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环境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使得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发,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因此文章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预控
地质工程属于地势勘探的重要项目,地质工程主要对矿区地质问题作详细分析,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岩土工程将地质归入工程系统中,分析有人类活动导致的危害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地质灾害产生原因不同,对周围环境、相关工作提出地质灾害的解决措施,积极防治,促进矿产开发稳定推进。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岩土体移动事件,会比较强烈地影响或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由自然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既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又属于人为灾害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二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具有人为和自然的双重诱发性。自然因素地质灾害。属于典型环境问题,由周围地质、地壳运动、土壤、降水等多因素引发,其自身不以人类发展而转移。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由人类不合理活动或受自然变化影响而发生地质灾害,例如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在我国,据相关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20%至25%,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见,减少或制止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及时采取补救和防止的措施,是我国目前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分类
(一)滑坡
斜坡上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冲刷、地震、切坡等因素影响,出现土体软弱面滑动的现象。地区强降水、降雪、乱砍滥伐树木、劈山、地震及河流地表水变化,都会导致滑坡。滑坡多产生于沟壑、江河山川交汇地区,沟壑岸坡地带、落差较大的峡谷中滑坡隐患较大。其中,地质断裂带、地震带影响,山区公路铁路也有较大的滑坡隐患。
(二)崩塌
崩塌主要是陡坡上岩体失去根部或根部空虚,重心失稳,脱离下落,发生翻滚,积聚在山区公路或山脚位置。崩塌受当地不合理开矿、道路边坡开挖、水库蓄水等影响较大。
(三)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受山区强降水影响,沟谷山坡中夹杂大量泥沙的固体物质“泄洪”式向下移动,属于特殊洪流。山区不合理种植、开挖,一些弃土、弃渣等操作,直接导致地质泥石流发生。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一)滑坡防治技术
对于滑坡灾害的防止,主要应该以预防为主。因为产生滑坡灾害的原因较多,所以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分析防止,采取最为实际有效的措施。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两种滑坡防止措施其一是通过提高山体斜坡岩体的强度,将坡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加大,从未减轻山体的滑动力,达到滑坡防止的目的。提高斜坡岩体的强度最理想的方法则是消减坡度的载重能力,加固边坡承载能力。另一种防护措施是利用滑坡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水,通过解决地下水从而达到防护滑坡的目的。首先可以对边坡周围的水文情况进行了解,排除山体以发生滑坡区域的地下水,其次,可以利用修建坡体排水沟的方式,把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表水排除,从而防止地表水给边坡区域带来威胁。最后可以在边坡的边界修建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易发生滑坡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崩塌防治技术
和滑坡的防治相比,崩塌的防治就较为简单了。因为部分陡峭的边坡上出现崩塌,主要是因为崩塌的裂缝和岩土层结合,与地质的活跃程度相关所以不能为人们所掌控。所以人们对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是在集中的裂缝分布区域,清楚存在的为危险土地,再利用挂网和锚杆喷护固定的方式加固土体,以此来达到对崩塌防治的目的。
(三)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排水沟和拦泥沙坝两种方式。设置排水沟可以使得泥石流在经过排水沟时流速下降,改变泥石流的流向。在泥石流多发区域设置拦泥沙坝,当泥石流来临经过拦泥沙坝时,泥石流的流速就会降低,把其中大颗粒的砂石沉淀到拦泥沙坝中,这样就能降低泥石流的威胁。当拦泥沙坝建成以后,也可以对该坝体拓宽河床,将它的坡度降低,这样就能保证把泥石流的流体控制在坝体沟道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降低泥石流和山洪对坝体岸坡的侵蚀破坏。因为各个地区的地形有所区别,所以拦泥沙坝的设计材料和施工标准也有所不同,比较常见的烂泥沙坝有重力坝、平板坝等。
(四)按照岩土工程施工规范合理施工
国家对岩土工程施工给予充分重视,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标准,为安全施工提供有力支持。实际施工中,应注重对多个施工规范的落实。例如,《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都对岩土工程合理开展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施工中需考虑到一些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注重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强化地基处理、基础工程防治方式等。
(五)综合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多采用恢复植被、植树造林、科学治水等方式,增强护坡,控制耕牧,以此实现对大面积山坡岩土的有效控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其作用面积大,有“一劳永逸”的特点,可促进地区生态平衡,投资力度较小,效果理想。实际应用中,需针对岩土工程地区地质灾害特点,采取恰当的封山育林、退耕还草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控制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2.其他防治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区域,如严重变形斜坡,需提前设置“雨天避让”措施,在强降雨、降雪或地质开采时,可通过“雨天避让”,禁止变形斜坡处人类活动开展。对于居民住房位于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区域,应和当地居民加强协商,引导搬迁,给予安置款,安抚民心,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及惨痛事件。以某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为例进行分析,该地区居民区位于山脚石灰岩地区,乱砍滥伐林木严重,山脚耕地面积大,呈现出杂乱分布现象。雨量充沛,低下存在暗河、溶洞,伴随有地质塌陷,严重威胁业主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为切实保障居民的实际利益,岩土工程开展中重视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区设置安全支护遮挡,并在危险处设置警示标语,降水、降雪天气在危险道路前端设置路障,不允许通行。此外,工程单位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山坡绿化养护,统一规划居民耕地,严禁随意开垦土地。通过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该地区雨季发生的泥石流受到山坡树木及工程支护拦截,未对山脚居民造成影响,且在危险的山区公路处设路障。虽有部分泥石流破坏道路,但是未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环境综合考虑,调查施工区域出现的具体地质灾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防治。对于防治工作,也应该进行检验和验收,使其达到防治的目的,而不是仅仅是完成地质灾害的防治任务。最后,希望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进步,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延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
[2]张瑜.刍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科技风,2018(30)
[3]王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与讨论[J].世界有色金属,2018(15)
[4]张晋源.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中国金属通报,2018(05)
论文作者:骆利斌,孔庆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滑坡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地质论文; 泥沙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