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主要场所,传统村落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结果和智慧结晶,是地域范畴内关于人文和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加强对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一方面是基于我国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现实背景,另一方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文化保护
1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建设的意义
1.1?提升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
乡村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以及地形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村庄有着不同发展历史和文化风俗,与城市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脚步加快,乡村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趋同于城市,很多具有特色的乡村和文化精神开始消失。对于乡村的建设,并不是拆掉旧屋盖新楼、整治人居环境那样简单,相关的建设要有深厚的内涵。因此,做好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对街道、古建筑、古树、古井等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实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乡村建设有着独特的韵味,可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味。
1.2?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中渗透着文化,在文化中包含着经济。将文化作为前提构建的产业体系,不仅是重要的精神状态,还是一种物质形态,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较大的联系。其中,一些地区优势明显,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此外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俗等,乡土气息浓厚,有着很强的经济开发价值,可建立旅游和文化表演等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以寻求更加科学的保护路径。只有充分认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客观、全面地了解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保护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缺乏深刻的认识
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群众的参与,如果群众对历史文化缺乏准确、全面的认知,则会导致保护工作出现失误。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群众将历史文化与文化遗迹或文化旅游等概念混淆,对一些民风民俗、传统艺术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导致一些集中反映本地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丢失,弱化了历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一些地区在进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文化的经济价值,对那些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短期经济价值较低的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关注。
2.2缺乏有效规划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的保护模式和以私人承包为主的保护模式。前者虽然具有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但却存在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往往会因无法进行精细化的保护而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后者虽然能够更好地对文化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但其通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容易导致历史文化遗存的过度开发。无论是以政府保护为主的模式还是以私人开发为主的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分析以及有效的规划,难以有效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效果。
2.3工作不够深入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来说,历史文化保护的功能更多体现在对群众的教化上。换而言之,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更多地是为了实现文化对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一些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依然停留在保护环节,对文化内容缺乏深入的挖掘。比如,一些乡村对本地的村落文化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发挥乡村文化的真正价值。
2.4 旅游行业过度开发,村落原生格局遭到破坏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旅游产业把眼光瞄准了传统村落,一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成为热点,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有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利益和迎合游客猎奇心理,盲目地改修传统村落建筑,破坏了村落原有的布局特色和生态平衡,致使原有的村落特色文化过多地掺杂外来文化和资源,反而弄巧成拙把原有传统文化变得不伦不类,严重破坏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格局和生态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大量游客的涌入正日益破坏当地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村落文化的完整性和平衡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2.5 传统村落保护注重表面建设,忽视文化底蕴的传承
有的传统村落致力于村落建筑和格局的保护上,忽略了当地风俗习惯和传统技艺的传承,把重点的建筑和村落作为文物保护对象进行封闭式管理,却忽略了村民作为村落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主体作用,把村落文化保护工作做成“空壳保护”,丧失了原有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技艺。片面注重物质文化的保护忽视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活”文化传承,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过程中的新的问题。
2.6传统村落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就目前进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来看,大多数传统村落位于偏远地区,由于其所处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短缺,经济发展能力低下,已成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苦甲之地”。这些传统村落在需要国家脱贫攻坚的深度贫困乡村名单上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导致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中心的传统村落集聚发展要素资源的能力不断弱化,无法形成发展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于目前大多数传统村落中的民众或因生计所迫或因社会公共服务短缺纷纷外流,有的甚至举家外迁。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没有村落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传统村落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无法落到实处,传统村落的发展和有效治理更无从谈起。
3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发展探讨
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要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模式,把保护重点放在传统民俗、民风文化的传承和当地文化生态背景的协调发展上来,赋予传统村落现代化的活力,使其在新时代仍然可持续性地运行开来。
3.1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保护的主导作用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传统村落民众,而且属于全体国民,具有失而不可复得的国家公共资源属性。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各级有关政府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主导作用,汇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保护传统村落。一是国家要尽快制定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法律,明确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并使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有机统一,使传统村落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要对蓄意破坏和倒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惩戒,以儆效尤。二是各级有关政府要在制定各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基础上,出台科学而有效的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广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宣传,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学术研究,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三是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细则,使传统村落保护有抓手、有考核、有问责,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人、财、物”短缺难题,而非简单地将传统村落录入名录了之。四是鉴于传统村落大多数是深度贫困乡村,政府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改善和提升传统村落的道路、水电、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有机更新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村落格局、民居建筑、历史遗存、公共文化空间等聚落环境,让村落民众留得下、住得好,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初始动力”。
3.2加强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加强规划引领
强化村落文化保护意识,首先要强化当地政府以及村民对自身珍贵村落文化价值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对于村落民宅等建筑保护,维持其原有的布局风格,保持其和原有的生态背景协调相处。加大村落的基础设施、教育经济水平的建设,利用文化优势创造经济价值,让村民看到切实利益,有利于村民回流,从而原生态地保护和维护原有的民俗、民风以及文化风情。同时制定严格、科学的保护机制,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提出明确的管理和保护条例。在用地、建设上深入研究当地文化生态的平衡性,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引导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专家评审论证、村民参与建设的有效保护机制。
3.3营造原生态文化习俗,重视文化传承
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古老的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更多的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特有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民间技艺。在文化保护过程中要利用良好的民俗习惯深度挖掘和发展当地特有的活文化,如:风土人情、民俗活动、故事传说、民间技术等。把流传下来的村落活文化保护好、维持好、发展好。村落作为几百年来文化创造和传承的载体,事实证明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文化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只有这个原生态的系统不遭受破坏,其才有能力把活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因此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村落文化氛围,保护其文化传承的渠道和方式。维持村落的人文和宗族关系,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活文化的传承。
3.4合理保护村落村民、土地、历史、景观、生产方式,促进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必须是以活态保护和传承的方式延续,只有其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文化保护实至名归。村民作为村落的组成者,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在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处于主体部位。村落的保护要在村民的基础上设立保护机制,深入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擅长什么、向往什么,从而创造适应他们的经济主体,充分发挥村民的智慧和能力来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同时要深入了解村落土地的布局、历史的发展进程、流传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构建的旅游景观布局情况,尊重其文化生态的自然规律,维持其与文化风俗、生态背景的协调发展。在维持原生态村落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化的活力,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古村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视察点,政府在其中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增加政府扶持,尤其要引导村民将闲置空房作为旅游资源,发展特色项目。通过推动美丽乡村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建设,解决传统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彩虹,王开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J].中州学刊,2016(06):86-89.
[2]陈任君.美丽乡村建设思潮下传统村落复兴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6(23):127-128.
[3]姚令华.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乡土景观的营造[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5):89-92.
[4]张武,杨德水.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加快推进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6(09):64-71.
[5]傅孙萍.传统村落在美丽泉州建设中的保护发展[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6):69-74.
论文作者:万鹏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村落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