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训练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拖重物跑为例
王 蓓1,2,谢慧松1,刘少飞3
(1.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2.河北经贸大学 体育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3.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
摘 要: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关键词: 短跑;拖重物跑;途中跑技术;环节肌肉力量;等动测试
短跑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型项目,其主要特点是运动时间短、动作速度快[1]。影响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肌纤维类型、神经肌肉协调发展能力、环节肌肉力量、短跑动作技术等[2],其中支撑摆动技术的合理化特征,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以掌跖和踝为主的退让——超等长力量的短跑专项力量是影响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两大非先天性因素[3-5]。专项力量的发展水平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决定性因素[6-9],以施加阻力为主的训练方法是其力量训练主要手段[10-12],阻力训练手段根据运动形式可归结为三类[11,13-15]:(1)水平阻力类:拖轮胎跑、拖重物跑、拖降落伞跑、沙地跑、水中跑、阻力牵引跑等;(2)垂直阻力类:负重杠铃练习、下坡跑、负重沙背心跑、台阶跑等;(3)综合跳跃类:单足跳、跨步跳、各种跳深练习、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纵跳等。
拖重物跑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相比,不易受伤且更具“专项性”,是发展短跑专项力量较好的训练手段[16-17],被国内外多项目优秀运动员广泛采用,其通过增进人体力量和肌肉功率输出(尤其是髋、膝、踝关节),增加着地时刻的支撑反作用力,拉大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的步长,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跑动速度[18-20],拖重物跑训练通过给予机体外部刺激也可帮助运动员跨越“速度平台期”[21]。国内外关于拖重物跑研究中多见讨论不同项目、不同阶段运动员拖重跑训练的适宜训练负荷[22-24],对比分析无负重与拖不同重量重物跑时运动员加速阶段、最大速度阶段的运动学相关指标(步频、步长、身体前倾角度、支撑腿各关节角度等)变化[15,25-27],过往研究表明拖重物跑训练有利于提高短跑跑速,但关于该训练手段对运动员运动技术、环节肌肉力量及二者间关系[28-30]的影响等实证方面鲜有研究,深入研究动力学内在机制与特征是进一步解释运动学参数变化的有效途径[17]。
由此,本文对拖重物跑的训练效应进行实证,探讨拖重物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产生的影响,以深入认识其训练效应与价值。
注意睡姿: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尽量不要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此外不要蒙头大睡或张大嘴巴,睡觉时用被子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导致身体缺氧;而张嘴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入会伤及肺部,胃部也会受凉。
在揭露深度范围内,揭露岩性主要为片岩,残余鳞片变晶结构,片理状构造。根据其风化程度,主要揭露强风化片岩层,具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二级左右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14人,运动年限均在3年以上,无下肢肌肉损伤史。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n =14,X±SD)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Sports discuss数据库、EBSCO数据等相关网站,对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抗阻力训练、等动肌力测试、训练效应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学依据。
1.2.2 实验法
作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后果,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而且强度也显著增强,由此导致了大量的自然和人工边坡的破坏失稳,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雨水入渗是最主要的诱因和决定因素。土质边坡的表层在受到雨水入渗的作用之后,土体的含水量将会逐渐增加,直至由非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状态,使得非饱和状态下的基质吸力逐渐消散,最终表现为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1-2]。进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要更多的研究非饱和-饱和渗流特性和非饱和土强度、变形等规律。
1)实验设计
采用动能趋势(北京)康复技术有限技术公司生产的阻力雪橇(器械自身重量8.7kg)。对14名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80分钟的以拖拉雪橇跑为主要内容的训练,每堂训练课前进行25-30分钟热身,包括:8-10分钟慢跑、8-10分钟动力性肌肉拉伸、10分钟加速跑等短跑专门性练习,为保证机体恢复,每两次训练课间歇时间不小于48小时。训练过程中雪橇采用肩上固定的方式(表2)。
对比实验运动员单步特征参数可以得出,拖重物跑训练使运动员单步时间减少,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 <0.05);重心水平速度较实验前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观察步频和步长数据,拖重物跑训练使步长增大,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步频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训练时间:10-12月份,训练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表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控制,根据运动员自身体重将其分为三个重量区间:50-55kg组、60-65kg组、66-72kg组,计算出每一组别运动员的平均体重,用以指导安排运动员训练过程的负荷重量(表3)。
表2 运动训练安排
表3 运动员负荷重量安排
注:该负荷重量不包括器械自身重量。
3)训练要求
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计算中心、指挥中心。对如何推进符合本地特殊的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将多地的先进模块引入、组合、拼装就变成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无明显变形,以受试者运动速度的降低不超过最大速度10%为前提进行负荷控制[31-33],一旦运动速度降低过大或者动作技术明显变形则降低运动负荷重量或减少负荷强度。
1.3 运动学测试分析法
采用BIODEX system4等动力量测试仪器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对实验对象下肢主要关节肌群进行向心—向心模式下慢速60°/s、中速180°/s、快速240°/s的测试,测试肌群包括:髋伸/屈肌群、膝伸/屈肌群、足背屈/跖屈肌群。
式中:CWMAi表示制造活动单位工时成本;φ表示制造活动时间成本系数;CRMAi表示制造活动单位资源成本;δ表示制造活动资源成本系数。
使用PULNIX TM-6710CL 高速摄像机进行拍摄,摄像机放置于运动员行进方向的左手侧,采取定点定焦正侧面拍摄,主光轴距离起点40m,取景范围为5m,拍摄频率为120Hz,拍摄距离为12.45m,机高1.35m,摄像机主光轴与受试者运动平面垂直,比例尺采用标准栏架。受试者进行25-30分钟的热身活动,热身结束后,着紧身运动衣和短跑钉鞋依次进行2次站立式60m冲刺跑,为保证下一次测试前运动员机体完全恢复,次间歇5分钟。在测试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应“无视”摄像机、标志物的存在,不减速全力跑过终点线。采用美国Ariel运动学分析系统对成绩较好的一次进行影片解析。
3)动力学指标选取:相对峰值力矩(PT/BW)、平均功率(AP)。
(1)单步特征:步长、步频、支撑时间、腾空时间、支撑腿着(离)地速度、单步时间重心平均水平速度、关节平均角速度、两大腿平均剪绞速度。
2.2.2 拖重物跑训练对髋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1.4 等动肌力测试分析法
1)高速摄像拍摄设计
1)测试过程
测试开始前,运动员进行20分钟包括髋、膝、踝关节屈伸的准备活动并用60°/s的速度练习5次,了解熟悉测试流程和发力方式。选取运动员的优势腿进行测试,上身与未测试大腿均用宽皮带束牢,双手自然握住两侧的把手,动力头的旋转轴对准测试部位,使关节活动轴心与仪器动力臂旋转轴相一致,并在测试前进行重力补偿。根据短跑运动员髋、膝、踝的运动范围和个体的舒适程度在仪器配置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短跑运动中的发力方式选取测试范围,为保证测试的结果尽可能的有效和可靠,每一个环节的运动范围都不设置到极限。在测试过程中,实验员给予鼓励,使运动员尽最大全力完成测试。每组间歇时间60s,系统取5次测试中最大值进行分析。
2)测试方案
髋关节测试时,取仰卧位,使股骨与躯干成一直线,大转子与动力仪的旋转轴相一致,运动范围为110°;膝关节测试时,取坐立位,使股骨与腓骨成一条直线,膝外侧髁与动力仪的旋转轴相一致,运动范围为85°;踝关节测试时,取坐立位,使腓骨外髁与旋转轴相一致,运动范围为40°(表4)。
张家港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县级试点后,及时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此外,其他相关工作和指标也纳入到了市委市政府年度责任制考核和其他专项考核中。
表4 动力学指标测试方案
2)运动学指标的选取
1.5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获得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为排除个体特征对数据的影响,探索群体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按运动时间排序进行10倍插值,再按照10%标准化时刻提取数值。
2 研究结果
2.1 拖重物跑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表5和图1为运动员拖重物跑训练前后髋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髋关节伸、屈肌群的相对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实验后均呈现增长。髋关节伸肌群PT/BW在60°/s、180°/s、240°/s速度下测试结果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屈肌肌群PT/BW在60°/s下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在180°/s、240°/s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平均功率数值可得:髋关节伸肌肌群在60°/s、180°/s速度下测试结果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在 240°/s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屈肌肌群平均功率值在240°/s速度下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60°/s、180°/s速度下测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2 拖重物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研究
2.2.1 拖重物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整体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2)训练负荷及训练手段
(3)运用SVM算法[7],检索提取的特征向量构成的最优超平面,并以此来构造写作风格分类器,通过利用训练集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作者身份识别模型。
(1)通常情况下,黏土的冻融特性不仅与土的含水率、密度、冻结温度、颗粒级配、循环次数有关,而且与土的前期固结状态有关,还可能是这些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
(2)关节角度:髋角(°)、膝角(°)、踝角(°)。
研究数据显示,8周拖重物跑训练后,运动员髋剪绞平均速度提高(P <0.05),支撑腿、摆动腿的着地髋角趋小、髋平均速度呈增加的趋势,但支撑腿、摆动腿着地髋角、离地髋角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2.2.3 拖重物跑训练对支撑腿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8周拖重物跑训练后,最小膝角变小(由144.1°降至138.5°),支撑阶段膝关节平均速度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 <0.05),着地膝角、离地膝角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4 拖重物跑训练对支撑腿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拖重物跑训练,受试者离地踝角降低、踝角平均速度提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最小踝角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着地踝角较实验前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拖重物跑训练对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2.3.1 拖重物跑训练对髋关节肌力的影响
表5 实验前后髋关节相对峰值力矩、平均功率结果一览表
注:*表示P <0.05,**表示P <0.01,下同。
表6 实验前后膝关节相对峰值力矩、平均功率结果一览表
表7 实验前后踝关节相对峰值力矩、平均功率结果一览表
8周拖重物跑训练实验后,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用于评定运动员反应速度、爆发力和位移速度指标的30m、60m运动成绩及反映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 <0.01)。
图1 拖重物跑训练前后髋关节等速肌力比较图
2.3.2 拖重物跑对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表6和图2显示运动员拖重物跑训练实验前后膝关节PT/BW及平均功率值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均有增加。膝关节伸肌肌群PT/BW在180°/s、240°/s速度下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屈肌肌群PT/BW在60°/s、180°/s下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在240°/s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膝关节伸肌肌群平均功率值在60°/s、180°/s、240°/s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屈肌肌群平均功率值在三个速度下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项目区最冷月元月份平均气温-19.4℃<-10℃,属严寒地区;渠道沿线地基土粒小于0.075mm的含量在10%以上属冻胀性土质;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0~3.0m,本次设计取开挖面至冻结前地下水位的距离。渠道所在地区满足发生冻胀的条件,渠道在修建时要采取防冻措施[4]。
图2 拖重物跑训练前后膝关节等速肌力比较图
2.3.3 拖重物跑对踝关节肌力的影响
表7和图3为运动员拖重物跑训练前后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值的变化较髋、膝关节变化较小。踝关节跖屈肌群实验后PT/BW在60°/s、180°/s、240°/s速度下增加,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背屈肌群PT/BW 数值呈现统计学意义。踝关节平均功率值仅在跖屈60°/s、背屈60°/s速度下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图3 拖重物跑训练前后踝关节等速肌力比较图
3 分析与讨论
3.1 拖重物跑训练后运动员运动素质变化的分析
100m作为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型项目的代表,是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爆发力相结合的综合表现[7]。在反映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指标中,30m可测定运动员反应速度与爆发力指标;60m冲刺跑是反映运动员快速力量和位移速度的指标;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可反映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其中立定三级跳远又可以作为反映双腿爆发力和全身协调用力能力的指标。8周拖重物跑训练通过对运动员反应速度、爆发力、快速力量的提高,促进了运动员综合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伴下腔静脉癌栓临床罕见,术前易被误诊,手术难度大,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3.2 拖重物跑训练后短跑途中跑技术参数变化的分析
从整体运动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来看,8周拖重物跑训练后,使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重心水平速度、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支撑腿、摆动腿的着地髋角减小,离地髋角增大,可能由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为克服水平阻力,在着地支撑阶段,机体主动积极向前送髋着地和快速下压,从而使伸髋肌群便于发力,离地腾空阶段,为克服水平阻力,机体强调蹬地伸展以获得前进动力,虽该数据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是表现出拖重物跑训练后髋关节剪绞幅度趋于增加,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显著提高,提高了运动效率,有利于提高两大腿在额状面以前的工作,实验结果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论:重心水平速度直接决定运动员的途中跑跑速,较快的两大腿剪绞速度意味着更快的跑速[4,7]相一致。拖重物跑训练后使运动员步长显著性增加,步频受先天性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步频增加幅度较小(由4.05m/s增加为4.10m/s,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5,34-35]:抗阻力训练可使步长增加一致,说明拖重物跑训练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步长来缩短运动时间。实验后运动员途中跑支撑腿的最小膝角、踝角较实验前降低(变化量:-5.58±2.2,-7.00±2.7;P <0.05),较小的膝角表现为膝关节的不充分蹬直,可能是拖重物跑力量训练手段使得膝、踝关节的“刚度”提升,为克服外部阻力,膝、踝关节着地后需积极折叠前摆并主动下压扒地,从而能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减少了运动过程中制动效应,与跑速较快的运动员膝角、踝角较小的研究结果相吻合[4,36]。这一变化有利于支撑腿在支撑过程中表现出低支撑的趋向,使下肢呈“屈蹬”状态,形成稳固支撑,促进肌肉力量和弹性势能的发挥。
3.3 拖重物跑训练后运动员下肢环节肌肉力量变化的分析
峰值力矩是一组多次重复测试中的最大力矩值的表达,一般情况下与运动速度成反比,是衡量肌肉绝对力量的指标之一。受试者体重差异会造成峰值力矩的较大个体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相对峰值力矩指标比较不同个体间力量差异。平均功率是肌肉或肌群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反映肌肉或肌群的工作效率,是衡量肌肉快速力量的指标,单次最大功率可评价运动员在快速状态下的爆发力水平。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下肢环节肌肉力量测试结果可得,8周拖重物跑训练后除膝关节伸肌肌群在60°/s速度下外(该数据不排除实验测量误差等因素干扰)未见统计学意义,髋、膝关节伸/屈肌群在不同速度下的相对峰值力矩和平均功率均具有显著性增长;髋关节伸/屈肌群实验前后PT/BW值呈现出随运动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平均功率值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渐增,且髋关节伸肌肌群的PT/BW、平均功率值显著高于屈肌肌群。通过等速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论实验前后踝关节跖屈肌群力量显著高于背屈肌群,这是由于踝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所决定,与前人相关研究数据一致[37-38]。踝关节跖屈肌群实验前后PT/BW在60°/s、180°/s、240°/s速度下均具有显著性(P <0.05),背屈肌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且跖屈肌群的增值幅度显著高于背屈肌群,背屈肌群的平均功率在60°/s、180°/s速度下不稳定、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拖重物跑训练对踝关节背屈肌群的激活和练习效应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与朱春、王富军等人研究结论:抗阻力跑的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是有效的且能够较好地发展身体核心区域的腰腹肌力量,能更大程度地促进髋部肌群的收缩力量和膝、踝关节的退让—超等长力量的发展,尤其是膝、踝关节的伸肌肌群力量相吻合[24]。
作为齿轮制造专家,来自德国的利勃海尔(Liebherr)在CNC齿轮机床、齿轮刀具和自动化系统制造领域,以其产品的经济性、易操作性、可靠性以及高品质和高度的灵活性而享有盛名。长期以来,利勃海尔与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利勃海尔为汽车制造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6%~10%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以很好地促进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全身协调用力、绝对速度等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
(2)拖重物跑训练使短跑运动单步时间缩短、步长增加,重心水平速度、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显著提高,增加了人体在额状面的工作效率与支撑阶段支撑反作用获得的水平分力;使两大腿剪绞幅度增大,髋剪绞平均速度提高,以髋为轴的摆动幅度、速度增加;最小膝角、踝角降低呈现“屈蹬“状态,促进短跑技术动作的改善。
本课题组研究的香菇酱主打香辣味,以迎合西南地区人们的口味,所以着重加入了花椒、辣椒面、小米辣、五香粉,以提高其香辣味;并且加入了花生和木耳,使得香菇酱味道更丰富、有层次。
(3)拖重物跑训练使下肢肌肉环节向心收缩力量提高,促进了髋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爆发力,膝关节屈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与踝关节跖屈肌群力量与退让性快速收缩做功能力的提高。
从实验室数据来看,D500的解析力要高于像素更高的X-H1,不过从主观观感角度讲,我们更喜欢X-H1对材质的还原。
4.2 建议
(1)拖重物跑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训练目的合理选择运动负荷,应避免运动技术动作的改变。
(2)短跑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强调运动技术与专项力量、机体各环节伸、屈肌群的力量的协调发展,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彭磊.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对体育考生100米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 Polyxeni Argeitaki .The effects of resisted training using parachute on sprint performance[J].Biology of Exercise,2011, 7(1): 7-23.
[3] 徐广华.根据动作结构和肌肉工作方式进行力量训练对100跑技术与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1): 99-101.
[4] 王志强.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 2005,25(7): 88-95.
[5] 王保成.对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概念的再认识[J].田径, 1995, (3): 14-17.
[6] 戴兴鸿.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实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3.
[7] 史兴楠.垂直阻力类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训练效应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16.
[8] 龙斌.训练学视角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9): 88-91.
[9] 王志强,郭强,肖建国,等.对短跑专项力量特点及其部分专门力量练习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19(3): 48-51.
[10] Christophe Delecluse, Herman Van Coppenolle,etc.Influence of high-resistance and high-velocity training on sprint performance.[J].Physical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1994,1203-1209.
[11] Alcaraz pedro e,Palao josé m,Elvira josé l l,etc.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resisted sprint training devices on the kinematics of sprinting at maximum velocity.[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8, 22(3): 7-890.
[12] A.murray,Tc aitchison,G.ross,etc.The effect of towing a range of relative resistances on spri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5, 23(9): 927-935.
[13] John m.cissik.Means and Methods of Speed Training[J].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2005, 27(1): 18-25.
[14] Luke Delvecchio.The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sprint and endurance performance in masters athletes:a narrative review[J].Fitness research, 2015, 5(1): 5-13.
[15] John cronin,Keir hansen,Naoki kawamori,etc.Effects of weighted vests and sled towing on sprint kinematics[J].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8, 7(2): 160-172.
[16] 朱春.拖不同重物跑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8.
[17] Rumpf,Cronin,Mohamad,etc.The effect of resisted sprint training on maximum sprint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in youth[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5, 15(5): 374-381.
[18] John cronin,Keir hansen,Naoki kawamori,etc.Effects of weighted vests and sled towing on sprint kinematics[J].Sports Biomechanics, 2008, 7(2): 160-172.
[19] Clarcson Plácido Santos,etc.Cardiovascular, Neuromuscular,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to the Practice of Resisted Sled Towing[J].Journal of Exercise Physiology,2018, 21(1): 36-43.
[20] Cross matt r,Brughelli matt,Samozino pierre,etc.Optimal Loading for Maximizing Power During Sled-Resisted Sprin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2017, 12(8): 1069-1077.
[21] Nicole t.vargas,Robert a.robergs,Dawn m.klopp.Optimal loads for a 30-s maximal power cycle ergometer test using a stationary start[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5, 115(5): 1087-1094.
[22] Newton robert william,Glanville william.Towed Underwater Sled: United Kingdom, doi:10.14198/jhse.2017.121.16 [P/O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
[23] Monte andrea,Nardello francesca,Zamparo paola.Sled Towing: The Optimal Overload for Peak Power Pro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2017, 12(8): 1052-1058.
[24] 朱春,李淼.浅谈抗阻力跑在短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6): 241-242.
[25] Kawamori,Newton,Nosaka.Effects of weighted sled towing on ground reaction force during the acceleration phase of sprint running[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4, 32(12): 1139-1145.
[26] Pedro e alcaraz,José m palao,José l l elvira,etc.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Resisted Sprint Training Devices on the Kinematics of Sprinting at Maximum Velocity[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8, 22(3): 890-897.
[27] Mc rumpf,Jb cronin,In mohamad,etc.Acute effects of sled towing on sprint time in male youth of different maturity status.[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2014, 26(1): 5-71.
[28] Robert G.Effects of resisted sled towing on sprint kinematics in field sport athletes[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02, 5(4): 47-47.
[29] María asunción martínez-valencia.Effects of Sled Towing on Peak Force, th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Sprint Performance During the Acceleration Phase[J].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2015, 46(1): 139-148.
[30] Rumpf,Cronin,Mohamad,etc.The effect of resisted sprint training on maximum sprint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in youth[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5, 15(5): 374-381.
[31] Robert G.Effects of resisted sled towing on sprint kinematics in field sport athlete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3, 17(4): 760-767.
[32] Liam Hennessy.Relationship of the stretch-shortening cycle to sprint performance in trained female athlete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1, 15(3): 326-331.
[33] Zafeiropoulos Konstantinos.Acute effects of loading using a weighted vest on running performance.[J].Biology of Exercise, 2014,10(1): 53-65.
[34] 李诚志,黄宗成.百米技术研究之二——摆动的生物力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1986, 3(4): 25-27.
[35] 李诚志.中美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 1983, 21 (4): 17-22.
[36] 金发仓.短跑途中跑的支撑力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5(1): 29-32.
[37] 王向东,刘学贞,仰红慧,等.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6): 569-572.
[38] 郭新明,王向东.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与不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3): 364-366.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raining Effect of Sled Towing for Sprint Performance
WANG bei1,2,XIE Huisong1,LIU Shaofei3
(1.China Track & Field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 Beijing 100084, China; 2.Dept.of P.E., Hebei Univ.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3.Dept.of P.E Chuzhou College, Cho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influences of sled towing training on sprint, sports qualities, kinematic parameters and muscle strengths link of lower limb and try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strength and sprint technology.Method: High-speed photography and isokinetic testing analysis was made on 14 male sprinters’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parameters after 8 weeks sled towing training.It was shown that sled towing training coul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30m, 60m, standing jump.It shortened the step time, the angle in knee, and ankle but accelerated the angular velocity, presented the trend of lower leg more curl.It could significant improve extensor and flexor of hip/knee except the 60°/sPT/BW of the knee , as well as the plantar flexion muscle strength.Therefore, sled towing training with appropriate load could improve sports qualities and specific strength.
Key words :sprint; sled towing; sprint technology; segment muscle strength; isokinetic test
中图分类号: G80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0X(2019)08-0082-07
收稿日期: 2019-01-09;修回日期: 2019-04-19
基金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项目“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体系的优化与训练效应实证”(2014B091)。
第一作者简介: 王蓓(1991-),女,河北邢台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通讯作者简介: 谢慧松(1968-),女,四川内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标签:短跑论文; 拖重物跑论文; 途中跑技术论文; 环节肌肉力量论文; 等动测试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论文; 河北经贸大学体育教学部论文;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