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生成之实践与思考论文_李珍

镇海蛟川书院 浙江 宁波 315201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目前,教学有效性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有效教学观念淡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不好,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失衡,以及课堂管理问题等几个方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成为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给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有心人,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对教学的有效性作了实践和探究。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是指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标准与结果。所以说,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一节课的归宿。他指导着教学过程,同时也由教学过程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着重知识轻素养、重形式轻目标、重经验轻理论等现象。苗逢春博士根据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总目标,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应该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而且提出既要注意目标的多元化,更要注意目标的达成度。

确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即:

1.目标确立应当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封闭的。

2.目标确立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3.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4.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

5.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个性发展方向。

以《在Web上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为例,这是一节技术操作课,但因为电子邮件具有传输速度快、无需纸质介质等特点,再结合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事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有意识地整合人文精神。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了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的区别;学生会识别正确的电子邮箱格式;学生能正确读、写电子邮箱。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邮箱收、发邮件;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邮箱同时给多个人发同一封电子邮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Internet进行交流的意识;加强学生“环保无小事”的环保意识。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于人的精神世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及时的点拨启发、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

比如我在设计《信息搜索》一课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了一个智力测试的情境。

(呜……,做开火车的动作,进入教室)

师: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这个节目同学们都看过吗?

生:看过。

师:今天老师也开来了一辆学校智力快车,我们要开展一场智力大赛。有没有信心?

生:有。(情绪已经高昂)

师:请听题。请举手回答。请问:我国登上“神舟五号”征服太空的英雄是谁呢?

(课堂上手举成一片,同学们纷纷露出了笑容,问题很容易得到了解答)

师:第二题, 唐诗“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

(同学们笑容更加灿烂,自然问题也十分容易得到了解答)

师:大家可别大意了,现在请听第三题,“昨夜西风凋碧树”这首词的下句是什么?

(这是一首高中课文中的一首词下阕的前一句,同学们都陷入了思索当中)

例题由易到难,当大家都感到困惑时,教师说:我们身边有网络这么好的工具,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呢?于是教师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当堂课题,利用信息搜索来解答难题。因为情境设计得当,一节课同学们都保持了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三、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实施中,经常容易出现假象,即从表面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许多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实质内容和真实意蕴。

如在设计《利用ACDsee对图像进行处理》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合作任务,小组三至四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从FTP选择符合主题的相片并下载,一名同学负责将其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两名同学负责处理相片。同学们在完成的过程中确实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但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发现小组四名同学中有两名同学的操作与本堂新授课所设的技能目标不符,一个在进行下载的操作,一个在进行新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的操作,作为一节新授课,这两名同学不能在当堂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应该说这个合作任务设计是无效的。

怎样设计高效合理的合作任务呢?或许生物链式的合作任务更适合我们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何谓“生物链式的合作任务”?即四名同学各取一个小模块的内容制作,但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则必须由这四名同学完成的操作合成在一起,由此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生物链式的合作任务。在一次市级大型公开课上,授课内容是“网页制作”。主题是“北京奥运欢迎你”,首先完成的是基本任务,教师带领大家制作了第一张主页,主页分了六个模块:

场馆建设  (插入一张“鸟巢”的图片)  奥运吉祥物

在实践体验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任务:小组四名同学,任选主页中的其中一个模块,比如“奥运吉祥物”这个模块,四名同学分别制作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网页,(因为有五张,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制作两张,但完成四张网页的制作就算完成任务),最后由组长合成奥运吉祥物的链接网页。这样的设计既完成了网页制作技能目标,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情感目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效的合作任务。

四、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发挥教学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要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我认为建立学生的成长电子档案袋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终结性评价一般通过考试或学生提交的电子作品来获得,这种评价方式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过于绝对。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评价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所以我们提出了“形成性评价”这个概念。形成性评价在于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了解、讨论等形式来确定,比如,初中生不爱举手发言,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要把他们良好的表现记录在每个同学各自的电子档案袋里,作为他们的形成性评价。再比如,学生在上课时总爱做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这也可以记录在电子档案袋里,作为他们的形成性评价。

2.充分体现评价内容综合性的原则。有效的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它是包含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全面综合的测评。通过这些综合测评,激励学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由于经济的发展,机房的配置都够档次,够齐全,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容易形成重操作轻理论的倾向。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评价。

而在实现任务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在每一次的评价量规中提出具体要求。比如我在设计《网页制作》小组评价表中(评价量规如下):

既重视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关注了美术设计的素质,同时也关注了交往合作能力测评,以实现价内容综合性原则。

3.学习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学习评价具有多元性就是说不能仅仅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者不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本人自评,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也可以将电子作品挂在网上,让家长,其他同学也参与评价。(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要只出一张试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如计算机的发展史、实践作业如组装一台计算机清单、小型调查报告如热水器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等各种形式进行考评。(3)评价的多次化。由于初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待于发展成熟,其表现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有的同学对WORD操作具有上乘表现,有的同学对网络操作比较熟练。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不能只评价一次学习项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去表现其各自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可能通过增多评价次数来达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从而达到有效评价的目的。

五、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需要发动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学习了一天主课的学生一走进机房就兴奋异常,但是课堂的纪律情况也不容乐观,因而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失控。为了能够进行正常顺利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在课前做好教育工作:

1.与班主任合作,在班队课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他们约法三章,制订相关制度。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学会倾听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每个学生都要做有教养的人。

2.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来形成。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还可以与学生们约定一种形体语言,比如手掌大声拍三下,表示要同学们安静;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同学们不要说话等等。

3.加强教室巡视,同时利用机记管理软件加强对学生操作的监看。

六、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要做到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得把握下面几点:

1.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学校中的“副课”,学生不可能做到回家复习,所以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不要贪多,贪全。

2.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考虑好教学要求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进程的速度,尤其要注意操作课上讲练时间的分配问题。一般情况下,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应该是1:2。

3.对教学时序的优化。教学时序是指按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序,最佳的教学时序应当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序列。

4.捕捉好教学时机。把握教学时机,通常与教师的教学机智联系在一起。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作为一个农村学校,我校各班在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中通过率都能达到90%以上,学生作品频频在市里获奖,同时学校还创建了电脑绘画这个特色教育。

总而言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地对待此问题的探讨,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02 期。

[3]杨威 等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苗逢春博士 主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网》。

论文作者:李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生成之实践与思考论文_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