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的大众文化现象_化学教育论文

化学教育中的流行文化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化学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色蓝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当溶液呈金黄色因为碘酸钾,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依旧是周杰伦《青花瓷》耳熟能详的旋律,歌词却已经是化学科学知识,这就是曾经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创造了超高点击率的化学版《青花瓷》,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该化学版《青花瓷》是一位中学化学教师以化学知识为母体,对周杰伦的《青花瓷》的歌词进行改编,并将其引入课堂,受到学生追捧。上传网络后,对这位教师的评价蜂拥而至,沸沸扬扬,褒贬不一。

在此之前已经有人进行了将化学教育中的知识与短信、情书、谜语、笑话等学生喜欢的娱乐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尝试,或幽默诙谐,或新颖独特,一直非常引人注目。

这种将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知识与流行文化的整合,对心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的心灵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和碰撞?这种还未被广泛使用的载体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其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深远的?现在就下结论未免太匆忙。

二、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

流行文化是指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吉登斯就这样定义:“术语‘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从本质上说,流行文化就是广泛流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文化形态。流行文化不是精致的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文化,它的魅力在于其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以《青花瓷》为代表的流行歌曲,还是谜语、笑话等都隶属流行文化的范畴。流行文化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并引入课堂,它们之间都在相互影响。

虽然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但是喜好多变、刺激、新颖生活方式的学生仍在课余时间关注流行文化,掌握时尚动向,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风靡为流行文化在学生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在校园内就经常可以见到有学生在课余时间挂着耳机听着最新的流行歌曲,手头却在做着作业。流行文化在校园内外的广泛传播,一方面使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使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的相互影响加深。

1.流行文化对化学教育的影响

(1)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我们常规文化造成了冲击,它既是对于常规文化的突破,也是一种难得的补充。流行文化作为我们身边发生的文化事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也可能会改变流行文化的进程。流行文化涉及个体的价值观及多样化的个性,又因为学生在认知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加上商业运作的炒作,使学生接触到的流行文化更具复杂性、灵活性、多样性和易变性。

(2)化学教育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化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向高考低头,为了学生能够在高考中“一举成功”,一些不够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仍然渗透在化学教学中,如填鸭式教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再加上题海战术或大负荷量的学习,应付高考不能说是绰绰有余,但却是直接有效。评价体系不改,从学生到教师、家长的功利性就不会根除,这样的教育也只能将学生训练为“考试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就连学到的知识也在不久后淡忘。这样的化学教育,使学生备受摧残,教师身心疲惫。这样的学生即使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也已成习惯,很难再改,尤其是化学教育,学生仍然通过题海来巩固已学知识,应付考评。

最近,人性化教学、生活教育、幸福教育等教育理论的涌现,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学的艺术性、人性化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学生主体性得到学科教学尊重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认知结构特点也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充斥着学生课余时间的流行文化自然也就会受到教师的关注。

(3)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的碰撞

正是由于流行文化在学生中的普遍存在,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寄予的厚望,教师对流行文化不再排斥,反而关注,进而利用。流行文化中的音乐、短信、恶搞等,使学生愉悦感得到满足,教师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爱好,尝试了解流行文化,借此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流行文化时,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亲近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化学教育强调理性思维多些,与文科更多的强调感性思维有所不同,使化学教育更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所以这样的结合更显可贵。以流行文化作为纽带和桥梁,可以有效地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以这种载体进行化学教育,应该说是个创举。而这样的例子在化学教育实践中数量不菲,获得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总体来说,还是用心良苦,益大于弊。

2.流行文化融入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在部分流行文化融合于化学教育后进入课堂,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改编,将已经流行的青少年文化局部改编,改编后将其运用于课堂,寓教于乐,颇受欢迎。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将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知识带进生活,是用别样的方式来娱乐或者表达情感,别出心裁,不仅陶冶情操而且难以忘怀。

例如,用简单的化学元素符号写的这段祝福语:As Sb NaOH Sc;W- Ce Rb Yb;Cf Zn Mg Ir Sb-!

乍一看去,不甚明白,如果以短信发出去可能会误以为是短信乱码。但是当把这些化学元素符号与化学元素名称相对应后,也就是“砷锑碱(氢氧化钠是碱)钪,万(名氨an,W-,也就是wan,所以通‘万’字)铈铷镱,锎锌镁铱天(Sb为锑ti,为氨an,因此Sb-就是tian,也就是谐音‘天’)”。一读就可以意识到是如下的祝福语: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开心每一天!从懵懵懂懂到恍然大悟,其乐无穷,真诚祝福,别出心裁,真可谓是乐趣与祝福的双收获。这样的素材可以应用到化学课堂上,亦可以发给亲朋好友,充分展现化学的别样魅力。

凡此种种,琳琅满目,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与青少年流行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化学有充分体现自己学科特色的顺口溜、短信祝福、谜语、歌曲。在形式上也不仅限于文字一种,有图片,有视频,图文兼备,声情并茂。传播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除了课堂中师生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呈现外,通过短信、E-mail、视频传送等也成为师生日常生活娱乐与传递美好祝福的一种方式,得到的认可度也日趋增高。

三、由流行文化引发的思考

1.理论视角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流行文化融合于化学教育需要多维视角分析。中学的化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从化学教育的内涵(化学知识的教育、化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精神的教育)可知,化学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通过流行文化可以记住一些科学知识的只言片语,但是科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就需要用比较复杂的形式呈现。科学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描述科学调查,获得证据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包括观察、解说、预测、评估等,化学课程提倡化学教师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指导的自主活动中巩固已知、获得新知。而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在化学教育中要求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方面。可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学习,要在过程中逐步习得、逐步提升。

将流行文化融入化学教育仅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之一,对于化学教育完整目标的落实,流行文化作为策略之一就显得势单力薄,要与其他方法并举,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可操作性视角

人具有娱乐的天性,将两者成功整合源自于人娱乐的天性。如果化学教育失去了愉悦性,容易失去学生的认同。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教育的认同,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下工夫,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一系列的快乐而非乏味的说教。将看似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与轻松愉快的流行文化相结合,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记忆科学知识的效率。

例如,盐类水解规律口诀: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由X定。

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记忆更快,存储时间更长,且不容易混淆。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因为知识难记忆而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或信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给课堂带来生机,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人性化。可见,流行文化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以及维护科学的意识也应受到重视,比如,曾几何时在网上流传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面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中认识了硫黄,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的口号是一天一杯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的口号是一天一杯奶,震惊一个民族。

如果将这段话进行分析,学生可以看到民众对化学及其意义的理解。普通民众对于化学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很多人认为日常生活受到威胁是化学造成的,其缘由就是化学产品造成的恐慌,比如,造成白色污染的是塑料袋、增加粮食产量但可能致癌的农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利昂等。这些化学产品是化学家艰辛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化学家的汗水,其中渗透着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至于产品用途取决于其性质,具体的应用更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们的使然,比如三聚氰胺的使用。化学家不可能制造出只有益处的化学产品,在每个产品生产出来的时候都是中性的,只在被具体应用的时候才显示出了它的利弊。而且,化学为人类生活的提高和改善作出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人类今后的生活也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所谓的化学产生的问题可能仍然要化学来解释、解决。长久以来,普通民众对于化学的误解已经很深,一方面需要普通大众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认清化学的利与弊;另一方面也需要化学家们澄清曲折、解开误会,促进化学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这种结合形式与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流行文化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所需要的人文素养学生和教师普遍能够达到,因此,教师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就能找到化学教育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而学生只需根据个人需求和个人兴趣进行适当的创作即可。此外。教师应关注流行文化并将自己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中,再加之叠章、押韵以及句式的整饬和科学知识的集中凝练,就可以制作出能产生铿锵和谐感的流行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结合体。这种理想的结合体具有人文的“善”的特质,在千篇一律的文字表达形式下呈现出其新颖性。用流行的形式进行创作,将其应用于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此外,科学知识本身就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将其回归生活也是教育的主旨之一。

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以其主动参与性、崇尚自我及容纳多元个性为特征,符合新时代、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为化学课堂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合理利用。

3.深层次思考

(1)化学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到探究式,“基础课”从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教学活动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这都说明化学教育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而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的融合也正是化学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之一。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相结合是顺潮流而为,我们可以看到其可取之处,尤其是这种表达体现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真”与“善”的结合,实现了“美”的境界。

从流行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流行文化在内容、形式与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与世界接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结果,中国流行文化也融入了世界流行文化的潮流。化学教育也应努力让自己的内容变得饱满,形式变得多样,传播变得快捷,与国际化学教育的进行相一致。从流行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学生的阅读方式更为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本,声音和图像也成了学生的阅读方式。在化学教育中,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以往纯文字的说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审美和阅读的需要,我们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穿插声音和图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中声音和图像的优势,借此创设一个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知识是一个必然趋势。作为化学教育的科学知识虽然是相对稳定的,在短暂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但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知识必然会变得充满活力,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更强,这就要求化学教育的重点也要发生适当的倾斜,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教育理论的变化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从以驯服为特征的灌输式教育到现在以人为本的探究式教育,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化学教育要想不被时代抛在后面,就必须紧密关注时代的变迁,从各家言论中汲取有益因素,使化学教育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个别人看来,将化学教育与流行文化融合充满了世俗性和随意性,我们承认这种缺点的存在,但同时更不能忽略它们融合后的显性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科学在不失其严谨性的同时,更加亲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愉快。应该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与化学教育的融合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因为过分关注流行文化而影响化学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而博采百家之长的举措,目的在于服务于化学教育。

(2)化学教育是关注学生的教育

在本世纪之前,化学教育中就有流行文化的身影,如,前面提到的手机短信、顺口溜等;而在本世纪,流行文化在化学教育中因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而受到重视。透过流行文化,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比如,学生的手机铃声,学生在选择手机铃声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个人品味、对旁人和自己的态度,而且还把个人部分的内心世界展现在公众面前。在化学教育中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心境,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有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教育容易使学生分层化,而根据教育新理念,现代化学教育应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实际教学中很难在每节课上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但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意识形态,比如,透过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关注点、关注程度,合理应用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中有利因素,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结构,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教育不是要迁就流行文化,而是通过学生关注的流行文化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与化学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化学教育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标签:;  ;  ;  

化学教育中的大众文化现象_化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