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吴林峰,王喆(通讯作者),向芮瑶,赵冲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对比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和肩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效果、各项手术指标、Neer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半肩关节置换术;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58-02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上肢骨折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联。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残留疼痛率高,肩关节功能功能恢复较差。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临床尚缺乏手术治疗的金标准[1]。本研究进一步对比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和肩关节置换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9.4±5.8)岁;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肱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或CT检查确诊,均为Neer分型三、四部分闭合性新鲜骨折,年龄均≥60岁;排除有麻醉或手术禁忌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全身麻醉复合患侧臂丛麻醉,患者平卧,患肢外展,在骨折处逐层切开,牵离三角肌,切开关节囊,显露肱骨头,清理骨折断端,纵向牵引,充分复位骨折端,参考肱二头肌长头键及结节间沟,并复位大、小结节,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满意后置入肱骨锁定板于胧骨近端前外侧,接骨板近端钻孔并拧入固定螺钉,拔除临时固定克氏针,再次C臂机透视观察复位情况,满意后常规冲洗切口及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术后用前臂吊带外固定[2]。观察组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同对照组,患者取半坐卧位,切口取肩关节前内侧,依次切开各层,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切开关节囊,清除碎骨,切除头颈部分,选择合适人工肱骨头,扩髓,修整断端,以复位后大结节位置确定假体高度,冲洗髓腔,置入栓子封闭骨髓腔远端,髓腔内部注入骨水泥,安装人工肱骨头假体,固定假体位置,待骨水泥干结后冲洗创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各层后结束手术,术后前臂吊带外固定[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3个月根据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作为评价标准。优为超过90分,良为80~90分,中为70~79分,差为低于70分[4]。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脱位等;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Neer评分变化,分为疼痛35分、运动范围25分、功能30分、解剖复位1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功能优良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多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影响术后恢复速度。手术切开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术式,通过复位后解剖钢板内固定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端部分粉碎或骨折严重移位者,闭合复位内固定的难度较大,复位后难以维持稳定性,使得术后骨折恢复效果受到影响[5]。因此,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可靠稳定的手术方式。

半肩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临床推广的一种术式,通过切除骨折肱骨头端,置入人工肱骨头假体,能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能缩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感。临床研究显示,半肩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减少了肱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可能,避免了骨折愈合较差所致的局部死骨形成,更不会产生死骨周围纤维黏连,有利于提升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e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均明显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其次,半肩关节置换术避免了骨质疏松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内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进行肩关节锻炼,有效促进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骨质疏松严重者无法获得稳定内固定效果,容易出现内固定稳定性差、术后功能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导致了整体肩关节恢复效果不及半肩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综上所述,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鹏,田晓滨,胡如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296-1298

[2]张波,韦冰丹,甘坤宁,等.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和钢板置入修复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功能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153-4157

[3]向成浩,蒋从斌,杨万波,等.肱骨近端锁定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J].骨科,2015,6(2):70-74

[4]张斌山.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9):84-87

[5]袁文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2018,31(5):117-119

[6]尤炯鸣,刘智.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12):992-996

论文作者:吴林峰,王喆(通讯作者),向芮瑶,赵冲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吴林峰,王喆(通讯作者),向芮瑶,赵冲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