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研究论文_王雯萱

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研究论文_王雯萱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课堂。然而并非所有的合作活动都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出现流于形式、方法不当、课堂喧哗、责任分散等现象。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

望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原因;应对策略

1.前言

教育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革新来实现,合作学习正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和研究可以有效的深化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但同时,对于目前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合作学习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可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作用。针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其现象产生的根源、农村初中教学的现状、学生年龄特点等多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力求在过程中找到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国家课程标准中倡导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高度重视。很多农村初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多班级进行运用,但是对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对农村学生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待继续探讨。

2.农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现象

2.1流于形式

在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缺乏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新课改的步伐。上课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看似热火朝天的讨论,而讨论的究竟如何,教师无从得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注重实质,过于强调自己的指导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问题。

2.2方法不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有些教师对课堂中学生是否完全对知识有所掌握没有有效地统计,对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没有深入的了解,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其次,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小组讨论的时间,往往在学生讨论兴趣最浓的时候打断学生,这样,极有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提出达到的效果,也没有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没有明确讨论的目的、方法等等。

2.3课堂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间有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但有些学生不一定有良好的自制力,一旦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就会表现出平时异常的兴奋现象。比如高谈阔论、随意闲聊、争吵、乱哄哄等现象。

3.农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根源分析

3.1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的把握

首先,在实际合作学习中,教师认为提出几个问题,再拼拼桌子,让学生坐在一起,就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很少考虑组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合作无从下手。其次,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的讨论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既浪费讨论时间又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再者,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一些教师袖手旁观,将学习完全交给学生,无疑会造成小组讨论杂乱无章、偏离教学目标等现象。

3.2农村初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合作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农村初中学生一般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很多时候只能是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学习差、能力弱的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再加上组员之间差异大、交流甚少等因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3.3农村初中合作学习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扩展。

在很多农村初中课堂上,合作学习基本上还停留在“师生合作”,教师问得多、学生答得少,多数学生听得多、做得少。合作学习形式单一。而且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来说信息闭塞,资源稀缺。现代化教学设备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少、上网较难,办学条件不容乐观,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很大限制。

4.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4.1教师转变观念,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

农村教师想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一定要改变自身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合适的小组活动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

4.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部分农村教师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特别是当小组出线困难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

4.3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的参与度高,言论范围广,对待同一个问题有时异议颇多,比较好费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因此教师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即重点难点问题。

4.4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特点,要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质互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爱好、个性等组成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只有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

5.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将全班学生有机的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针对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农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应跳出书面理解,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学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盛华.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与根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8):32-35

[3]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王永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6]盛群力、郑淑贞著.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7]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雯萱(1994.11—),女,山东省烟台人,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王雯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研究论文_王雯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