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教学改革推进,现阶段越来越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学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易操作的方式在提高学生习作素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素养;思维导图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科所要学习并掌握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农村教师与学生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难关。小学中段处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写话向写作过渡的重要阶段。结合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教学吃力,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仍然不高。由此,思维导图成了习作教学的重要抓手。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兼心里学家托尼·巴赞提出首次的。他认为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是大脑抽象思维的具体表达。心理学表明,大脑对于有意义的形象材料记忆最长久。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配合不同的习作题材,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为习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形象图示,解决了学生思路混乱、片段思维的弊端。
二、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习作
(一)熟练掌握XMIND软件
在课堂教学实践前,笔者学习了思维导图制作软件XMIND。这是一款易操作、形式多样且美观的制作软件,可绘制二维图、树状图、逻辑图、鱼骨图等,使授课教师能直接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互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基于思维导图设计习作教学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包括审题选择(审清习作要求—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借思维导图习作(师生合作编写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口头练习—学生动笔练写)、评价修改(师生点评—二次修改—完整篇章—誊抄习作)三个环节,并以次模式对习作教学展开设计。
1.依据习作要求与特点,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六时,执教者首先带领学生审清本次习作主题及要求,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有特色的景物“介绍一处地方”,继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本单元课文写作思路,相继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逻辑图,回顾按空间顺序习作的思路;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间轴图,复习按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出示《香港,璀璨的明珠》鱼骨图,进一步熟悉按逻辑顺序进行叙述的方式。
又如在教学童话一波三折式的写法时,执教老师和学生共同绘制了《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形象地感受童话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创编铺垫。
整合课文,在审清单元习作的主题与要求之上,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发散思维,以便更好的创作。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思维导图后,教师可直接针对习作主题与要求,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拓宽习作题材。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主题为“想象未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未来世界的事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想象,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在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丰富二级思维导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拓宽了学生习作的题材,使学生习作有亮点且更具条理性。
2.借助思维导图习作。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及习作的体裁选择适当的形式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口头表达练习与交流。这样的形式一方面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减轻了老师教学的负担,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课堂交流提供了辅助,使得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案例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主题为“想象未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未来世界的事物。
案例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校园景物”。
案例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一份导游词。
案例四:人教版四下习作三要求收集资料,谈谈自己动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从学生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见,这样的习作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评价修改。学生经课堂练笔后,教师可展示其思维导图与练笔,围绕思维导图层级结构展开点评,继而提出优化语言方面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二次修改的方向。
课堂上完成了习作的重点部分,那么学生只需添加开头和结尾,就能完成一篇单元习作。这样一来,教师能依据思维导图得知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与习作框架,既提高了习作课堂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家庭作业及教师后续批改的负担,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省心。
三、结论与思考
实践证明,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习作:
1.鼓励教师与时俱进,以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提升教师本身素质,及课堂技术含量,使教育面向现代,走向未来。
2.一改“填鸭式习作课堂”的弊端,借助思维导图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保障学生在习作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3.思考与绘图相结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转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趋凸显。
4.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拓展习作素材,搭建习作框架,从借助支架到自主绘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外辅导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基础教育2017.07(243)
[2]林燕兰.图文结合助力中年级习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3]黄国才.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4]李岩.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06.
论文作者:郑约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习作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单元论文; 人教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