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及其应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对市场化进程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初,早期研究是伴随过渡经济、转型经济的出现而产生的。对市场化进程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种。其一,表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展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测度市场化进程,并以数量化的形式直观地表明市场化进程具有必要性。其中卢中原、胡鞍钢较早于1993年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用投资市场化、价格市场化、工业生产市场化、商业市场化四个方面指标的测度数据表明我国市场化程度。[1]尽管以后的研究者选取的测度指标和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所变化,但基本思路与他们相同。其二,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后,为证明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应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减少国外对我国设置的市场经济障碍而进行的市场化进程测度的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的研究具有代表性。[2](P198-234)为增强国际说服力,该书选取的市场化指标参照了美国、欧盟的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和加拿大Fraser Institute和美国Heritage Foundation的市场化研究方法,[3][4]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是相对或基本成熟的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市场化研究模式基本相同:(1)确定测度市场化进程的指标体系;(2)对市场化进程测度指标的量化;(3)根据量化数据说明我国市场化进程所处阶段。但用该模式得到的数据只能显示一定阶段的市场化状态,得到的是静态结果,研究者们把市场化当作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市场化进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都没有得到揭示。
市场化进程内容丰富,包括市场主体对市场变化的适应、各种利益关系冲突与调整、观念转变、政策的修订。这表明对市场化的研究可以也应该打开市场化“黑箱”,开拓市场化研究新领域,为全面了解市场化进程、发现市场化规律、从新视角测度市场化进程、丰富现代市场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市场经济实践奠定基础。
二、市场化的双重性: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
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市场经济成长历史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方经济转型国家包括我国的市场化实践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市场化进程提供了素材。研究市场化进程首先应明确市场化的内涵,故有必要首先对市场化内涵进行界定。
(一)市场化的内涵
1.以往对市场化内涵的界定。现有的市场化研究一般都对市场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1)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持续增大,对市场机制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增强的演变过程。[5](P3-50)该定义强调市场机制在市场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忽视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我国经济改革初期,正是政府主动收缩计划范围并放松对市场的管束,才使市场机制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的。(2)市场化是指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行政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化,具体说,就是取消或放松国家对商品和生产要素供求数量及价格的管制。[6]该定义强调市场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缺点是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视作等同于市场化。其实二者并不相同。首先,经济转轨的内容比市场化丰富,本身就包含了市场化,市场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次,我国经济转轨是从两个层次同时展开的,除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外,还包括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①两个层次的经济转轨都包含有市场化,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包含有市场化,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也包含有市场化。
2.市场化的内涵。以上两种市场化定义还有一个共同特征:都从资源配置角度定位市场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基本功能,但形成市场只是市场化的一个方面。市场化过程中的市场制度形成、政府职责转变都远非市场可包含。早在封建社会,我国就存在各类市场、集市,就能够改变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方式了,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因为,市场化的目标不是仅仅形成市场,而是形成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可能得到发挥。[7](P6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调节人们经济关系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是形成市场经济的过程,即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纽带组织人们经济关系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市场化需要原始推动力,有哪些原始推动力、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二)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内涵
在市场化实践中,市场化进程中无论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还是经济关系的变革既不是单一由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单一由市场以外的力量人为形成的,而是自发力量和人为力量共同推动的。(1)仅由自发作用推动市场化在实践上是不可行的,需要人为力量参与。首先,从历史上看,当前存在的市场经济国家没有一个是完全自发形成的。[8](p132)最老的市场经济国家英国的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放任思想所提倡的自发形成市场经济的主张,而是“在加速……资本主义②同化过程中,非市场的力量可能是必不可少的”。[9](P3)年轻的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接受了美国经济学教授J·萨克斯的“休克疗法”,该模式绝非任由市场自发作用形成市场经济,而是按人们的设计进行的市场化,与新自由主义一贯奉行的自由放任不干涉主义南辕北辙。其次,从系统演化角度看,自发过程一般是漫长的,人为作用的参与会缩短这个过程。自发作用是系统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自我选择,完全由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筛选出最佳结果或路径。仅由市场自发作用,市场规则的形成、市场意识的转变都要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人为因素参与会减少所需要的时间,并给市场化以正确的导向。(2)人为力量不能完全取代自发力量的作用。人为力量推动市场化进程具有高效率的优势,但市场化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取消自发力量对市场化的推动、巩固和消化作用。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使人为力量无法模拟出市场经济,也无法模拟市场化进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单由人为力量所推动的市场化往往出现市场经济各方面因素不协调,市场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就是最好例证。
在现实中,市场化进程无一例外都包含了自发力量和人为力量的共同作用,市场化具有人为的和自发的双重性。人为力量推动的市场化称为人为市场化;自发力量推动的市场化称为自发市场化。
1.人为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化过程中,市场外部③因素对市场化进程的推动是必要的。一般说来,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外部因素主要是政府。“政府有培育市场的职能……促进市场化的发育,从而为市场机制正常有效地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创造条件。”[10](P206)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济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扩大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11](P57)收缩行政性计划管理经济的范围,为市场化进程创造制度条件。显然,市场外部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行为是有意识地、经过预先设计而进行的。我们把导致市场内部因素变化的市场外部因素的变化称作“人为市场化”(Artificial Marketization,简称AM)。根据市场化的不同方向,可将人为市场化分为两类。(1)人为顺市场化。推动市场化进程走向成熟的人为市场化称作“人为顺市场化”。上面所提到的扩大自主权属于人为顺市场化。(2)人为逆市场化。④人为市场化并非总是推动市场向成熟方向发展,有时人为市场化会使市场化进程倒退。阻碍市场化进程并使市场化进程倒退的人为市场化称作“人为逆市场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领导部门和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争论,结果主张“计划经济为主”的一方占上风,导致政治上对“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否定,并在政府文件中确认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1](P59)这是人为原因导致市场化进程倒退,是人为逆市场化。
2.自发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化过程中,市场内部⑤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断拓展市场领域、深化市场化程度,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市场化进程。如现代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发展和保险市场竞争使海上保险期限从“水面危险”延伸到与海上运输相关的陆上和内河航运部分。这些都是在不受市场外部因素干预下完全由市场内部因素完成的市场化。我们把完全由市场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不断拓展市场边界而导致的市场内部发生的变化称作“自发市场化”(Spontaneous Marketization,简称SM)。自发市场化不仅存在,而且我们还应充分利用自发市场化。已故经济学家董辅礽主张“政府在制定市场规划时,应给市场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并给各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性……市场主体的自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2](P95)这里所说的市场主体的自律管理就是让自发市场化起作用。根据市场化的方向,自发市场化可分为两类。(1)自发顺市场化。推动市场化进程的自发市场化称作“自发顺市场化”。关于自发顺市场化,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例,“1978年冬的一个傍晚,尝尽了贫穷苦头的18户农民……偷偷把土地包干到户……由于大包干生产方式任务明确,生产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就获得前所未有的丰收……明显的效益,促使大包干在凤阳许多地方悄悄推开。”[1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最初是农民自发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业摆脱人民公社时代计划经济制度的束缚,使农村开始了市场化进程。(2)自发逆市场化。与人为市场化相同,市场内部变化并非总是推动或顺应市场向成熟方向发展,有时市场内部因素自发作用使市场化进程倒退。使市场化进程倒退的自发市场化称为“自发逆市场化”。自发逆市场化一般不会自动发生,往往是人为逆市场化引致发生。人为逆市场化在短期内导致市场外部环境变化,然后自发逆市场化的作用使市场内部因素变化到与市场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程度。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争论后,市场外部政治环境、政策变化都曾使一些企业对市场失去信心而减少投资、甚至撤资,导致市场化进程倒退。
(三)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特征
1.人为市场化的特征。人为市场化的一般特征有两个。(1)跳跃性。作为人为市场化的主要行为者,政府总是力图运用其所认可的知识和经验加速推动市场化进程,如颁布政策、修订法律、培育市场主体、宏观调控等,这些方式出现一般不会是连续的,人为市场化对市场化进程的推动具有跳跃性。(2)选择性。政府在选择人为市场化的方向和程度时,会对市场经济运行状况根据经济标准和社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如认为市场化不够,就选择人为顺市场化,推进市场化进程;如认为市场化进程超过了既定目标或认为一些不该市场化的领域进行了市场化,就会选择人为逆市场化,逆转市场化进程。
此外,在不同阶段,人为市场化还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超前性。在人为市场化占主导地位,人为市场化大于自发市场化的条件下,具有超前性。为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人为市场化应超前于市场化进程。只有这样,人为市场化才能为自发市场化奠定基础、拓展空间。其次,滞后性。在自发市场化占主导地位,自发市场化大于人为市场化条件下,具有滞后性。自发市场化在推进市场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如认可自发市场化,就会制定法律法规强化自发市场化。此时人为市场化是在自发市场化之后进行的。
2.自发市场化的特征。自发市场化的一般特征有三个。(1)连续性。市场内部因素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没有人为市场化的条件下,自发市场化是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人为市场化只能改变自发市场化的速度,但并不能改变其连续性。(2)渐进性。市场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是个积累的过程,如人们在市场交易交往过程中逐渐了解其他市场主体和客体、掌握市场规则,积累经验,这些都需要时间,使自发市场化表现出渐进性。(3)单向性。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下,自发市场化始终推进市场化进程;例外的情况是在发生人为逆市场化的前提条件下,会引致自发逆市场化,逆转市场化进程。
(四)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都是推进市场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二者的相互作用推进或逆转、加速或延缓市场化进程。对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相等,即AM=SM是一种均衡状态。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不相等,即AM≠SM是不稳定状态:当AM>SM时,自发顺市场化将增大自发市场化,使AM=SM,市场化回到均衡状态;当AM<SM时,人为顺市场化或人为逆市场化与自发逆市场化的共同作用,使AM=SM,市场化回到均衡状态。
(1)在I区内,AM>SM。如图1,在R点处,。由于在I区内,只要人为市场化为市场化开拓了空间,为市场内部因素的成长创造了条件,自发市场化就表现出填充性,市场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就能推动市场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化进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缩小计划经济范围,逐步减少国有企业经营中指令性计划的相对份额,使纳入指令性计划管理的产品品种不断减少。这是人为市场化,该人为市场化在图1中表现为使市场化进程到达R点。在R点处,人为市场化大于自发市场化,在R点市场运行时间过久,将导致市场功能紊乱。此时国有企业部分产品生产直接面对市场,开始受供给与需求的共同调节。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的上升诱导企业增加产量,调整了经营方式并面向市场制订生产计划的企业得到更多利润;反之,不肯或没有能力面对市场的企业因得不到更多利润,在国家减少补贴的条件下将处于经营困难的局面。对于那些转换经营模式的企业来说,等于完成了自发市场化,在图1中表现为由R点沿着RT方向前进,使SM/AM的值逐渐增大,最终到达OM线处,使AM=SM,即SM/AM等于1,市场运作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在R点处人为市场化远大于自发市场化,使SM[,R]/AM[,R]的值过小,由于自发市场化具有渐进性,二者不相等的状态持续过久,将导致市场运行混乱,如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
图1 说明:横轴AM表示人为市场化,纵轴SM表示自发市场化,45°线 OM表示市场化进程,OM将第一象限分隔为Ⅰ区和Ⅱ区。在Ⅰ区内有AM>SM,在Ⅱ区内有AM<SM。在OM上有AM=SM。
(2)在Ⅱ区内,AM<SM。如图1,在V点处,。自发市场化大于人为市场化时,自发市场化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此时人为市场化表现出选择性:政府根据价值标准对自发市场化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政府价值标准,政府就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人为顺市场化,巩固自发市场化成果。反之,自发市场化的结果与政府价值标准冲突,政府就出台政策阻碍市场化,即人为逆市场化,并引致自发逆市场化,结果使市场化进程倒退。如政府拥有行政审批权常产生腐败问题、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虽然这种权钱交易是在幕后进行的,但实际形成了市场。在这种半公开市场上,审批权的价格还会发生波动。市场机制渗入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受到自发市场化影响,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对应图1中,自发市场化使市场运行到V点,SM[,V]/AM[,V]的值过大,在V点市场运行时间过久会导致市场功能紊乱。政府应对策略有两种:第一,人为顺市场化。政府已经实质上形成了市场的权钱交易公开化,如将土地审批制改为公开拍卖、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等于对土地审批权进行了市场化处理。对应图1中,人为顺市场化沿VW方向到达OM线处,使AM=SM,即SM/AM等于1,市场运作恢复到正常状态。第二,人为逆市场化。政府出台强硬政策,严厉惩处利用行政审批权以权谋私的官员、打击不法商人行贿,重新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该人为逆市场化对应图1中VU方向。政府的行动迫使已形成的权钱交易市场消失,使有行贿倾向的商人行为规范化。显然,对于这些商人而言,市场缩小了,行动范围也缩小了,人为逆市场化引致了自发逆市场化。对应图1中,自发逆市场化沿VY方向到达OM线处,使AM=SM,即SM/AM等于1,市场运作恢复到正常状态。人为逆市场化、自发逆市场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市场化进程的倒退,但这种市场化进程的倒退并没有对社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2.市场化初期,人为市场化占主导地位,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人为市场化大于自发市场化,即AM>SM。我国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在结合我国实情的同时借鉴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经验,避免了漫长的摸索过程,从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始市场化进程。这就注定了我国市场化改革一开始就以人为市场化为主导。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例。(1)1979-1984年,实行“以权利换效率为中心,主要手段是向企业‘放权让利’。”[14](P150)放权让利,就是增强企业自我决策权,企业自我决策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使企业真正面向市场的基本要求。这显然是政府主导进行的,是人为市场化,是企业摆脱长期计划经济束缚的第一步,向市场化迈出了步伐。此部分内容在图2中用OA表示。(2)政府对企业进行放权让利,企业要有能力利用这部分下放了的权利,调整经营方式、经营目标和方向,使自发市场化与人为市场化相适应。此部分自发市场化可用图2中AB表示。(3)1984-1986年,“围绕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采取的措施有简政放权、改革税制和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4](P150)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显然是人为市场化,与图2中BC相对应,如此往复……。
通过以上分析还可发现,在Ⅰ区内,人为市场化从外延方面推进市场化,为市场化进程拓展空间;自发市场化从内涵方面深化市场化,巩固市场化成果。
3.市场化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为市场化小于自发市场化,即AM<SM,自发市场化占主导地位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图3中,市场化进程到E点处,市场功能正常。市场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力量,自发市场化起作用,对应图3中EF、GH部分。人为市场化是为了适应自发市场化的变化而进行的,对应图3中FG、HJ部分。与在Ⅰ区内不同的是,推动市场化的主导力量不是人为市场化,而是自发市场化,是由市场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市场化进程。市场外部因素发生变化的目的只是配合自发市场化的进程,与自发市场化相协调。通过以上分析还可发现,在Ⅱ区内,自发市场化从外延方面推进市场化,为市场化进程拓展空间;人为市场化从内涵方面深化市场化,巩固市场化成果。
4.即使在市场化初期,人为市场化占主导阶段,也会出现自发市场化超过人为市场化的现象,但这只是偶然现象。
市场化初期,人为市场化引致自发市场化,自发市场化表现为填充性,一般情况下,自发市场化小于人为市场化。但自发市场化并非总是在人为市场化为其开拓的市场边界范围内活动,市场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时会突破市场边界,使自发市场化大于人为市场化,反作用于人为市场化,推动人为市场化。我国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先后进行的包括利改税、拨改贷、企业承包制和股份制等改革,都是在……竞争压力下内生出来的。”[14](P152)利改税、拨改贷、企业承包制和股份制等改革是政府着手进行的,是人为市场化,对应图4中QP。但这部分人为市场化却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生的,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推动的市场化是自发市场化,对应于图4中的LQ。整个过程分解描述如下:前一阶段人为市场化KL引致了自发市场化LN,在N点处。
三、市场化双重性理论的应用
对市场化双重性即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分析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市场化进程、发现市场化规律。此外,作这些分析对于测度市场化进程、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测度市场化
在市场化进程中,人为市场化和自发市场化始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行。因此,在测度市场化进程时,要同时测度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但市场化进程不能用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代数和表示,而用向量和表示。将二者视作向量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性质不同:其一,人为市场化首先是市场外部因素的变化,自发市场化是市场内部因素的变化;其二,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在市场化不同阶段,或者说在Ⅰ区和Ⅱ区内,分别对于市场化内涵和外延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同。
图5 说明:图5相当于将图1、2、3、4的坐标顺时针旋转45[。],SM与AM互相垂直,OM仍为角平分线。
图5中,人为市场化OA在OM轴上的投影为OB,OB即为人为市场化所推动的市场化进程;自发市场化OD在OM轴上的投影为OC,OC即为自发市场化所推动的市场化进程。OA与OD共同推动的市场化进程为OB+OC。或根据向量和的分析方法,向量OA、OD的共同作用形成向量OE,OE在OM上的投影OF即为市场化进程,应该有OF=OB+OC。当人为市场化OD与自发市场化OA方向不同、大小不同时,OD、OA的向量和OE与OM方向发生偏离,即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不相协调时,会出现市场化方向偏离现象,从而造成市场功能紊乱。因此,保持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协调是必要的,尽可能保持二者的量相等。即使不能保证二者在量上绝对相等,也应尽可能缩短二者不等所持续的时间。
人为市场化是从市场外部作用于市场内部的结果,市场外部因素的改变提供推动力导致了市场内部因素的变化。人为市场化与市场外部因素的关系紧密,市场外部因素的改变是人为市场化首先的、最直接的结果。因此,人为市场化的测度指标选取原则是只应从市场外部选取测度指标。人为市场化、市场外部、市场外部因素、市场外部指标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人为市场化市场外部市场外部因素市场外部指标
自发市场化是市场自身的变化,是市场内部因素所发生的变化,市场内部因素的改变同样推动市场化进程。自发市场化与市场内部因素的关系紧密,市场内部因素改变多大,自发市场化程度就有多大。因此,自发市场化的测度指标选取原则是只应从市场内部选取测度指标。自发市场化、市场内部、市场内部因素、市场内部指标间也存在对应关系如下:
自发市场化市场内部市场内部因素市场内部指标
通过以上方式分别测度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后,计算二者的向量和,分析该向量和就可得到市场化进程了。
(二)判定市场经济运行状况
以上提供了一种测度市场化进程的思路,事实上,学者们对于市场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定量分析,用相对指数或绝对指数衡量市场化进程;定性分析,能较好地说明市场化阶段,说明市场经济的成熟或不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研究还不够,这些研究成果不能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判定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好坏。因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运行越好、市场功能越正常。市场经济运行好坏,始终是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既关系到经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因此,在判断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市场化进行价值判断。
人为市场化具有选择性,其中就包含了政府对市场化的价值判断。政府如果对自发顺市场化认可,就以人为顺市场化使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相协调。反之,政府如果认为自发顺市场化有违准则,就以人为逆市场化引致自发逆市场化使市场化进程逆转。因此,自发市场化程度与人为市场化程度越接近,表示自发市场化越为政府认可,进而市场化的公众认可度越高。自发市场化程度与人为市场化程度相差大的情况有两种:其一,人为市场化程度远大于自发市场化程度,政府出台的市场化政策力度过大,市场内部因素在短期内无法适应政策环境,造成市场功能紊乱,经济衰退;其二,自发市场化程度远大于人为市场化程度,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有时候自发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机制渗入到政府,违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造成社会不公,最终导致市场功能紊乱。具体定量定性分析可参照以下思路:
求|SM|/|AM|的值,⑥|SM|/|AM|越接近于1,表示市场化越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市场经济运行越正常;|SM|/|AM|偏离1越大,表示市场化越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市场经济运行越不正常。
(三)指导政府政策合理运用
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有两种流派: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国家干预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者强调“自生自发秩序”,崇尚自发市场化;后者强调“人为秩序”,崇尚人为市场化。两种流派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轮流成为主流:20世纪30年代前,古典自由主义是主流;3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占上风;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势均力敌。其中从90年代起,“第三条道路”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前,两种流派间还有清晰的边界,70年代后,边界开始模糊,出现相互交叉现象,这说明两种流派的立场产生了动摇。实际上,不是两种流派理论本身有问题,也不是人们根据理论制订的政策有问题,而是政策出台的时机有问题。基于对市场经济运行阶段与运行质量的模糊判断,加之政策的滞后性,经济政策的运用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市场运行阶段与质量的准确判断是必要的。测度并计算|SM|/|AM|的值,定量、定性地界定市场化阶段和市场运行质量,在此基础上,借鉴宏观经济学“反经济周期”行事的思想,出台反向操作的经济政策。当人为市场化大于自发市场化时,政府应多根据自由主义理论,出台政策为自发市场化创造条件;自发市场化大于人为市场化时,政府应多根据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密切关注自发市场化的动向,出台政策为人为市场化创造条件。即:
四、结论及讨论
通过以上对市场化更深层次的分析,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1)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都是对推动市场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缺少任一方面,市场化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市场化过程中,应为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发挥作用创造条件。(2)在市场化过程中,注意保持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比例平衡关系。自发市场化发生作用具有渐进性,人为市场化具有跳跃性,因此,在制订人为市场化政策时,注意政策力度不应使人为市场化过于超越自发市场化。(3)测度人为市场化与测度自发市场化的指标是不同的:测度人为市场化要用市场外部指标,测度自发市场化要用市场内部指标。(4)分开测度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是必要的。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的大小越接近,市场运行质量越高;反之,市场运行质量越差。而且人为市场化越大于自发市场化,越应多使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自发市场化创造条件;人为市场化越小于自发市场化,越应多使用干预主义经济政策,为人为市场化创造条件。
此外,文章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展开讨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主要有:(1)人为逆市场化引致自发逆市场化,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只以自发逆市场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以二者的合力的形式表现,即在图1中人为逆市场化VU引致自发逆市场化VY后,结果将是使市场化沿VY方向还是VZ方向的问题需进一步研究。(2)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不相等,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市场运行紊乱,也就是说|SM|/|AM|或图5中的角∠EOM存在一个值域,在值域内市场运行正常;在值域外时常功能紊乱。该值域的上下限的值为多少值得研究。(3)任由自发市场化作用将导致完全竞争市场成为垄断竞争市场,再到完全垄断市场而使市场化进程倒退,即产生市场化进程自动倒退现象。如在图3中自发市场化JX向上运行到某阶段后将偏向SM轴,出现向后弯曲现象,何时开始出现自发市场化向后弯曲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际上又包括两个阶段: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②许多西方国家的学者是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当成同义词用的,此处便是如此。
③“市场外部”是市场机制不起作用、市场机制效率低下或不宜引进市场机制的地方。如市场失灵、企业规模过小或政府部门。市场外部因素有:市场主体、生产环节、分配环节、消费环节、所有制、黑市等。
④张曙光主编的《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1页提出过“逆市场化”,认为“中国……市场化和非市场化,逆市场化交织在一起。”
⑤“市场内部”是构成市场并维持市场功能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具体来说,市场内部因素有:市场载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流通环节和交换环节、市场制度、市场组织等。
⑥其中|SM|、|AM|分别表示自发市场化与人为市场化的绝对值。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外部经济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 om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