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新视野系列述评(上)_科学论文

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新视野系列述评(上)_科学论文

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新视野丛书(第1辑)”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丛书论文,新视野论文,科学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2月推出了10 种被何作庥院士撰文称作“近年来少见的、选题新颖的著作”的“新视野丛书”(第一辑)。

这套丛书由朱光亚、张玉台、张岱年、倪维斗任顾问,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曾国屏、刘兵、刘华杰、杨君游主编。丛书《编者的话》中开宗明义:丛书“将致力于发表有强烈时代感的新学科、新理论、新思想以及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新观察、新研究和新思考”。毫无疑问,新的学科、新的理论、新的科学技术及其衍生的方法论,迫切需要人们了解、掌握、检验、扬弃、改进,并发挥其社会文化建构的作用;然而,如何把它们尽快地推向并普及于社会,却是颇值研究和探讨的。“新视野丛书”对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其一,丛书以“促进文理相通、科教兴国、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为编写宗旨”,“注重严谨学风和活泼文风的统一”,这使得推广和普及成为可能;其二,在对新学科、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介绍与研究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热点课题,充分开掘其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价值;其三,丛书采取“集束型”的编辑方式,亦即每辑按内容和课题的方向分成几个有类关系的单元,而每一种又是完全独立的专题研究,这既保证了丛书的新颖性、前沿性,又可使丛书从众多同类同专题的研究成果中优中选优。可以说,丛书为寻求科学前沿与社会前沿的最佳结合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丛书第一辑可分为三“束”。第一“束”两种,是对具有科学前沿性的新学科、新理论的介绍、研究,并揭示其对于社会文化的衍生性科学价值。《浑沌之旅——科学与文化》(刘华杰著)系统介绍了当今热门的非线性科学中颇有影响的概念——“浑沌”的内涵、理论体系及其科学文化价值。《分形——大自然的艺术构造》(汪富泉、李后强著)结合大量图形展示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分形景象及计算机对之的仿真图景,详细讨论了“分开”这曾被称之为几何学中的“怪物”在天文、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乃至语言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揭示了分形艺术的社会文化学意义。

第二“束”四种,重在展示科学理论的新发展及对其演化规律的新探讨。《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吴彤著)引用中外大量科学实例,比较了科学演化中“自组织”与“被组织”的优劣以及二者的转化,并分析了“自组织”理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350 年历程——从费尔马到维尔斯》(胡作玄著)通过描述数学大师们对悬置 350年的费尔马大定理的攻坚足迹与风采,展示了它给整个数学界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而且,其中蕴含的科学的、哲学的方法论思想,对解决社会学方面的复杂课题,也有着普适性意义。《传统与后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董光璧著)从时代的转折与传统的回归、中国古典哲学的重建、科学近代化中的文化冲突、科学规范与社会规范的协调等专题进行研究,令人信服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儒、《易》所显示的科学精神的后现代意义及中国古老文化中所具有的恒久性科学风骨。《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刘兵著)探讨的实际是科学哲学问题。作为国内第一部科学编史学研究专著,本书在广泛占有国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在给出了多种科学编史工作模式的同时,论述了编史的科学性原则。由于其讨论的是一般科学史(学科史)编写的科学性问题,因而,它无疑会给史学界、各学科史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和理性之风。

丛书的第三“束”共四种,基本上是对关涉国计民生的新科技或社会热点课题的新观察、新思考,而且在充分介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的生产、生活现实提供了新对策,并在整体上辐射出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灵捷制造——21世纪的生产和管理战略》(罗振璧、周兆英主编)通过对美国面向21世纪制造战略的跟踪研究,对我国的生产、管理给出了系统的、可操作方案。《开拓市场——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何国祥著)在对有关课题与现实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着意突出的是高技术产品营销的有效策略、方法及理念。《汽车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曹南燕、刘立群著)不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汽车有关的知识与其对人类文化所带来的变革,而且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策略;同时,作者又从社会综合效应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文化思考空间。《信息高速公路——面向未来的震荡》(严康敏、赖茂生著)既描述了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又探讨了中国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所应采取的策略。

综上所述,“新视野丛书(第一辑)”有如下明显特征:科学技术及其理论的实践作用及方法论意义;时代的前沿性、未来感及国计民生热点课题的研究与对策;科学技术显示的普遍的文化意识与社会文化价值;探寻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支撑。

(“新视野丛书(第一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次,1997年6月1版2次)

标签:;  ;  ;  

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新视野系列述评(上)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