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_林业论文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_林业论文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业论文,产业结构论文,稳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建设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把林业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和切入点,林业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林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不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粗放产业,人类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流。

一、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林业的价值。保护天然林工程给林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决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影响。通过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实施,林业部门将推动林业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思想的转变,首先就是对林业价值的重新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对森林价值的认识局限在经济价值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遭到忽视;而在经济价值方面,人们的认识又局限在木材及木材加工上。因此,伐木及木材加工就成为林业经济的主体。

但实际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经济价值的6~7倍。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据中国林科院在90年代中期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报告”中的结果,我国森林的经济价值达17414.51亿元,环境资源部分的价值为75218亿元。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字,也可以说明问题:只讲木材,粗略地算,林业所创造的GDP在50年代占全国整个GDP的6%~7%,到70年代就降为2%~3%,现在还不到1%。可见“木头经济”份量越来越轻。

即使在经济效益方面,提供木材也决不是唯一的。从广义的方面理解,林业应该是以森林为依托的庞大产业,包括木材及木材加工、林业化工产品、药材、森林旅游等等。保护天然林工程就是要将过去以利用木材、经济效益为主的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改变为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林区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天然林得到保护后,有些林业化工产品、森林食品及各类动植物将大量增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森林旅游也在各地方兴未艾,全国已经建设了574处以森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3000多处各类森林公园。有关部门研究认为,林业可向社会提供1100多种林副产品,这些都将使林区的多种经营是具有更多资源。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包括一、二、三产业,生产、科研、教育、设计、设备制造等专业在内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和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木材产量三年内调减了57%;林产工业得到加强,人造板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和对林地资源多种利用步伐加快。经济林建设飞速发展,年均产品产量突破6700万吨,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正在朝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加工转化、产品升级方向迈进。竹藤业、花卉业和森林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各类商品基地建设方兴未艾,与龙头加工企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山区综合开发继续推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0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400亿元,比1995年的 1577亿元增加 1倍以上,平均增速达16%。

林机制造业发展成为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的行业。我国的林机制造业在国内市场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在工程机械、内燃行业站稳脚跟,具备了腾飞的实力和条件。我国林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必将对全面提高我国林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步伐,促进林业建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产工业建设步伐加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多种经营在林区普遍展开,至“八五”期末,总产值达到53.86亿元,占林区总产值的20.67%,就业人数62.1万人,占林业就业总人数的24.17%。

我国林业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林业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林业主导产业建设严重滞后。林产工业发展总量不小,但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多。主要林业工业项目至今仍在低水平徘徊,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很少。在全国林业系统2012个国有采运和制造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包括大一型和大二型)为104个,占企业总数的5.17%。在采运和木材加工业中,我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松香工业虽然在产量和出口量上居世界第一,但加工业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经济林产品仍处在原料发展阶段,加工利用尚未全面展开。由于主导产业建设滞后,林业从资源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资源潜力发挥不充分。资源多样性是林业的一大特点,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在林业产业建设中这一绿色宝库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很多该利用的资源还没利用起来,许多可以支持产业建设的资源还没形成产业优势。林产工业建设仍然围绕木材进行。1994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的总产值226.8亿元,木材采运企业完成的总产值为120.36亿元,占总产值的53.2%,木材加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1.9亿元,占总产值的27.3%,林业制造业产值13.2亿元,仅占总产值的5.8%,其它行业产值31亿元,占总产值的13.7%。木材生产仍是林业经济的主体,其它资源的经济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产业素质较低。一是产业结构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林产工业规模严重偏小。目前我国木浆造纸业的平均规模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9%,刨花板相当于12.98%,中密度纤维板相当于35%,定向结构相当于10%,纤维板相当于7.46 %。至于小松香厂、小胶合板厂、落选木生产线及一般人造板生产线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规模更小。

林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速度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产工业虽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骨干企业,但在总体上生产技术仍然很落后,技术进步速度慢,经营管理水平及职工队伍素质均不高。有不少企业(如胶合板厂及湿法硬质纤维板厂)的技术装备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我国大型人造板企业除个别最新引进的具有九十年代水平外,大多数相当于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工艺和技术水平大约比国际最新水平落后20年。在有生产许可证的松香企业中,还有60%是土法生产,产品质量不稳定。“八五”期间,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分别为21%和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林业行业档次低的产品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林业产品发展与造林绿化,特别是与原料林基地建设相脱节。近年来,相当数量的林产工业企业(如松香、栲胶、紫胶、胶合板等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原料供应紧张局面,大中城市中的这类企业情况更加突出。但同时,随着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八十年代营造的大量速生丰产林接近成熟,亟待解决这些林木的利用问题。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单一,宏观调控薄弱,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市场机制和产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明显,产业素质和管理工作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林业改革推进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生产关系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条条框框多,税费负担重,部分经济政策反向调节,对内开放相对滞后的问题表现得还比较突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远未发挥出来。可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新形势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出路和对策

1.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对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开发的做法,对森林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是促进林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应按照科学的原则和经济规律进行产权变动及评估管理,使国家对森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真正得以体现,并确保森林资源资产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意义上的保值增值。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对国有森林资源的利用保护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重采轻育,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所有权虚置,难以做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导致森林资源破坏和国有资源资产流失、林业面临“两危”的重要原因。

现实局面要求尽快实施科学、合理、有序的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及评估管理,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加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其目标是维护国家及其他所有者的权益,落实经营者的经营权,防止森林资源资产的不合理损耗,为资产经营创造权责明确、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力求符合科学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达到产权清晰,权能结构合理,使森林资源资产的开发、租赁和转让进入市场,所有者权益得到维护。

将森林资产产权变动及评做管理作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管理工作,原林业部、国资局于1995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文件明确了目前森林资源资产主要指森林、林木和林地资产。这一界定体现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由简到繁、逐步推开的思路,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方式主要是上述三类资产的出让、转让、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明确提出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应遵循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产权变动必须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买卖,严禁炒买炒卖等四项原则。

为保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对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及评估管理进行规范是前提,如何科学、公正地进行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评定估算是保证。由于森林资源资产是一种特殊资产,生长周期长、可再生、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兼有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又是一种动态资产等,决定了经营森林资源资产的风险大、需要不断投入、管护难度大、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能套用一般资产的评估方法,而应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就是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及预期收益进行评定估算。其实质是评定估算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价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规定,应在符合国家关于资源性资产评估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遵循公平性、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及持续经营、替代性、公开市场等原则。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在评估程序问题上,在遵循基本步骤的同时,要突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在评估方法上,既要考虑通用方法的共性,又要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种类、不同树龄阶段、林地质量等综合考虑。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补偿,使国有森林资源业由事业型运行机制转变为经营型运作机制,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转让市场,维护所有者权益;森林资源资产的经营者能够自主经营;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能够做到合理、高效、节约,进而走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加快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2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林业管理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点,林业一直存在着企、事不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一方面,林业的管理、养护应该是政府的事,属事业性质。据悉,日本、芬兰等西方国家就将整个林业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由国家出钱也上交国库。但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一直由国有林场负责。全国有生态型国有林场1459个,经营国有林地872万公顷。这类林场培育的森林资源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受益的是全社会,但是对他们自身来说,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伐木、加工等创造经济效益的事,才是企业行为。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只能砍树。但是,森林资源是由国有林场管的,没有制约,有制约也制约不了。这种好比国有林场既扮警察,又当小偷,结果可想而知。

人们常说国有企业负担重,主要指企业要承担职工退休养老、办学等方面的责任。而对于森工企业来说,这些还只是小头,大头在于管理、养护森林,为国家创造生态、社会效益上。所以,要使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得到长期、彻底的落实,就必须进行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企业管资源向国家管资源的转变,把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把一部分森林工作转变为管护工作,成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纯采伐和加工工作作为企业完全分开,这就是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3.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国有林业,尤其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经济滑坡,企业负担重,职工生活贫困。一些林业专家指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区经济要走出困境,除了加快营造速生丰产林及林果等商品林以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走工业化的道路。

举例来说,江苏省虞山林场过去长期搞单一的林业经济,结果年年亏损,只好伸手向国家要钱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林场走向以林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多种经营、多产业开发的道路,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林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林业,特别是竹、笋两用丰产林,使每亩林地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47.5倍,茶叶亩产增加了近1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加工及森林旅游。结果工业销售收入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到1996年工业利润已达570多万元,占全林场总收入的2/3,旅游业也获利365万元;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为95.8%,职工人均年收入达6719元。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在原国营张家界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宣传,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1992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6年接待旅游人数为 60万人次,经济收入达到3875万元。

从大林业的角度来说,全国靠木材和林产品为生的县有400~500个,位于天然林保护区内的就有100多个,已有相当一批县,通过发展林产品的多种经营及深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我们相信,禁伐森林,并没有改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反在而给林业部门带来了改变传统思想的契机,只要调整思路,坚持改革,尽管任务艰巨,林业经济一定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4.明确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林业产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从产业顺序上看,是一个主要提供上游产品的基础产业;从竞争力上看,是一个比较效益较低的弱质产业;从发展特性上看,是一个兼有生态社会效益的资源限制性产业;从发展现状看,是一个严重滞后的薄弱产业;从发展趋势看,是一个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前景广阔的产业。正因为如此,政府对林业产业的发展绝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保护扶持。这几年,由于职能变化等原因,我们抓产业的力度有些弱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十五”期间,一定要把产业建设理直气壮地抓起来,大力予以强化。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必须明确分工,各管一段。政府主要负责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生产力布局,抓好宏观调控。第二,制定产业政策,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优先什么,淘汰什么。第三,拟定与产业特点相匹配的经济调节政策和资源管理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第四,抓好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林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抓好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抓好软件建设。第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林产品标准,推动林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第六,搞好以提供市场信息为主的各项服务。做到这几点,政府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接下来,就应该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让产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放手让企业去干,政府越放手,产业发展就越快越好。该抓时认真抓,应放时坚决放,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十五”期间,林业产业要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一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二要积极扶持建立一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三要以开放促进开发,借助外力发展自我。四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用加工业的“上升”弥补采运业的“下降”。五要坚持高起点、高档次、高科技,大幅度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产业活力。争取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真正把林业产业办成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范、又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同时,努力深化以分类经营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改革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的力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合理兼顾的有效途径。同时,要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只有这样,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得以持续,林业经济才能得到稳定发展。

标签:;  ;  ;  ;  ;  ;  ;  ;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