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研究和对策论文_孙致远

摘要: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科技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因其在知识积累、专业背景、文献资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原始创新的主体。文章在分析原始创新活动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逻辑地位和实际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提高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途径,包括健全大学生创新学分管理体制、加强原始创新文化建设、重视原始创新教育和科研策划等。

关键词:地方高校;原始创新;大学生

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纷纷进行创新学分制度的改革和实践,创新学分制度已经成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很重要的内容。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本科教育中设立科研创新学分,提倡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提出了一些创新学分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并设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在政策导向上予以鼓励,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1]。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原始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表1望城区某高校2018年大学生创新学分一览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望城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望城区很多高校很早就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4个大学生创新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创新计划分为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训练、人文素质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五大类18个小类。创新学分申请、认定和管理采用网络管理系统,表1中的数据是2018年望城区某大学创新学分分布情况,涉及的创新学分大类涵盖所有五大类等。那些和大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关系紧密,具有间接、长远、隐性价值创新却被不同程度地忽视或弱化。如科研活动类,包括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撰写论文著作等,

1、现有创新学分管理机制对大学生原始创新的制约

1.1创新学分注重目标管理忽视过程管理

创新学分推出的目的和实质是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和对创新成果的物化肯定,而不是为了“挣”学分。创新能力的高低和创新成果的优劣,不仅要看结果,更应该看过程。而现有创新学分管理机制是以量化为基础的定量评价体系,注重对创新成果的考核和对实践数量或形式的书面考察,比如学校规定大学生毕业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创新学分[2]。这种定量化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思想的普及,但不利于大学生原始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因为原始性创新需要长期艰苦的脑力和体力付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大学生在毕业压力下,容易出现为避免选题失败而回避原始创新风险的行为,阻碍原始性创新思想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弄虚作假、剽窃成果等学术腐败等现象发生。

1.2评价指标限制了大学生原始创新思维的培养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原始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较差,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存在原始创新知行反差,即积极崇尚科技原始创新,但在毕业压力下又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

望城区高校创新学分现有的评价指标多重视一些表面指标,如获奖的级别、论文的数量等,没有真正重视科研的原始创新最为核心的东西,就是新思想、新设备、新实验方法。大学生更愿意从事那些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工作,总是把同一种试验方法应用到不同的试验材料上以获得不同的数据,而不是从试验方法方面进行创新[3]。实验设备依靠国外商品化的现成的设备,很少有人自己动手设计设备。虽然,这样在短时间内出论文,出成果的可能性较大,更容易获取创新学分,但却抑制了大学生原始创新思维的培养。

1.3地方高校缺乏原始创新氛围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该在多个方面给予培养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期许。但是,许多高校虽然在文件上鼓励学生参加原始创新活动,但却没有压缩计划内学时和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使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经费从事科研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地方性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忽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原始创新缺乏的原因[4]。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基础研究的资源投入不足,指导教师自身的基础研究水平不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不够等等。

2.提高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

2.1完善大学生创新学分管理体制

大学生创新管理的本质是一个过程管理,其终极目标并不是创造成果,而是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所以,高校必须改变现有的创新学分目标管理体系,注重对创新过程、创新性程度以及对创新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5]。同时,在设置评价因子时,应充分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不仅关注直接的、近期的、显性的价值,同时更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形态。

2.2在校园内弘扬原始创新文化

大学生原始创新需要依靠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智慧,社会要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原始创新氛围,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跨学科性的学术思想交流、碰撞以及竞争和合作并存的社会环境。此外,原始创新需要宽容精神,高校管理部门也要设法在校园内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大学生的创新萌芽和探索活动[6]。同时,支持大学生自主选题和自由探索,鼓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的结合上开展原创活动,并大力倡导风险选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事具有探索性、风险性和前沿性的课题研究。

2.3开展原始创新教育,培养原始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既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是一种崭新的育人途径。大学生大都具有原始创新的潜力,关键在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如何开发,其中高校应承担起开发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主要责任。美国高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海阔天空,避开前人的思路,另辟蹊径向着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发展,所以才会.不断地有创新人才出现[7]。

望城区是刚成立6年的长沙市新区,本区高校虽然积极开展了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原创意识和原创思维,但投入创新教育的师资、教学设施和经费还相当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的创新课程属于选修课范围,教学任务基本上由辅导员担任。所以,必须选派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老师从事大学生原始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内容包括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活跃的灵感目的是把大学生的原始创造冲动培养成为一种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形态和思维能力。

2.4加强科研策划重视基础研究课题

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基础研究高校要鼓励具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学生从事基础研究一方面支持教师把大学生吸收进自己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科研项目中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的创新实验,加快从跟踪模仿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转变。另外,在项目策划上要对创新性强的小项目和交叉项目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综合、相互交叉的趋势。许多重大科技创新都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跨学科成果。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统计表明,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原创的重要源泉。路甬祥院士也曾指出“原始性的重大发现多来源于对实验事实敏锐的观察和独具创意的实验。良好的科学基础和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可能引发重大的科学发现。

3.结束语

实践证明,创新学分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原始创新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然而,由于创新学分制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尚属新生事物,对其开展、推进、实施、评价及监管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办法,没有标准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供参考,尚需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向丽.创新型城市高技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路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11):60-62.

[2]罗乐. 创新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3]苟晓朦. 高校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进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4].姚建年: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J].前进论坛,2017(04):26.

[5]陈劲,汪欢吉.国内高校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多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04):490-497.

[6]汪立超,强晓华,曹明,张雯雯.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的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建设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7.

[7]苏屹,李柏洲.原始创新研究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02):5-8.

论文作者:孙致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研究和对策论文_孙致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