿瘤效果、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方对AP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卡氏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AP方案治疗,连续使用两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其中医积分、卡氏评分、近期抗肿瘤客观疗效、肿瘤相关标记物、体重等相关指标的改变,同时观察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近期抗肿瘤有效率、稳定率分别为治疗组40%、96.7%,对照组为30%、93.3%,显示治疗组的抗肿瘤客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学指标下降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CEA含量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A125含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自汗的中医症状积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卡氏评分的改善率及稳定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指标如血清BUN、ALT和AST含量升高的发生率,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的下降率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3%、4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六君二陈汤联合A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定的抗肿瘤效果,可显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增效作用趋势;2.六君二陈汤可显着缓解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所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减毒作用趋势。
宋如珺,徐德生[8](2016)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现状分析》文中指出中西药联用在临床非常普遍,联用时往往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结局,联用不当还可能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的体内外研究、临床病例研究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对中西药联用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药联用和开展中西药联用药物警戒提供参考。
汤明启[9](2015)在《4608例门诊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药师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湖北省竹溪县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2014年4 608例门诊药物咨询按药物咨询时间、咨询者性别与年龄、人员类别、内容、药物类别、解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物咨询数量呈每年递增趋势,咨询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50岁以上咨询者最多,咨询内容主要以药物用法及用量、心脑血管药物咨询为主。结论: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药师素质建设,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对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徐德生,宋如珺,刘力[10](2014)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西药物联用在临床上非常普遍,联用时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结局,联用不当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中西药物联用相互作用机制的体内外研究,临床病例研究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对中西药物联用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药物联用和开展中西药物联用药物警戒提供参考。
二、哪些抗感染药不宜中西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些抗感染药不宜中西合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研究结果 |
2 结果具体分析 |
讨论 |
1 CO_2 点阵激光治疗跖疣的机理分析 |
1.1 传统CO_2 激光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
1.2 CO_2 点阵激光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
2 化疣汤治疗跖疣的机理分析 |
2.1 中药熏洗法治疗跖疣的作用机理 |
2.2 化疣汤的方药组成及分析 |
2.3 化疣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点阵激光与化疣汤熏洗联合治疗跖疣的理论依据 |
4 液氮冷冻治疗跖疣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1 文献综述 人类乳头瘤病毒在跖疣中的作用与影响跖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 |
1.1 概述 |
1.2 病原学 |
1.3 病理生理学 |
1.4 临床表现及诊断 |
1.5 治疗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2 附图:治疗前后对比图 |
2.1 病例1 |
2.2 病例2 |
3 附表: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 |
4 本人简历 |
致谢 |
(2)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现代研究 |
1.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
4.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西医治疗进展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术后AIO的认识 |
2. 术后AIO的病因病机 |
3. 恶性肿术后AIO的中医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临床研究方法 |
临床研究结果 |
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分析 |
2. 疗效统计分析 |
小结 |
讨论 |
1. 本研究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探讨 |
2. 本研究结果探讨 |
3.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
4. “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理论依据 |
结语 |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IBS-D的理论研究 |
1.1 IBS-D中医病名及发展 |
1.2 中医对IBS-D病因病机的探讨 |
1.3 现代医家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辨证分型 |
1.5 中医药治疗研究 |
2. 西医对IBS-D的研究 |
2.1 定义 |
2.2 流行病学 |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4 治疗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药物 |
2.3 给药方案 |
2.4 疗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价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单项症状评分比较 |
3.3 症状积分比较 |
3.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5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
3.6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
3.7 两组疗效比较 |
3.8 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柴芍六君子汤立方依据 |
2. 组方分析 |
3. 单一药物中医功效及药理学研究 |
4.作用机制探讨 |
5. 疗效分析 |
6.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附录2 症状量化积分表 |
附录3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 |
附录4 BS-QOL各维度所属条目 |
附录5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6 抑郁自评量表SD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信息的比较 |
3.2 同组内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3 组间各项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4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
3.5 尿镜检白细胞比较 |
3.6 两组尿培养细菌学比较 |
3.7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3.8 两组再发率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
2. 课题设计与分析 |
2.1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2 中医熏洗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
3. 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法治则 |
3.3 清淋方组方分析 |
4. 实验特色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期间的疗效比对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临床综合疗效 |
5.3 中医证候疗效 |
5.4 实验室指标 |
5.5 再发性与安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3 临床资料 |
3.1 研究对象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样本量估计 |
4.2 分组方法 |
4.3 治疗方法 |
4.4 不良反应的处理 |
4.5 临床观察 |
4.6 技术路线图 |
4.7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分析 |
5.2 可比性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5.4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
5.5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玫瑰痤疮的认识 |
2 导师对玫瑰痤疮的辨治经验 |
3 消风固颜汤治疗玫瑰痤疮的理论依据 |
3.1 消风固颜汤的组成 |
3.2 消风固颜汤方义分析 |
3.3 消风固颜汤的药理研究 |
4 耳尖放血治疗玫瑰痤疮的理论依据 |
4.1 对耳尖穴的认识 |
4.2 放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
4.3 耳尖放血的作用 |
4.4 耳尖放血现代研究 |
5 研究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玫瑰痤疮的研究 |
1.1 概述 |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 |
1.3 发病因素 |
1.4 发生机制 |
1.5 治疗 |
2 中医对玫瑰痤疮的研究 |
2.1 中医病名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中医内治法 |
2.4 中医外治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
附录2 :不良反应记录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病例观察表 |
附录5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6)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 |
1.4 其他治疗 |
2 西医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HT的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3 诊断标准 |
2.4 治疗 |
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处理 |
1.7 终止试验的标准 |
1.8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 试验方法 |
2.1 临床研究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评定标准 |
3 统计分析 |
3.1 数据采集 |
3.2 统计方法 |
3.3 资料统计 |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2 立题依据 |
2.1 络病、病络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 |
2.2 络病视角下的桥本氏甲状腺炎 |
3 柴归汤加减的方药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中西医药理研究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1 化疗 |
1.2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
1.3 免疫治疗 |
1.4 单用中药治疗 |
1.5 中药联合化疗 |
1.6 中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益气化痰类中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化疗组(对照组) |
2.2 中药加化疗组(治疗组) |
2.3 合并用药记录 |
3 观测指标及相关疗效评定标准 |
3.1 近期客观疗效评定 |
3.2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
3.3 中医症状积分 |
3.4 卡氏评分 |
3.5 不良反应观察 |
3.6 血液常规检测 |
3.7 肝肾功能检测 |
3.8 体重变化 |
4 统计学方法 |
5 观察结果 |
6 讨论与分析 |
6.1 肺癌晚期气虚痰湿中医证候分析 |
6.2 气虚痰湿证的治法、方药及方解 |
6.3 相关方药分析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6.4 观察结果分析 |
6.4.1 临床疗效分析 |
6.4.2 毒副反应分析 |
6.5 创新点 |
6.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1.1药代动力学研究 |
1.2药效学研究 |
1.3配伍稳定性研究 |
2临床研究 |
3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药物警戒 |
3.1中草药单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 |
3.2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 |
3.3中药复方 |
4展望 |
(9)4608例门诊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2.1药物咨询时间 |
2.2药物咨询者性别与年龄 |
2.3药物咨询人员类别 |
2.4药物咨询内容 |
2.5咨询药物类别 |
2.6咨询解答情况 |
3讨论 |
3.1咨询数量 |
3.2药物咨询者性别与年龄 |
3.3药物咨询内容 |
3.4咨询药物类别 |
3.5咨询解答情况 |
3.6咨询解答过程中注意事项 |
四、哪些抗感染药不宜中西合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化疣汤熏洗治疗跖疣临床观察[D]. 刘伊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D]. 吴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管淑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夏晓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耳尖放血联合消风固颜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秦玉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 徐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 孙建. 扬州大学, 2019(02)
- [8]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 宋如珺,徐德生. 中国药业, 2016(01)
- [9]4608例门诊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J]. 汤明启.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06)
- [10]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现状分析[A]. 徐德生,宋如珺,刘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医院药学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暨北京药师协会慢病防治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