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基坑支护工程是这些年来伴随着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管理工作,深基坑支护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寿命。本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很多建筑见缝插针,在既有建筑旁并且距离既有建筑很近处进行修建。同时,由于土地稀缺,故建筑高度一般都很大,较高的地上建筑必然导致既深又大的基坑工程。为保证拟建工程的地下结构能够顺利实施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就必须保证拟建深基坑支护的安全实施,因此加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管理十分重要。
一、建筑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由于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整个施工的安全,必须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深基坑类型较多,既有钢板桩支护又有深层搅拌支护还有排桩支护等等,这也就显得其设计与组织审定尤为重要。
(一)设计管理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成与否很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此合理涉及多个方面。既要经济合理又要保证施工的可实施型,既要保证施工技术又要对人力、机械等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在我国,深基坑发展较晚,且有的设计工艺不成熟,还在摸索阶段。据调查,在2000年的资料统计,由设计不合理产生的深基坑质量事故占到了一半,其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无证挂单设计、盲目设计、荷载取值错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等原因。因此,在施工前的深基坑支护进行正确的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要提高应聘门槛,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且熟悉当地水文情况,能够根据周围的环节特点来设计出可实行性强的深基坑支护方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组织时要协调各个部门,使其能够有序、高效工作,以此保障施工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二)施工组织设计审定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但在目前,有些施工单位往往是照搬他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的虽说是按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粗制滥造、简单潦草,基本上无指导意义。
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其修改完善后按程序申报,总监审批后方能实施。审核内容主要有:基坑的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方式、施工平面图、降水措施、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一)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施工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是否会产生沉降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若发生这些问题将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10 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3~5 d监测1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观测结果要真实反映所测目标的动态趋势,并绘出变化曲线图,以传递险情前兆信息,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地质特性、支护结构、临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结合相关的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决策,以排除险情。
开挖较深的基坑时,还应测试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值达到设计值的90 % (或支撑变形达10 mm)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另外,因现场施工情况复杂,监测点极易被破坏,要注意对监测点的保护。
(二)深层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指在地基的深处运用特殊的搅拌机械强制的搅拌软土和固化剂,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的水稳定性、整体性和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地基强度和变形模量。在施工之前要检查桩机和搅拌机的工作性能和水泥质量;喷浆时,要控制好喷浆的时间。一旦桩体开钻,不可以再中断喷浆,须连续的进行喷浆作业,同时要控制好钻机的提长速度;搅拌水泥时要控制水泥的剂量。应该派专人参与监督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从而保障水泥浆的用量以及桩体水泥的掺入量达到项目的相关设计要求;最后还要控制好桩身垂直度、桩位、桩径、桩长等参数,尤其注意的是要定期检查钻头,如果发现钻头的磨损过大,必须及时的进行补焊。
(三)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地下水的来源一般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由于水的来源复杂,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3个方面考虑,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不能仅靠长时间不间断地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否则会导致基坑周围土体流失,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等现象,增大了处理难度,拖延了工期。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
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因此,在该类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桩体质量。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第二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第三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三、结语
基坑支护施工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施工。施工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全面的了解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才能确保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管理对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耕.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29-130.
[2]姜贺.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9,(10):118.
[3]吴佳君.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10):181.
论文作者:李秀芝,曲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