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制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其中,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法制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是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内容之一,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高校是为未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根据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只不过是达到了参加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在更高水平上胜任工作,没有实践和继续教育是不可能的。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为适应当前国际竞争的需要,均将法律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籍以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为以后专业工作奠定基础,而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指导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中,法律逐渐渗透至各个环节,并规制公民的行为。因此,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是法制素质教育的基石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解放,敏于思考,但一定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健康成长。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有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需要的战略眼光,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目前,除了司法部直属的高等法学院校和有关高校的法学院、系外,不少高等院校无法律教育学科或无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要从基础抓起,加强基础课程的管理和成绩考核,拓宽知识面,特别是加强文、史、哲、法律等内容的教育。因为法律是一门社会学科,需要相应的基础理论作为理解并掌握法律的前提条件,以达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更新,全面提高智能水平,成为“智能型”人才应是大学毕业后社会实践所要求的。一般情况下,最能代表创造力的是一种由希望和热情、勇气和自信组成的合力。创造力的培养只能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或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不能成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明确,教育是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大事,培养人才的素质应符合依法治国这一时代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制素质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素质教育,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各类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有一个普遍而明确的行为规范,这是培养合格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当前高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优化法制教育的外部环境
实施法制素质教育,要有一个较好的大环境。要优化法制素质教育的环境,一是靠教育的外部力量,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参与,二是靠政府内部组织和个人,而教育内部力量往往起着主导作用。首先需要整体协调,使影响教育的各种环境因素协调一致,进而形成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只有环境的整体协调,才能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进而形成社会各方面的良性循环机制。教育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既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文化、心理的。如果教育环境的因素互相冲突,其对教育的作用就有可能正负抵消,干扰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因此,首先必须使教育环境整体协调,做到社会其他部门与教育部门协调,形成法制素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社会、家庭要与学校协调,形成法制素质教育网络;其次要把握自己的环境优势,形成自己的法制素质教育特色。如设有法学院、系的高校,应利用这一优势,在其他专业中设置法学课目,设有这一优势的院校,应聘法学理论界研究专家或司法机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干警定期进行法律专题讲座,等等,以提高在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总之,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最终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再次是实施筛选转化,指在教育环境的控制中,要对教育环境的各种观点、信息、物质等进行选择,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保证法制素质教育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环境。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教育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越来越多,环境因素的两面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对环境进行选择,做到信息优控、渠道畅通,使环境因素优化。法制素质教育的任务,仅仅在校园里是难以完成的,要以社会为依托,拓宽法制素质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社区建设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群众文化话动的一项重要形式。因此,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以适应全面发展学生法制素质的需要。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垂直分叉教育管理体制的封闭式单一模式,促进了“教育——社会”相互沟通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了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新形式,优化了教育环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如应有条件地组织学生进行庭审观摩,观看录像,进行典型案例介绍等等。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实施法制素质教育的关健
国际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师的竞争。因为教师的素质,是促进教育发展、改革和现代化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不能完成法制素质教育的艰巨任务。学校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对其统筹规划,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独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思想修养和知识修养,具有较全面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搞好法制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事实证明,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达到法制素质教育之目的。
2.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广大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所必要的其他科学知识,包括法律知识,具有较高层次的洞察能力、思辩能力、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作为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注意对教育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研究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探索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法制素质教育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最佳状态的双边活动,才能有力地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努力探索法制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法制素质教育的途径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子系统之一。根据法制教育的特征,应从以下两方面探索法制教育的途径:
1.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法律学科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有关专家所言,法律的生命甚至在于实践。要将抽象的法律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认识过程,必须将有关理论结合于实践之中。例如,新加坡在全国设定了14所“警察与少年”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由所在地警察署长与几名警员负责组织开展各种趣味性很强的学法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俱乐部中来,既从小培养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又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在高校法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有条件的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审判活动,或大案、要案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司法实践这一环节,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
2.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是实施法制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等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根据现代社会对法制的要求,应将法律学科作为一门专业知识而纳入学校的教学计算之中。首先,要摸准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把握准法律教学在各专业中的位置以及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均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法律知识的教学特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力争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三是教学活动要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全面提高。同时,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相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让学生的法制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根据不同院校的专业特点,举行法学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同以及相关专业的特殊要求,其他院校不能向法学院校那样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和法学专业学习。因此,有关院校应将法律知识作为选修课或纳入全面素质教育课程之中,定期举行法学专家的专门问题讲座,通过以点带面,突出法制教育的特点,全面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以使大学生的法制素质教育得到提高。
总之,高校素质教育应根据现代社会对法律社会化的具体要求,在全面素质教育中重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一个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亦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一个必经途径。因此,法制素质教育任务艰巨,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