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_素质教育论文

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_素质教育论文

不信春风唤不回——对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门市论文,不信论文,不回论文,春风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初,江苏省教委发文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海门市作为全省最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市)之一,首先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了一场深刻而系统的革命。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已取得明显效果。

改革升学、评价 促进素质教育

面对升学、考试、分数带来的“三偏”现象,海门市于1991、1992年便瞄准这一应试教育的终端环节,试图就此切入,挣脱“怪圈”。经过反复酝酿,终于在1993年初出台了《关于改革小学升学、考试、评价的办法》,明确取消省重点海门中学的初中部,取消小学升学统一考试,初中招生坚决实行按地区就近入学,并规定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等级制。这凡项新举措的出台为海门小学应试教育划上了一个“句号”。“一点突破,满盘皆活”。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小学统一考试,全市的小学不再为升学率、平均分而去死拼硬争了,老师们也不再把目光死盯在分数上。模糊性评价等级记分的实施,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客观上减轻了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们的压力。随后,市教育局组织在全市小学教师中开展“一学、二排、三比、四破、五思”活动,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一学,就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习班、座谈会、研讨会反复学习,充分认识转轨的重要意义;二排,就是联系实际排应试教育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三比,就是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四破,即破除素质教育“神秘论”、素质教育“条件论”和素质教育“影响论”;五思,即思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全市各小学都结合校情制定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如实验小学的“和谐教育实验研究”,海师附小的“实施童话教育,提高全面素质”,三厂镇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双向沟通”等等,素质教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改革课程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

鉴于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依托,课程的水平、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结构的认识,在现代大课程观的指导下,把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

强化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程分三类:一是课表中的活动课(如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二是思想教育活动(如班队活动、常规活动等),三是兴趣活动。海门市教育局狠抓这些活动课程的启动与规范,课表中的活动课由于不再被应考科目排挤而得到正常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也摆上其应有的重要位置,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重走长征路”、“祖国妈妈我爱您”、“升旗仪式评比”等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使小学生从小明道理、知国情、学做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兴趣活动得到了多层次的构建与正常开展,组建了年级、校级、市级三级兴趣小组活动网络,各校分别开设了微机、科技制作、书法、绘画、声乐、舞蹈、趣味数学、文学社、武术等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从而使一大批小能人、小博士脱颖而出。实验小学在南通市青少年微机应用比赛中已连续五年蝉联冠军,海师附小的陆圣华同学在全国“手拉手”互助活动中成绩突出,赴京参加“六一”庆典,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在省小学生数学竞赛中海门市代表队屡屡夺魁;小武术队多次出访日本,成为中日民间往来的友好使者……

开发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无时无刻不在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为了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乃至每一面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因素,海门市各小学重视环境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提出了校园环境“四化”标准,即“净化、美化、绿化、知识化”,组织开展了“十佳校园”、“十佳文明景点学校”、“绿化达标学校”的评比活动。各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优化物态环境,建造了雕塑、喷泉、假山等校园景点,并培植各种花草树木,校园内四季常绿,鲜花常开,成为孩子们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实验小学还根据各科教材的需要,培植、种齐各种花草树木,并给它们挂上标牌,从而使校园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植物园。海师附小精心营造童话情境,一踏进海师附小的大门,犹如走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童话世界。

优化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充分发挥每一门科目的教育功能,市教育局对面上提出了“六字”要求,即“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学科。通过专项检查“四不”(不挤、不占、不挪、不改),切实落实学科课程。并采取分类试点、典型引路的办法,以城区小学为龙头,以全市中心小学为龙身,以一般村小为龙尾,全面主攻学科课程的优化。实验小学通过艰苦的探索率先在学科课程的优化上取得突破,积累了“多补课不如多教研”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在试点学校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海门市又及时提出了学科课程“四化”要求:(1)教学目标合理化。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把学科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意目标,三个层面互相叠加,整合成一堂课的综合目标图式,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方向。(2)课前备课集体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备课的质量,提出了“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要求,即要求学科组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以说课的形式相互交流、互相补充,最后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作业要求。(3)教学过程优质化。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最低要求(教正确、讲明白和练有效)、一般要求(规范课堂常规、讲练结合)、较高要求(优化课堂结构、精讲多练),凡达不到最低要求的一律待岗学习。(4)学生负担适度化。要求全体教师针对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布置适度的作业,通过向学生、家长公开国家规定的各年级的作业时间,接受社会、学生的监督,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作业调研,保证作业的质与量。

加强师资建设 深化素质教育

有怎样的师资队伍就会有怎样的学校教育,有怎样的学校教育也就必然有相应层次的素质教育。为了促进师资队伍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操作型向科研型转变,海门市狠抓五大环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抓学历进修。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涵养与能力。海门市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层次。现已形成了自考、函授、培训三结合的进修机制,1966年后出生的教师已全部参加了各级自考、进修,在5~10年内全市小学教师可望实现大专化。

二抓基本功训练。为了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听、说、读、写、唱、弹、跳等教育基本功,海门市自1990年起就要求在职教师坚持岗位练功,一大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三抓课程教学。课堂教学被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堡垒。为此,要求全市各校领导必须兼任一门科目的教学,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参与听课、研课不少于2节。为了促成新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传、扶、帮、带的作用。实验小学、进修附小等学校还开辟了每周一课专栏,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才干、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抓理论学习。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探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面对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理论素养的现状,教育局拨出专款,为小学教师提供一系列教育理论书籍,并组织了上岗培训、高层次理论学习研究班、特级教师经验讲座、论文宣讲、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沙龙等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五抓教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为宗旨的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各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全市各直属小学、中心小学都相继成立了教科室(组),市、乡、校三级科研课题网络相辅相成,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在研究的良好局面。九五期间确定了122项县市级课题,并承担了24项南通市级研究课题。师资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

六年多来,海门市的小学素质教育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出了贡献。

标签:;  ;  

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