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俐1 刘忠象2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643010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只采用针灸疗法,观察组43例,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仅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7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也被称为类风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关节滑膜出现炎症为主[1]。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发病率高,并且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收集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比针灸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5.7)岁,病程3个月-19年,平均病程(13.4±2.1)年。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6.4)岁,病程4个月-21年,平均病程(14.9±3.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
2009年RA分类标准[3]。
1.2.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尪痹的标准[4]。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在关元、气海、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为针灸的主要针灸穴位,配合发生病变的关节部位,进行局部选穴或循经取穴。上肢配肩髃、阳池、阳溪、腕骨、天井、外关等穴位,下肢配委中、申脉、昆仑等穴位、背部配身柱、秩边、腰阳关等。在针刺得气候,平补平泻行针,每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30min。
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针灸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艾灸法和穴位注射法。艾灸是在关元、气海穴,隔姜艾灸,每个穴位3壮,每隔1日交替灸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穴位注射法是在足三里、肾俞为主要穴位,上肢增加曲池,并在关节病变局部选取穴位,然后抽取2ml的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推注0.5ml。隔日1次。整个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两组均在治疗1月后评定疗效。
1.4疗效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痊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半年随访无复发;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未愈:关节疼痛、肿胀无变化,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对比分析,治疗有效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43,(%))
组别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26(60.5)15(34.8)2(4.6) 41(95.3)
对照组18(41.9)16(37.2)9(20.9)34(79.1)
x25.107
P值0.023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疾病,致病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患者在患病后,多采用西医治疗,但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炎、镇痛,并使用激素类药物配合免疫抑制剂,因此,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即便是手术治疗,也有较高的复发率[5]。
祖国医学中,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内经》中分析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种情况多是患者的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在外感风寒湿后,注于经络中,在各关节中流,从而造成了气血痹阻,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在《素问?痹证》中将痹证分为两种,一种是周身痹,一种是腑脏痹[6]。通常,患有痹证的人在体质上有三种特点,一是先天禀赋,肾气不足,二是脾虚湿盛,经络瘀阻,三是肝肾两虚,筋骨失养[7]。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的特点,在患病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免疫功能复杂,因此,在方式上要有针对性,治疗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为主。本研究中,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与单纯的针灸疗法做对比,结果显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的针灸疗法,这是因为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利湿止痛的作用,艾灸起到疏风散寒、温阳益肾、宣痹止痛的作用,穴位注射起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三种方式联合使用,起到祛除外邪,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高小伶.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189-1190.
[2]李连波.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423-426.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4(4):265-26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4.
[5]刘朵,张晓丽,肖泓.中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11):2451-2453.
[6]张星华,朱博雯,赵彬元等.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42-46.
[7]羊春华,武平,周玉梅.针灸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4,8(10):80-81.
论文作者:刘伶俐1,刘忠象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针灸论文; 关节炎论文; 类风湿论文; 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疗法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