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改革之路--投资贸易视角_纺织服装论文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改革之路--投资贸易视角_纺织服装论文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变革之路——以投资贸易视角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纺织服装论文,视角论文,出口企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在我国8万多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年销售收入1500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占3%,300万~1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占17%,小于300万美元的小微企业则占到80%。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大转移、行业大洗牌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因此,如何变革,以变应变,因势利导,以保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特别是众多的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成为业界共同关切的问题。笔者以投资贸易的视角切入,从转移和转型两个方面加以更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双重压力

笔者以为,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讲,当前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来自国际市场和国内成本的双重压力。国际市场集中表现在需求低迷、订单转移,国内成本压力的重点则在于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企业难堪重负。

(一)国际市场的压力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是,欧美两大传统出口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美国的一些关键经济指标,如失业率、新房开工和旧房销售、消费者信心等持续复苏,实体经济呈现趋稳之势,总体上缓慢复苏。相比之下,欧洲经济却是另一番景象。欧债危机的阴影未消,欧元区内部增长失衡。德国的情况比较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边缘国家积重难返;法国、意大利等核心国家也受牵连,濒于再度衰退。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毕若彬预测,欧债危机的性质已经改变,不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公共部门支出危机,欧元区的困境可能将会持续十余年时间。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经济调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缓,除中国还保持在7%以上外,巴西、印度、俄罗斯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受美联储退出QE3预期的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可能改变,这些国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此外,2012年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关闭了在华制造企业,美国、欧盟等已经大幅减少在中国的订单,纷纷将订单转出中国,造成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美日等主要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步下降。

总体上,欧美市场需求依然疲软,特别是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订单流出中国,使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现实困境。

(二)国内成本的压力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贷款利率上调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据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调查显示,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的变动,这三者的影响对于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是非常致命的,而其中以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为最,劳工成本已成为企业首要负担。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经趋于平衡,这对纺织服装行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障碍。江苏、浙江、广东等纺织服装发达地区,从2008年至今,劳动力成本几乎增长了一倍:2008年普通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900元~2000元/月,到2010年年底,平均工资上涨至2600元~2700元/月,到2012年,平均工资已经增加到3000元~3500元/月,而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4000元已难招到本行业的熟练工人。如今,熟练技工的待遇甚至已经远超过了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国内劳动成本等上涨具有刚性,对出口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未来若干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认为,改变中国过去30年经济模式的条件已具备,成本上涨正在使中国失去竞争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剧了产业外迁趋势,特别是向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月工资仅90美元~200美元,且享有欧美给予的关税优惠。虽然这些国家目前的产业基础不够完善、加工技能不是很高,但低廉的综合成本已然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办厂的首选之地。

可见,以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经营成本的持续攀升,愈发使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与危机。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投资贸易的转移之路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绎为产业链的竞争。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成本洼地,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选择,甚至成为一些企业的首要选择。从投资贸易的角度,将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生产中心地、技术创新地及竞争集聚地转移不失为可行之举。

(一)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转移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讲,“产业工人”恐怕是最重要的要素。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逐年攀高,随着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热土,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回流速度和趋势明显。为此,不少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走进去”,追寻着“产业工人”这个要素集中地,寻找新的供货采购网络,建设新的供应链。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较近的苏北、安徽、粤北、赣南、鲁西等地,这些地区熟练产业工人数量较为充足,服装工业园的兴建,加上招商引资政策的优惠,已成为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目的地,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转移已成为趋势。

(二)供应链向生产中心地转移

要素集中地主要是着眼国内,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还要紧随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大势,将供应链向未来生产中心地转移。当前,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跨国企业生产转移的首选之地。现在,中国国内工资涨幅已超过生产率增长,中国制衣工人平均工资约1美元~2美元/小时,而且上涨速度正在加快。寻求丰富廉价劳动力地区、更低成本的制造基地就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如国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标杆——宁波申洲针织,早已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目前发展态势强劲。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实现企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

(三)供应链向技术创新地转移

虽然东南亚地区作为低成本的未来生产中心地正在吸引着全球纺织服装业,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也应看到,东南亚地区主要承接的是中低端产能,而中国正在承接全球中高端产能的转移,原因除了中国的产业链配套更完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开发等技术创新能力更强。在纺织服装业,随着产业的升级,技术创新的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谁能在未来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提升话语权。像浙江的温州、江苏的昆山等地,都是我国纺织服装技术创新活力领先的地区。因此,将供应链向着有技术创新活力的集聚地转移、承接全球中高端订单也是方向之一。

(四)供应链向企业竞争高地转移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8万多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到80%。这些小微企业由于体量小,竞争力薄弱,再加上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因此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同时,这些小微企业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如果将这些小微企业向着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靠拢,向企业竞争的高地靠拢,进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区域内,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小微企业为“卫星”,则可以形成行业集聚效应,不仅如此,一旦形成行业集聚,供应链上的配套企业也会随之跟进,进而形成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发挥出整合效应,从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当然,这既需要企业具有强烈的意识,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从产业发展的特点做长远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推动实施。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投资贸易的转型之路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转移供应链的同时,也要加快转型,加快产业的提档升级。对于转型,业内一般都提倡在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以及优化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市场等方面下工夫。从投资贸易的视角来讲,笔者以为还可以向低碳化生产、个性化消费、产业化高端、品牌化企业四个方面推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一)向低碳化生产转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买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验厂、检测、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愈发严格。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能源的紧张,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低碳环保的意识和要求逐步加强,从原料到纱线到染色到面料再到最后的服装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实现低碳环保的可为之处,特别是那些具有创新性的低碳环保面料正在成为市场的宠儿。低碳环保,因为其绿色生态,代表的是技术含量,也预示着市场前景,正在成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低碳环保也是我国政府倡导的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注的态度。

(二)向个性化消费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交织渗透发展的今天,全球投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加速,由大量消费者参与的小批量、分布式、非标准的制造和服务企业将会把投资和产业布局向紧贴消费者的所谓“近岸”转移,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层次演变。对于纺织服装出口行业来讲,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不旺,订单呈现出价格低、批量小、交货期短、品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产业布局的调整趋势,转变经营模式,摒弃过去那种大批量、低附加值、长周期生产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应紧紧围绕着客户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消费的特点,努力在小批量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柔性订单安排、款式设计、高品质打样等方面,培育形成一站式服务能力,努力发展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

(三)向产业化高端转型

虽然我国在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的份额中仍堪称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生产的纺织服装仍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而且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在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自动化、高端化方面仍然缺乏竞争力。而从“微笑曲线”的价值链构成上看,向价值链两边高端延伸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讲,应重点加强向自主设计研发以及终端渠道两端延伸,这些都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大有可为的高端领域。比如,天津天服三悦服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设立研发中心,在面料、素材开发、服装设计等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独特时尚产品,由OEM成功转型为ODM企业,并成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极为少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加强在硬件上的投入,加快设备的升级换代,以标准化、自动化的高端设备来提升品质和稳定性的同时,亦可减少用工数量,替代人力资源的紧缺。向产业化高端转型,以跳出国际分工的低端磁场是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未来的主要方向。

(四)向品牌化企业转型

与贴牌加工不同的是,自主品牌(OBM)是自主知识产权,也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构建自主品牌当然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和方向。的确,相对于习惯走短平快路线的贸易,自主品牌的经营需要长期培育。因为,一般来讲,任何一个优秀品牌的发展都需要经过至少5年到10年的积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许多外贸企业转型做内贸,希望塑造自己的品牌,但因为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又缺乏品牌塑造能力,最重要的是缺乏创新思维,仍然用做外贸的思维做品牌,结果多数企业的转型并不成功。当然,向品牌化企业转型,在业内亦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打造自主品牌,其旗下自主品牌之一的ETONKIDD伊顿纪德青少年校服,四年多时间已发展成为全国专业校服市场第一品牌。向品牌化的企业转型是着眼基业长青的百年大计,需要长期的灌溉和投入,需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长远发展,下定决心,步步为营,踏实进取。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转型升级的研究与论述,业界与学界已有很多很好的思路和对策。以上主要是笔者从投资贸易的视角,结合企业经营的实务,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转移和转型之路进行的一些探讨。期望在政府、业界、学界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能够跳出以往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坚定不移地转移和转型,共渡难关,共克时艰,获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标签:;  ;  ;  ;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改革之路--投资贸易视角_纺织服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