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半年论文,上半年论文,形势分析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上半年以来,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回升的势头,同时微观上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目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期”,这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我们认为,在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以后,要更注重结构问题的解决,适应结构调整的要求,总量也要有一定的增长。1996年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把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总量政策的适度调整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通过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困难的深层原因,把总量的适度增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实现总量的适度增长。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进入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总量平衡情况较好,物价形势平稳。在此情况下,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目标可以说已经基本达到。但由于微观经济中累积着较多的困难,所以经济运行的总体状态仍然不够健康。今年一季度GDP可比价增长率为10.2%,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升了7.7%。从4—5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上半年我国经济总的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GDP可比价增长率在10%附近,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升幅度在8%以内。宏观经济总量指标运行平稳,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协调得较好。与宏观经济平稳协调运行并存的是微观经济困难的增加,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增加。从国有工业企业运营情况看,1—4月份,国有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8%,增长率比去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产销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预算内工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93%。据有关资料,目前企业的设备开工率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就业和职工收入问题较为突出。对比之下,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反差十分明显。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在微观方面,核心是国有企业的困难。从1996年的经济走势看,宏观经济总量指标都比较稳定,但微观经济中累积的困难越来越大。微观经济的问题与宏观经济方面抑制需求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今年1—4月份投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较多,出口在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也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等,如果再把消费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无较大提高的情况考虑进去,最终需求增长速度确实比去年同期有一定降低,这对微观经济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是主要的影响。因为与1989—1991年治理整顿时的情况相比,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并不算太低。例如1990年1—4月份,乡及乡以上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0.5%,其中预算内工业增长-0.5%;今年1—4月份,乡及乡以上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预算内工业增长4.3%。但另一方面,企业的困难却更大了,经济效益下降更多了。1990年1—4月预算内工业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为13.9元,而今年1—4月预算内工业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仅为9.7元,比1990年同期减少4.2元,下降30%以上。可见最终需求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并不是导致微观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当前微观经济的困难更多的是由结构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主要是:(1)国有企业生产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2)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差,竞争力低,缺少自我发展能力。(3)国有企业缺少严格科学的管理,消耗高,内部的跑、冒、滴、漏严重,特别在工效挂钩方面缺少有效的监督,工资成本增长太快。此外对整个企业资产运营也缺少有效的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4)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较重。以上问题从1990年到现在是不断累积和加剧的,当前的情况表明,结构问题和企业机制、管理等问题的累积,已成为导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宏观总量紧缩只是使这一问题水落石出。随着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累积,今后即使没有宏观总量的紧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仍会不断加大并会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这表明,结构与体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已大大加深了。
此外应该注意的还有目前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与投资调控配合不够紧密,金融调控中贷款增加较快,而投资调控则控制较严,从而导致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较多,投资贷款增加较慢,这样金融松动与最终需求的增长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其后果,不仅没能很好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反加剧了企业本已积压的问题。大量流动资金的注入最后迫使宏观政策的全面松动,货币出现过度的超经济发行,这样本轮经济恢复期将很快结束,结构调整所需的投资却得不到有效增加,这种苗头必须予以重视。
三、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判断
1996年下半年经济走势:经济增长率平稳回升,物价涨幅平缓。与1995年经济走势平稳回落相反,1996年经济走势将转向平稳回升,这与经济“恢复期”特点密切相关。1995年供求总量大体达到平衡以后,在微观经济困难的影响下,总量调控政策的力度有所变化。最终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投资增长由持续回落转向平稳回升。在调控政策和最终需求的影响下,经济增长率必然会由平稳回落转向平稳回升。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已表现出这一趋势,预计下半年仍会保持这种趋势。
在经济走势平稳回升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物价走势将比较平稳。这是因为:(1)下半年最终需求的增长率将是平稳回升的,在此情况下,市场供求缺口不会很快扩大;(2)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预计仍会获得较好收成,农产品供求形势将比较稳定;(3)外汇储备较多,供给增长潜力较大。(4)调价因素在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的情况下,估计不会对物价总水平发生大的连带影响;(5)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可能会加大,但随最终需求增长的平稳回升,特别是随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工作的深入,企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将增加,因此成本推动对价格总水平也不会发生大的影响。特别是从“恢复期”的特点看,物价的回升一般是比较缓慢的,与调控政策之间有一个“时滞”。
从上述分析出发,结合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预计全年GDP可比价增长率为10.5—11%,零售物价同比涨幅在10%以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20%,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5%,海关统计的出口为零增长。
四、有关的宏观政策建议
(一)在当前的经济工作中,必须把总量和结构政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起来看,形成当前微观经济的问题,既有宏观总量方面的原因,也有结构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比较起来,后者是更为主要的。如果不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入手,而仅靠宏观总量政策在“松”与“紧”之间的调整,已越来越难以缓解这些困难。不仅如此,如果不注意调整结构,而仅仅在总量上采取放松的政策,还易引起宏观总量的过热和新的失衡,对经济的健康运行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这里对总量与结构的关系要作一些分析。总量运动与结构变化是有区别的。一般讲总量问题总表现为短期和运行问题,而结构问题则表现为长期和发展问题。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也会紧密的联系起来。当结构的变化遇到某种障碍,就会对经济总量的运动发生影响。例如当某几种关键产品出现短缺,在产品生产链中形成瓶颈,并由此限制总供给的增长时,就会导致供求总量不平衡;又如当某些产品的生产不能跟随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时,就会使供求之间出现脱节,并导致速度与效益之间的脱节,这种情况对总量的正常运动和经济健康增长也会形成很大干扰。后一种情况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中更具现实意义。我国当前速度与效益之间存在的问题,关键恰恰在于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升级。核心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结构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结构调整也会引起总量的增长。这是因为,结构调整需要增加投资,特别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资金、技术密集型阶段后,结构调整对投资增长的要求就更高了。但在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时,由于资金和资源是较为集中使用的,因此不会象经济粗放型增长那样,出现总量迅猛扩张并导致经济过热的情况。以结构调整为主,较为容易实现总量的平稳增长。当前经济总量已实现基本平衡,结构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增长的主要问题,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在稳定总量运动的同时切实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根据这一分析,1996年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通过总量政策的适度调整解决企业生产的当前困难,通过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困难的深层原因,把总量的适度增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实现总量的适度增长。
1、总量与结构政策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投资政策。这是因为一方面投资是最终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又是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1996年的投资政策应该是适度增加总量,重点优化结构。今年1—4月份国有单位投资累计增长了16.3%,在出口下降较多和消费平稳增长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生产困难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投资增长率还应适度提高。这样有助于从最终需求方面缓解企业的产销矛盾,解决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比仅靠增加流动资金贷款效果要好,在目前的供求关系情况下,也不会引起新的供求缺口。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低,需求总量也不是太少。因此投资总量的增加是有限的。不可能期望用投资的增长来解决企业的全部困难。所以必须把投资总量的有限增长有效地用于结构调整目标,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中增加投资总量。
2、把短期和中长期的外贸政策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出口退税欠款的清退,加大对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与结构调整改造相结合,努力提高出口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在结构调整中,要把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结构调整需依靠企业的自我发展机制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资金资源配置机制,在我国当前的转轨型体制中,这些机制是由计划和市场共同组成的。我们必须根据发展的要求发挥好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尽快完成结构调整任务。
1、在投资增长中,首先应保证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的增长。结构问题的核心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国家的投资,这是由于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投资和改造,以及承担由此引起的风险,只能由资产所有者负责。而且正是由于这一活动他才成为了资产的所有者。因此改组改造国有企业也只能由国家负责,国家应该是国有企业主要的投资主体。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新的结构升级要求,规模经济的要求更加突出,与此相适应,资金和技术的集约程度必须大大提高。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投资的比重必须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两个方面努力,其一要在当前的投资增长中主要保证政府投资的增长,其二要加大政府投资的集中程度,主要保证中央政府投资的增长。
2、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在发挥计划机制,主要是政府投资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上必不可少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组织结构和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而这一过程只有在市场竞争,并通过市场对资产关系进行重新调整才能较好完成。为此,首先要加大企业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推动企业兼并破产为主,特别要加大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多种形式探索企业改革的途径。同时也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防止企业改革中简单化的倾向,例如以炒卖国有企业为主的方式等。要通过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的推进,为企业结构性重组和行业改造提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资金和证券市场;在推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逐步改变其筹资市场化,使用计划化,贷款资金高进低出的状况,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结合国家投资主体的建立,规范政府的投资活动。加大投资立法执法力度,并与投资行政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结合起来。
(三)几点具体建议
1、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弹性增大相一致,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也应有一定弹性。特别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规模方面应有一定弹性,使之与流动资金贷款一样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可以作适度调整。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是:1994年以来,一直将控制投资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一直从严控制投资贷款规模。今年以来金融调控力度已有一定调整,流动资金贷款规模调整的幅度已有所增加。在此情况下如果投资贷款规模控制仍保持以往力度,就可能出现流动资金贷款增加带动贷款总量增加的局面。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流动资金贷款和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时增加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能出现流动资金贷款转变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而这时投资资金主要是由企业和地方分散使用的,不能保证结构调整和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需要。适度增大投资贷款规模的调整幅度,既可以适度增加投资总量,从最终需求方面启动生产,更好地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又由于投资贷款主要是按中央政府列出的建设项目安排的,因此可以由中央政府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引导投资方向,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
2、金融调控应与其它宏观政策相配合。
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指标,对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过度依赖金融手段来解决企业困难,必然会引发总量的失衡。而总量的失衡反过来会影响结构问题的解决。建议目前应强调政策性银行和财政的作用,对政策性银行不应过多强调其银行的特性,应适当放宽其金融的风险指标,加大投放力度,以缓解结构性的矛盾,对于一些低息贷款应通过财政的方式或国债的方式给予贴息。
3、与存款利率下调相配合,适度增加国库券的发行,并将增发额专项用于政策性投资。例如对国有企业或国有投资单位注入资本金,进行政策贷款贴息等。这是增加政府投资来源的一个重要措施,只要严格按产业政策要求用于建设投资,即使发行规模大些,今后也不会形成大的偿债困难。
4、在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机电、轻纺等加工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特别是政策性投资。今年的投资安排中要切块特别保证这些行业的改造投资,推动这些行业加大调整、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尽快解决这些行业特别突出的生产困难。
5、控制新开工项目必须考虑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行业改造和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新项目,需开工的还要尽快批准开工。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和改造,应在改造现有老企业的同时,走破产与新建相结合的路子。对确实没有发展前景、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的,应该关闭破产,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规划,新建一批高起点、高技术、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骨干企业,使行业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标准。
6、要控制调价幅度,加强物价管理,防止搭车涨价。针对今年上半年调价措施较多的情况,应加强物价监督检查,认真清理乱涨价的行为。对地方调整服务收费也要有所控制,特别要加强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要特别防止在物价工作上可以松口气的倾向。
7、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在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要加强。在国有资产运营和保值增值方面要有切实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新建的国有企业或新组建的大企业集团,更要注意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监督制度。
8、在保持总量适度从紧的前提下,应调整贷款结构,相对减少流动资金贷款的比重,增加固定资产贷款比重,以此适当启动最终需求,降低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
建议适当减缓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贷款的投放速度。因为目前存在着贷款“空转”的现象,一些资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循环,而且形成贷款——存款——贷款的循环,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仍保持较大的投放扩张力度,只能是信用规模越滚越大,产生更多的金融“泡沫”。更严重的是,这不仅仅增加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其它金融机构的负债,在资产负债的管理体制下,负债业务的增加必然会相应增大其资产业务,一旦出现扩张的势头,传统的规模控制方式的作用已明显减弱,而新的间接调控方式又受目前中央银行及金融市场诸多不完善的限制,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发挥作用,金融手段出现失控的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金融秩序的治理在1996年更显重要和迫切。
标签:经济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微观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流动资金贷款论文; 上半年gdp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 国企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