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学视角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评介
谭介辉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遵循,是人的主体性的深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从人民群众的意志,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关键词】 中国制度 人学 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一项根本性成就,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的选择、确立、发展、完善无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遵循,是人的主体性的深刻彰显。可以说,人学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增强制度自信、发挥制度优势、深化制度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徐斌教授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正是从人学视角切入,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入阐释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
第一,制度建设必须研究人的问题。从制度的起源来看,有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就有了人们之间的交往,由此必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秩序化便形成了制度。可以说,制度是人与人之间交互关系的产物。随着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的内容和范围也逐渐丰富,制度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多样。制度与社会结构、人类生活紧密相连,人是制度形成的主导力量,制度以激励和限制人的关系为最终目的,所以,制度在现实性上必然是人的制度。由于制度与人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关系,所以,制度建设必然离不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和解答,制度研究必然需要有人学向度。
第一,强化会计内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专门的法治教育,确保每一个财务内控人员都能够明确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的恶劣影响,在团队内部形成良好的打假风气。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二,重视内控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内控理念,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会计信息电算化操作技能。
第二,人学必须研究制度建设问题。人学是把人置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和分析的学问,它以哲学为指导,并对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阐释,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核心问题是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论归宿是人的发展。因此,人学必须关照和解答人生活于其中的制度问题。一方面,社会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些关系依赖于人的利益关系,表现为社会竞争、利益冲突、互利共赢等形式,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和规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以制度为基本规范与他人进行交往,制度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规则,因此,人学对人的关注不能脱离制度。
因膨润土成分与结构多样,其加工产品应用领域广,不同应用领域产品售价差别较大。为鼓励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角度对MEL计算中添加加分项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蕴人学逻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制度研究的人学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人学思维、人学价值研究。从人类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来看,共产主义的根本表征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因而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来看,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内在动因,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主体;从当代中国制度改革的现实来看,改革的过程是探索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制度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研究中国制度的人学新视角
第三,以厚重的历史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以宏观的历史视野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人学逻辑,以厚重的历史思维和深刻的哲学思维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规定性展现出来。同时,该书观照当代中国制度建设的现实,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思路、根本要求、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以独特的研究视角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制度变革的动力,制度的选择、确立和发展最终都要在人的实践中进行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从人的现实性、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发展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本质特征、生成动因、内生动力以及发展逻辑,系统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等根本问题,是当前学术界从人学视角进行制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体,其本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其本性的需要也主要是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事实上,人的真正需要应是符合人性的,是正当的。人的正当需要和利益追求激励人们开展社会实践。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的需要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不可能以每个人的需要为基本依据,而只能以人们的共同需要、公共需要为基本依据。当然,这个需要的方向和要求要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它的建构、完善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追求,因而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系统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蕴的人学本质、人学思维和人学价值,具有鲜明的特点。
解决人的问题是中国制度建设的根本旨向
第二,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维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学说,因而是人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从人学研究制度的方法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意蕴》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深邃的哲学思维检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学维度,以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价值以及原则,内蕴着深刻的理论性、指导性,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和独特优势。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和改革要遵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并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制度定型。人是历史活动的动力和主体,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最终都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得以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理论、规则、方案的形式存在,它实际运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为改造世界的力量。而人是在一定意识、意志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的,因此,作为理论形式的制度必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或真正体现他们的集体意志,才能成为推动实践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诉求,才能在改造现实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左心室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 胸导联符合右束支阻滞图形。② V1导联主波一般向上,呈Rs或rsR型,当V1导联为rS型时,通常满足:r波时限/S波时限>50%,r波振幅/S波振幅>30%。胸导联移行一般早于窦律。对于起源于主动脉瓣上的室早,心电图V5、V6导联呈R型,无s波。确定为左心室起源室早后,再具体定位在左冠窦(LCC)、右冠窦(RCC)或左右窦之间(R-LCC),不同起源部位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如下,LCC:移行相对较早,V1或V1、V2导联之间Ⅰ导联主波向下;RCC:移行相对较晚,V2、V3导联之间Ⅰ导联主波向上;R-LCC:V1导联呈QS型,下降支有顿挫,或V1导联呈qrs型。
第三,人民是审视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它的评判标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人存在的终极状态和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当代中国改革将人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赋予人主体地位,提供其发挥能力的机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当前,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制度变革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制度建设的人文价值,构建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解放人、发展人的同时,注重建设人,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计划财务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标签:中国制度论文; 人学论文; 制度建设论文; 人民日报社计划财务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