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论文_孙华锋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论文_孙华锋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建筑类型从传统的多层、低层建筑逐渐向高层方向发展,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也成为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结构设计工作,同时,现有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也成为工程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工程设计中较难攻破的问题。由于现有建筑的使用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如果现有建筑的抗震要求没有达到应有的抗震标准,那么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抗震性能得不到保障,会出现的坍塌问题,成为现有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造成使用人员出现伤亡,对使用人员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严重的话,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降低,甚至出现发展停滞的状况。因此,为了保障现有建筑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对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足够的关注,保障现有建筑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

引言

地震灾害是建筑结构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人类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求当代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继而在发现相应结构问题时,及时对其展开弥补行为,达到最佳的施工状态。以下就是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不断完善自身鉴定方式,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满足当代居民生活需求。

1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1.1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对工程验收文件以及施工图纸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建筑进行勘探报告等方法是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方法。如果此类文件资料不完善,便需要鉴定人员进行相关的补充测量,以保证建筑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并且相关抗震因素缺陷的重要调查方向是将原始资料与建筑现状符合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建筑的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进行数据记录。同时,采用逐级鉴定的方法对建筑结构的布置构造以及抗震能力进行检测,是鉴定人员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做到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合理分析,而在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如果发现建筑不符合相关要求,应联系建筑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抗震处理方法。由于建筑结构类型的不同,在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鉴定人员应对鉴定建筑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区别对待,因此在对不同建筑进行性能检查时,检查项目内容以及检查的重点以及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对建筑进行检测。对于影响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或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建筑部位,及容易发生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和建筑正常部位,都需要根据不同检测要求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鉴定。所以,对建筑局部产生影响的构件以及对建筑抗震性能产生整体影响的构件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相关鉴定。

1.2鉴定的原则

建筑抗震是指为帮助建筑减弱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对建筑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建筑抗震防护的基本目的,是一定条件下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措施进行抗震设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地震破坏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降低人员伤亡数和经济损失。

2建筑抗震鉴定的方法

(1)核心方法是我国政府制定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这是我国政府根据建筑业实际情况为加强建筑抗震性能制定具有法律效应的鉴定方法。它要求相关工程师必须严格遵循该标准的内容,并在这基础上开展下一步工作。

(2)主要方法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这是当前最实用的鉴定方法之一。它要求鉴定员要全面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和层数,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特殊建筑物做出详细的分析,促使建筑物的全面鉴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与建筑实际相结合是鉴定抗震性能的主要途径。因为它的鉴定范围很广,所以鉴定员需要结合实际的建筑物来使用该方法,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效率,使相关的鉴定方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和应用。

3建筑工程加固方法分析

3.1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型钢撑杆或预应力钢拉杆对结构整体构件进行加固的方法是预应力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采取预应力手段施加给拉杆或撑杆进行受力,对原建筑结构的内力分布进行改变并减少原结构应力的大小,将建筑中一般加固结构中产生的特殊应力应变滞后的状况进行改善。加固、卸荷、改变结构内力是预应力加固法的施工特点,在大跨结构的加固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也常用于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下的大型建筑结构加固工作中。设置在混凝土体外的预应力筋给混凝土施加的预应力便是体外预应力。其使用的混凝土也被称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将预应力筋设置在建筑结构体外的一种形式,或在混凝土体内设置预应力筋,但不需要进行孔道灌浆工作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无粘结性是这种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主要区别。

3.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以型钢外包于构件四角的加固方法,能在不增大构件截面尺寸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具体方法分为湿式作业法与干式作业法,湿式作业法是指以乳胶水泥粘贴外包型钢或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外包型钢,干式作业法是指直接将型钢外包于被加固构件四周。湿式外包钢加固使型钢架与钢结构结合在一起,整体工作,共同受力。

3.3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

这种施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钢板和混凝土的表面处理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并且也要规范胶粘剂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内部建筑结构胶粘剂市场胶粘剂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胶粘剂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关注。而且在配胶、粘贴过程中胶粘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要求的材料比例进行配制,固化剂的用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确控制,材料的搅拌必须保证均匀。同时,在进行粘贴工作时,粘贴面需要保证饱满以及密实。最后,在钢板固化阶段一定要保证钢板不会产生任何移动。

3.4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的主要方法是将支点架设在梁的中间部位,以此达到托梁或者将多跨筒支梁变为连续梁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部件的计算弯矩,提高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最终可以达到加强原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并且,支点增设时使用的不同连接方式,是将其分为湿式连接和套箍干式连接的重要依据。

3.5其他加固法

为了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应设计多道抗震防线。这是因为地震发生后经常会产生多次余震,若高层住宅建筑只设计一道抗震防线,其由于自然灾害损伤的累积,会发生倒塌。并且,应加强建筑结构部分薄弱区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高层住宅建筑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将地震对建筑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通过对住宅建筑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达到有效减少建筑结构中薄弱区出现的目的。

结语

抗震鉴定是加固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可以更加直观地反应出建筑物的实际抗震性能,使建筑物在进行抗震改造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同时,抗震加固设计是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有效改造,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效地地震灾害的破坏。因此,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设计的有机结合,使我国建筑结构具备更好地抗震性能,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1636-1637.

[2]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3]贾广胜.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9):65.

论文作者:孙华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论文_孙华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