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64层螺旋CT应用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8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与64层螺旋CT(64-SSCT)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64-SSCT检查与CAG检查图像质量与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情况,同时评价64-S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SE)、特意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共计检出冠状动脉节段420个,64-SSCT检查与CAG检查图像显示成功率均为100%,在3~5级图像质量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检查与64-SSCT检查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计算,64-S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SE、SP、PPV、NPV、准确性分别为93.78%(166/177)、89.71%(218/243)、86.91%(166/191)、95.19%(218/229)、91.43%(384/420)。结论:64-SS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可取得与金标准CAG相当的效果,在显示冠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上结果基本一致,SE、SP、PPV、NPV、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造影;64层螺旋CT;评价效果
冠心病(CHD)作为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成为国民死亡最为主要的病因。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临床诊断CHD的金标准方案,但这种诊断方式为有创性操作,有1.7%左右患者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也有报道指出CAG检查存在一定机率的阴性[2]。基于此,寻求一种更为可靠,以及无创的诊断技术是临床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CT诊断在临床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CHD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3]。为了进一步分析64层螺旋CT(64-SSCT)应用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我院就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CHD患者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8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有完整临床资料,均接受CAG与64-SSCT检查,确诊满足CHD诊断标准[4],无碘剂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肺等病变,甲亢、支气管哮喘并史,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妊娠期或哺乳期,碘剂过敏体质。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30~78岁,均值(56.8±9.5)岁。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CAG与64-SSCT检查,CAG检查时从大腿股动脉插入导管至冠脉口,注入350ml/ml碘海醇造影剂,经肘静脉注入,速率5ml/s。显影后用血管造影机实施体位投照,左侧共计4~6个、右侧共计2~3个,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64-SSCT检查选择美国通用电气的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包括电压120kV、电流850mA、螺距0.20、准直0.6mm、重建间隔0.5mm、层厚0.6mm。然后用370mg/ml典比乐经肘静脉注射,速率5ml/s,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按完成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并对冠脉解剖形态与病变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3 观察指标
将CAG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64-SSCT检查与CAG检查图像质量与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情况,同时评价64-S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SE)、特意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
1.4 评价标准
1.4.1 图像质量[5]:冠脉检查图像质量可分为5个等级,其中冠脉清晰,无伪影为5分;冠脉某段稍模糊为4分;冠脉某段中度模糊或有轻度阶梯伪影为3分;冠脉重度模糊、错位、中断为2分;无法识别冠脉图像为1分。评分越高则图像质量越好。
1.4.2 冠脉狭窄标准[6]:CAG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阅片,评价管径≥2mm冠脉,以目测法测量狭窄程度,以国际通用方法测量。64-SSCT同样交由2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师评价,事先并不知晓CAG结果,评价管径≥2mm冠脉,以自动分析软件测量,按照国际通用计算方式处理,即(狭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与狭窄处直径之差)/狭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CAG检查与64-SSCT检查图像质量情况
共计检出冠状动脉节段420个,64-SSCT检查与CAG检查图像显示成功率均为100%,在3~5级图像质量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HD是各类原因所致冠脉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比如痉挛、炎症、结缔组织病变、栓塞、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使得心肌氧供与需求平衡被打破,诱发心脏损害[7]。结合有关研究与文献[8-10]看出,CHD多因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其血栓阻塞管腔诱发心肌缺血导致,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变化,本病发生率有所升高。尽早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金标准方法为CAG,但其作为介入手段,属于有创性操作,且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无法广泛普及。为此,寻求一种安全与可靠及无创的诊断技术进行CHD初筛或早期诊断十分必要,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逐渐在临床诊治中广泛应用开来,比如1998年最初的4层螺旋CT,使得无创性冠脉成像检查得到突破,检测冠脉狭窄≥50%敏感度与特异度可达到50~80%,但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11];2001年推出16层螺旋CT,相比4层螺旋CT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同时探测器排数增加,扫描速度也加快,使得冠脉狭窄≥50%达到80~90%[12];2004年64-SSCT问世,使得无创冠脉成像检查技术新阶段,至今已有十多年应用历史,我院作为基层医院,也有成熟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就收治的80例CHD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CAG与64-SSCT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64-SSCT检查效果,显示共计检出冠状动脉节段420个,64-SSCT检查与CAG检查图像显示成功率均为100%,在3~5级图像质量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64-SS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CAG显示图像质量相当;CAG检查与64-SSCT检查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64-SSCT检查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结果与金标准CAG基本一致;通过计算,64-S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SE、SP、PPV、NPV、准确性分别为93.78%(166/177)、89.71%(218/243)、86.91%(166/191)、95.19%(218/229)、91.43%(384/420)。64-SSCT检查中所用的探测器排数较高,时间分辨率达到83~165ms、空间分辨率为0.4×0.4×0.4mm3、数据采集时间仅为10~12s,同时利用飞焦点技术与Z轴双倍数据采样技术,获取的容积数据可达到亚毫米级[13],而且对心率要求比4层、16层螺旋CT更宽,维持较高图像分辨率与信噪比时冠脉图像能更清晰显示[14]。当然,从过去看出,冠心病临床诊断方式较多,比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冠脉造影等,其中冠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均较高,但费用高昂,且是有创性操作,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在基层医院也无法广泛普及。螺旋CT扫描时间短,可不间断采集投影数据,加上运动伪影少、漏扫少,图像质量高,可重建数据等[15],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效果。64层螺旋CT在分辨率、扫描范围、临床适应症、图像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不失为一种诊断冠心病不同冠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64-SS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可取得与金标准CAG相当的效果,在显示冠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上结果基本一致,SE、SP、PPV、NPV、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娟,于观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8):155-156.
[2]陈坤福,叶向阳,俞同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4):94-96.
[3]彭民建,庞孟春.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19,9(7):103.
[4]徐承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141-142.
[5]慕明堂.64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4):19-20.
[6]孙大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健康必读,2018,12(19):161-162.
[7]谢昇.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162-163.
[8] Mahmoud.Soliman,Mohamed.Seleem,Awny.Shalaby, 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J].Menoufia Medical Journal,2018,31(3):875-881.
[9]余卫平.64层螺旋CT与DSA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通畅性对比[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8,27(5):659-665.
[10]杨萌,孙海燕,王希娟, 等.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71-73.
[11]杨潇娜.64层螺旋CT技术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5):101-102.
[12]林钰明.64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7-48. DOI:10.3969/j.issn.1002-2376.2018.02.036.
[13]张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54-55.
[14] 王霞.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应用分析[J].甘肃医药,2018,37(6):535-536.
[15]Majd Zreik,Nikolas Lessmann,Robbert W. van Hamersvelt, et al.Deep learning analysis of the myocardium i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ly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J].Medical image analysis,2018,44:72-85.
论文作者:张娟莉 吴小杰 练媛媛 姜圆圆 张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狭窄论文; 螺旋论文; 图像论文; 造影论文; 程度论文; 评价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