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诵读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口语表达、记忆、鉴赏等能力发展以及语文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关键点,要将其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的同时顺利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语文教育和经典诵读深度联系,二者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展现语文学科教学价值,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深化认识以及弘扬、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多样化路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经典诵读指导,在兴趣激发、技巧掌握、能力发展等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提升思想境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
一、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对比指导学生诵读经典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多样化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经典诵读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主动参与经典诵读,在经典作品对比中进行合理化指导,在展现主体地位中更好地走进中华经典,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中不断获取情感体验。
以《钱塘湖春行》《春望》两首诗歌对比教学为例,《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代表作品,诗人在早春时节,游历西湖,抒发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春望》是杜甫后期的代表作品,诗人在春天来临之时,举目眺望满目疮痍的长安城,挥笔写下了此千古绝唱。教师在分析班级学情基础上,将诗歌教学分为试读——略读——研读——品读四部曲。试读和略读应不带任何先见的让学生自由朗读,把握诗词基本意思。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写景的诗句,展开联想,说出诗词中描绘的春景,最后从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科学设置课堂思考问题,引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比朗读,体会两首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让其在对比朗读过程中有效思考、探究、分析,在层层问题解决中准确理解、两首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一步巧设课堂思考问题以及诵读任务,在问题探讨中围绕主要内容、写作特色、思想情感等,对比诵读《钱塘湖春行》《春望》两首诗歌,在走进国学经典过程中和课文作者进行良好情感上的交流,深化把握课文知识的同时获取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把握经典诵读实际中补充讲解课文内容,和各层次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针对性指导其对比诵读《钱塘湖春行》《春望》在激发诵读兴趣中对国学经典有全新的认识,在开阔眼界中不断受到国学经典熏陶。
二、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指导学生诵读经典
教师要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在完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将经典诵读渗透其中,分层指导学生有效诵读经典,轻松掌握经典诵读方法、技巧的同时深化理解、把握经典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不断受到中华经典熏陶,在思考、领悟中都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
以《狼》为例,作者是蒲松龄,选自国学经典《聊斋志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把握《狼》课文内容基础上联系经典诵读,优化完善语文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将分层教学法渗透其中,从作者简介、一词多义、重点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入手,分层设置课堂教学任务,便于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经典诵读中,在自由诵读《狼》课文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的朗读文章。从而为整体上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巧用多种方式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诵读经典
在诵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借音乐、舞蹈、曲艺等民间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表现形式,点缀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在诵读表演过程中不断和中华经典对话、交流。
(一)诵读形式多样化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本课题“诵读”界定为“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吟咏,熟读成诵”。可以普通话诵读样式为主,恰当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以方言形式诵读,声情并茂体会表达文字情感。这样既能激趣,还能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进一步体会古人写作吟咏作品时的情感。
2、儿歌式、变奏式、快板式、新闻采访、配音朗读等声音表现样式都可以创造性地用于我们经典诵读的表现形式。
如此亦庄亦谐的诵读,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他们的诵读兴趣,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培养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如:2019年,我们课题组精心编排了《诵经典·铸国魂》的诵读节目,参加全校元旦文艺汇演,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好评。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认识、传承、发展的原则,采撷了《弹歌》《击壤歌》《诗经》《论语》《望庐山瀑布》《望岳》《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以及《少年中国说》等经典中的瑰丽浪花,按照时间的足迹,在内容上进行筛选;其次在节目的形式上,以诵读为主,结合音乐,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展示如独诵、齐诵、儿歌式、变奏式等,争取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展示多种诵读的形式;此外,还融入了情境的表演。例如在《谈歌》《击壤歌》的部分,将诵读置身于远古时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的场景中,既让学生明白“艺术”“诗歌”起源于生活,又有更好的舞台效果,更富有观赏性;又如在唐诗诵读的展示部分,将唐诗用儿歌式和变奏式吟诵出来,一边诵读一边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们用“唱”唐诗的形式来诵读经典,趣味盎然。其实我们教师在课内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等,合理设置诵读表演任务,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巧用可行的诵读方法,高效诵读课文内容,在诵读实践中锻炼多方面能力,更好地认识、传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全面发展。
(二)诵读活动扩展式实践。
诵读活动指导分课内和课外两块。课内诵读指导训练可常态化进行,教者可以常常在课堂里精选课文中的句段,花三五分钟时间进行朗诵指导训练,树立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分钟情感朗读指导”理念,长期坚持,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升了语文素养。
课外诵读活动开展。如分年级成立朗诵社团,学校每周四第七、八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即为朗诵社团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借“建文明校园,造班级文化”之风,争取学校各级领导支持和班主任认同,将诵读活动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比如:班级常规午休后上课十分钟预备时间,就可以全班诵读经典美文段落,有如上个世纪课前一边唱歌一边等待老师来上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能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返朴归真,加强经典诵读指导,让语文课多一些朗朗读书声,还语文课足够的“语文味”,从课内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更多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提升诵读活动品质。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把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放在诵读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更有利于让中华文化内化为学生自身素养,且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教育效果。如此,让学生在经典诵读指导活动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同时,不断丰富文化积淀,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中健康、快乐成长,客观呈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指导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柳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11):57-58.
[2]张平.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6):194-194.
[3]宋吉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J].山东青年,2017,(4):35-35.
论文作者:范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经典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情感论文; 素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