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机遇--对各地校园背景下城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机遇--对各地校园背景下城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异地校园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之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异地论文,契机论文,城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异地新校园建设,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需要,在校本部以外的地区所建的校区。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将随同新校区的建设遍布城乡各地。高校新校区选址基本上都是交通和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城市郊区、海滨、旅游景区等地。在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办学新形式的出现,如开办异地学院、合办独立学院、分校等,使高校图书馆在实现社会化服务方面出现了新的契机。新校区图书馆在为本校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本地区居民读书阅报提供方便。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服务农村,为城乡居民传播知识,是高校图书馆多年来追求的目标,高校异地校区建设为图书馆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新的便利的条件。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枢纽之一、处于建设先进文化文明前沿阵地的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庄严、神圣的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机遇,通过更积极的姿态、更灵活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千方百计地将人们渴求信息、知识、智慧的目光吸引到高校图书馆,不遗余力地为人们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提供便利。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学校图书馆的宣言中强调,学校图书馆是地区性和全国性公共图书馆以及信息网络机构的重要合作者;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5年4 月起草的一份关于大学图书馆为本科生服务的指导原则中提到:对于其他用户(指除了大学师生以外的市民或者社会团体),图书馆应该像对待本校师生一样,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只有这样,大学图书馆才能通过这些用户与整个社会融合。外国许多大学图书馆已完全对公众开放。如在英国,公民可以到大学图书馆去阅览,大学的图书馆里大约有5%是市民。 德国法兰克福市暨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既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又是为法兰克福大学师生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的双重身份。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对公众一般都是开放的。澳大利亚大学的图书馆都是对公众开放的,市民们可以随便进入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日本早在1990年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就达97%。[1] 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从国外的成熟的经验和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来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为图书馆实现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要根据自身条件,可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实体信息开发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封闭服务为开放型服务。要认真调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以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依托,开展编制文摘索引、搜集商业信息、计算机检索、传递文件、市场调研、查阅专利文件、图表设计问卷、档案管理、统计分析、定题服务、用户调研报告、翻译、文献复制等工作,要满足城乡居民对文献信息日日增长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公共教育意识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只是对在校读者进行教育,还要具有全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义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社区文化整体上有所提高。社区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重要象征,不仅包括实体文化,也包括诸如社会风气、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等观念性文化。社区作为人们共同生活的区域,通过风俗习惯、语言等承载了文化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只有当社区的整体文化达到现代化水平时,生活在社区内的个体才能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也只有社区的文化有较大的提高后,全社会的文化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只体现读者在大学受教育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2] 把90%的教育留给社会恐怕难以承担。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加入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汲取精神食粮,获取生活知识,进行人际交流,展示民族文化积淀,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2.2 高校图书馆要打破单位所属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高校图书馆与国际接轨的办馆理念已体现出来。 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服务当中,人们自然会想到参照国外的做法。1988年俄罗斯的公共图书馆总数已达到62900个,平均2900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日本在“定居圈”方案中规定:居民徒步15分钟之内必须有一座图书馆;德国则把图书馆、书店的建设并列于商业日用品超市的同等位置,住宅区哪里有超市,哪里就有图书馆和书店。[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里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建成了以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主导的新型图书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市场经济也促进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藏书量与图书馆数量持续增长。但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平均46万人才拥有1所图书馆,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每3000人应有1所图书馆的要求相差甚远。我国公民无论是人均占有图书册数、借书量,还是利用图书馆的普及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我国图书馆的情况是一方面社区图书馆的数量太少和资源奇缺,另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目前这种单位所属体制,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不相适应的。

2.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要有统一的制度

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但是,要到高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事情,各馆的制度不同读者所得到的服务标准也差异较大。这就暴露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1)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要有统一的规章制度;(2)高校图书馆要具有统一的社会服务联盟体系;(3)高校的资金投入中应该有公益性的资金。 这三点考虑的目的就是要确保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能顺利进行,社会读者到高校图书馆接受服务就会理直气壮。

3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的主要方向

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居民,要有针对性地对居民利用图书馆的目的进行分析,对于具有休闲阅读爱好的读者,要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对于灵活职业者来说,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可能对他的事业起到一个转折作用。灵活职业者是近些年来出现的继老年读者、少年读者、民工读者以后的新生读者群体,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强。英国图书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做出一份题为《社区信息服务:图书馆能做什么?》的报告,这是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社区信息服务的重要文献。在这份报告中,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社区信息服务下了明确的定义:“社区信息服务是帮助个人或团体解决日常问题、参与民主进程的服务。该服务的重点在于人们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与其家庭、职业和权利有关问题。”[3]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社区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众多的信息服务的一种,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扩大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服务范围。

3.1 为企业服务

高校图书馆以企业为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增强影响力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所储备的信息资源也是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资源。通过读者对知识的吸收、传播和在工作中的发挥来实现其价值,获得这种价值的媒介体就是读者。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具备自身固有的先天优势。只有充分发挥优势,只有对文献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开发并努力向企业提供利用服务,才能使高校图书馆花巨资建立的庞大网络信息体系得到充分利用。

3.2 为农村服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个国家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具备高新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开展高新技术农业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一项重要的服务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指导农民利用信息,否则,图书馆为农民准备的信息资源就会变得无人问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引进的硕士以上高学历具有专业知识的馆员就有了用武之地。硕士以上学历的馆员不但有专业知识,而且还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广泛阅读、搜集、整理各种农业学科文献,分析农业科研最新动向,向农业科研人员传授技术、提供核心资料,便于他们能迅速、准确地掌握新技术和新成果。

3.3 服务城乡应“与时俱进”

将城乡纳入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有利于社会人才的成长。在城市每个社区具有1名大学生以后,辽宁省又开始了实行每个农村1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上山下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传播知识、掌握知识的使者。图书馆也具有传播知识的职责,如果把图书馆看作是一个圆的圆点,把服务基层的大学生看作这个圆上的轨迹,那么,图书馆为城乡所做的服务工作就是这个圆的半径,半径越大轨迹越远,因此,高校图书馆某种意义上和大学生读者肩负着同等使命,开展城乡服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7—03—19

标签:;  ;  ;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机遇--对各地校园背景下城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