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模式及经费来源的借鉴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大学论文,模式论文,经费来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于1990年7月由国家教委选派到我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工作,1994年底任满回国。在此期间有幸接触到不少美国高校教育界人士及广大留美学者,就高等学校的模式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任满回国后,在学校听到不少热心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同仁,对高等教育经费紧缺的感慨,对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的呼声。对比之下,我深感美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模式
美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并形成了一套健全的教育体系。
1、允许公、私立学校并存,学校多,设施好。据美国教育部发布的报告表明,1992至1993学年度全美拥有大学3600余所。其中:公立大学约2000所,私立大学约1600所(全美人口2亿5千2百万,在校注册生1354万,我国近12亿人口,在校注册生仅376万)。
2、学校科系门类齐全,学制多样,可供情况不同的学生选择。有全日制,半日制;有两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在二年制专科院校毕业,既可以由学校推荐到社会上求职,也可以将所修课程的学分转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只要学完所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拿到应修得的学分,即可毕业,国家承认其学历。
二、美国大学的经费来源
美国教育投入法制健全,资金筹集方式灵活。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教育经费的筹措。各校校长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高薪聘有一资深望高的财务副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必要时校长也亲自过问和参与此项工作。
1、公立大学的经费来源
公立大学是由联邦和州政府兴建资助的院校,其经费来源:(1)政府拨款(州和联邦政府),约占总收入的55%。(2)高新产业及服务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1%。即使公立大学也不完全依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资作后盾,而是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设备精良,知识层次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开发新产品,向社会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科技、经济、文教等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有偿服务。(3)学费,约占学校总收入的16%。在美国,大学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全都依法实行收费制,即使公立大学也不实行免费,只是学费数额较低,在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已。不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州与州之间不同类型的院校和科系收费标准都不尽相同,且每年随着物价的提高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1992至1993学年度的统计,公立大学本科生,年均收费标准为5421美元。(4)其他来自于社会团体、校友、私人的捐赠,约占总收入的8%。
2、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
私立大学是由个人、宗教组织、私人团体兴建和资助的院校。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经费来源渠道、资金筹措方法大致相同,只是所占比重不同而已。(1)学费收入,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在经费来源中占第一位。据1992至1993学年度的统计,私立大学生均交纳学费13240美元,高于公立大学的1.44倍。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斯坦福、耶鲁等名牌大学的收费标准还远远要高出13240美元的年均数。私立大学尽管学费高昂,但凭借其显赫的地位,拥有的大量高级专家、教授,一流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手段,学生毕业后谋职的容易程度,每年仍吸引着大批高质量的生源,保持着长年不败的纪录。(2)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以教育经费的形式对私立大学拨款的份额极小。私立大学主要是凭借自己的科研实力,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而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重视,在资金的配给上争取到较大的投入。(3)依靠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人才优势,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转让科研成果。(4)公司及个人捐赠。美国的政策历来鼓励私人捐资办学,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明文规定,捐资给院校的所有资金均免征各种税款。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培养的学生遍布全美各州,活跃在政界和工商界的名人较多,学校一般都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毕业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后,都乐意为母校捐资办学。
从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的构成看,无论公、私立大学都具有资金筹集方式灵活多样,各有侧重的特点,目的是保证学校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保持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吸引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自求平衡,自求发展。
三、借鉴与思考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经济、科技、军事超级大国,它之所以能获得今天这样的特殊地位,与美国人民和各级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密切相关。是教育为美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使美国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大多数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在下世纪中叶,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从根本上说,同样将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高等教育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未来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负有战略重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重大使命。但高等教育的现状是经费紧缺。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差,严重困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依笔者拙见,出路是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实力;大胆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抓住一头放开一片,打破政府独家包揽办学的格局,在以国家投资政府办学为主的同时,鼓励社会捐资办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
1.实行收费制,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
高等学校实行收费制,学校本身既可增加收入,加大办学的活力,又不增加国家的额外投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的同时,国家在教育投资的分配上,还可逐步倾斜于基础教育,扩大义务教育的范围,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生源,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主要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显然,大学并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的范畴。据此,对愿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交纳一定份额的学费,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据国家最新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新增22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3762.9亿元(还不包括国家历年来发行的国库券和债券),按12亿人口计算,人均储蓄额已达1980元,表明人们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承受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沿海与内地及老、少、边穷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们的认识一时还难于统一,在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的同时(1)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科系的收费标准应有所区别,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经济状况自由选择。(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收费标准的幅度,要和群众的经济承受力相适应。(3)学校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场所和机会,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弥补自己为谋取高学位所带来的困难。(4)在学制上应作适当的调整,现行的升留级制度应改为学分制,使学生能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课时安排,有计划的学好必修的课程,通过严格的考试,拿到学校二年制专科或四年制本科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这样,学生既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作出选择,也不会因勤工俭学所耽误的时间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5)健全奖、贷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学金,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发奋读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通过勤工俭学仍无法缴纳学费,维持正常生活的学生,学校可通过一定的合法手续提供适当的贷款,待学成毕业,参加工作后逐步偿还。
2.发挥学校优势,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学校筹集教育资金。
美国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学校自身运转挣来的,即使公立大学,有政府拨款做后盾,也不完全把自己的经济命脉系在官方的投资上,而是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学校筹集教育资金,增强办学实力。对比之下,我们要比美国的大学更具优势:(1)各类学校都拥有较为全面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设备。(2)我们起步晚,待开发的产品多,范围广。(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原有的设备,生产技术都渴望更新改造。(4)“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正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社会各界正期盼着科技人员为其提供服务。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横向联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生产第一线,进行广泛的开发研究,多渠道,多层次地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筹集更多的教育资金,以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校办产业主要是以科技开发为目的,把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对此,各级政府应持积极扶持的态度。(1)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贷款政策要适当放宽,利率适当优惠;(2)在税收上,美国对校办产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免税的特殊政策,很值得我们借鉴与探讨。校办产业生产规模小、批量少、成本高,应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公司和工商贸系统,实行免税,以支持学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欢迎社会集团,公民个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依法办学。
为加速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不拘一格培养建设人才,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高等学校除了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应欢迎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依法办学。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内,允许公、私两种大学体制并存,这样既可以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扩大公民教育面,加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高等学校规模大,待开发的资金渠道多。如后勤服务职能的转变;利用社会上专业银行竞争激烈的有利条件,集中学校零星闲散资金,进行中短期投资,让资金升值等,都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等学校只要认清形势,大胆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定能走出困境,有效地实行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