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_第二课堂论文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_第二课堂论文

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创新能力论文,途径论文,第二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指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探求、解决问题,且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品质,表现为探索性和求新性。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维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等。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实现的,这就必须借助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坚持搞好第二课堂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途径。

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想象力,为创新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遍布大自然,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然而,长期以来,教室却成了学生认识生物的惟一空间,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受到了限制,创新又从何谈起?大自然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课堂,带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其视野,使其想象丰富,思维广阔,激发创新的火花。当然,带学生走出课堂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医院、养殖场,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动植物标本,去附近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从而积累一些必要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观看生物教学片、开展一些实践知识的调查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较大突破,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知识,这样,就为创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打开创新之窗

发现问题是创新之源,具备了细致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在许多看似普通、微乎其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获得丰富的直观形象,才能进行创造活动。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外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把学生分组,鼓励一些小组学生栽培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另一些小组学生可以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栽培或饲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做观察记录。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而且为以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观察日记或作文比赛,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一切生物现象。例如,“玉米棒子为什么缺粒?”“秋天树木为什么会落叶?”“春季树木的叶芽是如何发育的?发育成什么器官?”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持久的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观察上,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

三、鼓励学生动脑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一旦具备了细致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又有了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便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时,教师绝不应该把答案轻易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头脑中,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提出的问题,由于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必定会有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方便,起一个引导作用。例如,有生病打吊针的学生注意到所注射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便提出疑问,为什么只能是0.9%昵?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让学生首先讨论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经过积极讨论后,得出施肥过多,植物根细胞会失水,出现烧苗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告诉学生人体内体液中的生理盐水浓度约为0.9%,那么注入高于0.9%的生理盐水人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便会得出“会脱水”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讨论的气氛热烈,积极性很高,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想能力,还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运用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一些难度不太大、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的课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原理、材料、目的、步骤、结果等。其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予以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这一实验后,有些学生提出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分”的实验,由于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为基础,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有类比性,难度适当,教师可把他作为一个实验课题。在实验设计中,难度在于如何使叶的一部分有水分,而另一部分没有水分,这就要求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联系“水分代谢”内容,让学生想办法阻断水分代谢,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将叶片中央叶脉的主脉切断以达到目的。然后运用类比思维,根据“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原理来进行。

四、提倡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尝试、探索、激活创新能力

学生设计的实验,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相同,这些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对其进行尝试、探索。这个尝试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状态,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方法论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同时,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及时地联系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实验提出疑问,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不断解决疑问的热情,也发挥了学生的联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完善和补充了实验方案。例如,在学生进行叶脉标本制作的设计中,教师只需告诉学生需碱性物质,而需要那种碱性物质,需要多大浓度,这些都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可以自己配制几种浓度的碱性物质来尝试,看哪种物质哪种浓度适用。还有的学生用洗衣粉来尝试。这些对学生了解科学家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有很大帮助,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探索的精神。例如,在学生设计的用黄瓜嫩茎的表皮毛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在缺水、强光照射、5%的盐酸刺激三种条件下,细胞质如何流动?这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其设计的实验,从而不但观察到了细胞质的流动,还可以发现细胞质的流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具有不同流速的新知识。

这种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其探索的兴趣,激活其创新能力。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实验结果,互相交流

实验结束后,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整个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整理、加工,不但有助于学生从理论上发现本质的东西,而且还可能发现实验过程和方法上的缺陷,从而再次对实验进行完善。整理完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取长补短,增长经验,而且学生中通过通报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思路及其成败原因,也可以给别的同学以启发和教训,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六、通过表扬和肯定,保护创新的热情

中学生大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管成功与否,教师都应作一评价,对成功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思路的独创性;对不成功者,也要肯定他们提出问题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中有些近似荒唐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也要保护其不受伤害,并要加以引导和纠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想法更有探索价值,更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

七、积极开展小制作活动,激励学生创新热情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创新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可以积极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生物标本,如叶脉标本、昆虫标本、干花、琥珀的制作等。还可以定期举行关于学生制作的展出,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生物学创新制作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并且在各种制作中再次提高学生创新的综合能力。

总之,第二课堂既源于课堂,又不同于课堂,它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并且深化和发展了课堂知识;它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树立了创造性的开拓精神,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思维、操作等能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

标签:;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_第二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