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调查的回归--兼论国有企业改革_国企论文

重庆调查的回归--兼论国有企业改革_国企论文

重庆调查归来——四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久前,我到重庆市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作了专题调查,这里谈谈了解到的主要情况和一些个人的想法。

一、关于总的印象

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较集中。全市有国有工业企业1142户,其中大中型企业270户,在重庆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利税分别约占全市工业的71%和48%。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强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涌现了一批效益比较好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如嘉陵摩托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重庆国有企业还存在很多困难,整体经济效益水平比较低,相当一批国有企业缺乏活力。1994年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55.7%(今年以来又有所上升),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这两个方面的指标均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来,重庆市国有企业虽然由于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而充满了希望,但要真正把它们搞好搞活,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还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和非常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抓大放小”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重庆市比较早地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这同中央最近强调的集中力量抓好大中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小型国有企业,以便从总体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的方针是相吻合的。据介绍,重庆综合实力最强的50家国有工业企业在单位数量上只占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0.7%, 但其工业增加值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的48.4%和90.6%,人均创造的税利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9.4个百分点。重庆市认为,只要抓好这50家企业,就会扭转目前的困难局面,对于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和正在采取许多改革措施,并已开始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我在调查中同重庆的同志交换意见时,曾提出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时应防止把这个方针简单化地理解为“小企业卖掉,大企业股份化”,以避免被私有化思潮及其影响钻了空子。我的这种担心并非针对重庆市的情况说的,而是基于这样一些情况提出来的。一是,某些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要大大压缩国有经济,认为不必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字面上不讲私有化而实际导向私有化的主张和做法,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至今并未真正根除;二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包括通过种种不规范的股份化做法而导致的流失,至今不但尚未根本解决而且还在发展;三是,前苏联或现今的俄罗斯所实行的“私有化”,在他们那里就被经济学家们概括为“小企业卖掉,大企业股份化”,因此而带来的后果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我认为,在我们执行“抓大放小”的方针时,对此提高警惕是完全必要的。当然,我但愿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杞人忧天”。

经与重庆市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同志们认真讨论和交换看法,大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明确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执行“抓大放小”的方针,目的应该也只能是为了从总体上更好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更好地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这对于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地集中力量抓下去,采取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地抓下去,牢固树立信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在必须下大力量抓好的重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选择上,不能仅仅简单地看企业目前的规模和效益,而应当树立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地区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结合企业的活力、负债情况、发展潜力、产品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来综合考虑。三是对于国家下决心要重点抓好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固然应当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在注入资本金、技术改造、外贸经营、国内外融资、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授予它们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促进它们通过改革率先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弃粗放经营的老路子而走上集约经营的新路子。四是省以下地方政府除了要配合中央和省一级政府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外,还应当认真地、积极地探索搞好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途径。五是由于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实际困难,国家在为它们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包括在信贷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进一步放开放活小型国有企业管理决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卖掉拉倒,这股风绝对刮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重庆和其它一些地方的情况看,对于国有小型企业也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一是扶持壮大一批。对一些产品有市场、经营管理比较好的小型国有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使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二是通过国有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一批。比如嘉陵摩托车集团在全国就带活了 300多家中小企业,在重庆市就有198家中小企业为它生产配套产品。 三是通过优势企业兼并、联合一批。到今年上半年为止,重庆市已有264 户企业被兼并,效果都还不错,兼并方共承担债务15亿元。兼并方既有本地的优势企业,也有外地的优势企业。在兼并过程中,市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协调有关政策,但不具体干预。对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各有关方面都能从大局出发,相互支持,使兼并顺利进行。四是承包、租凭、托管一批。对于那些主要由于管理水平低造成效益不好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在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采取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五是剥离分立一批。对难以从整体搞活的小企业,将部分有效资产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在合理承担相应债务的前提下组建新的法人实体。如果采取了以上一些办法仍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或资不抵债,则可以依法破产一批或拍卖出售一批,但这在我国大量的国有小型企业中只能占极少数。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论,不可将两者任意分割。如果是针对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资产的价值形态不大重视,从而强调加强价值形态的管理,以利于国有资产存量的盘活和重组,这当然是对的和很必要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重视价值形态而不重视实物形态。如果作为实物形态的生产性国有资产都卖掉了,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即使国家手里还掌握多少万亿元的资金,国有资产将从此无法增值保值,那还谈得到什么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呢,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可言呢?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还必须强调,对于出售国有企业所得到的资金,决不能用于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用于日常开支,应当单列帐户,重新投资于有效益的行业或企业中去,以形成新的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三、关于发展壮大企业集团

这个问题同前一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改革发展壮大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搞好搞活我国整个国有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重庆市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50家企业为依托,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联结为纽带,采取联合、兼并、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发展跨行业、跨地区、产品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已先后组建了以庆铃、长安汽车、嘉陵、建设摩托,重庆钢铁,四川仪表等企业为核心的27个企业集团。目前嘉陵摩托车集团已成为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量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在世界摩托车行业中排名第四。这些企业集团都是由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的。它们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重庆市、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积极发展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它们的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集团。与外国相比,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还是很小的,缺乏足够的实力。在1994年被评为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我国一家也没有。 去年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为12986.1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1527亿美元,还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1576亿美元)。因此,如何增强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实力,提高它们的竞争能力,的确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组建企业集团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倡导,牵线搭桥,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但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搞“拉郎配”,决不能使企业之间的兼并和联合这样的经济行为变成行政行为。二是要正确处理企业集团紧密层、半紧密层与松散层成员之间,母公司、子公司与参股公司之间,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实现高效益的运行,只有这样集团才能越办越有活力。

四、关于加强企业管理

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管理,以管理的不断加强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也是关系到企业改革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重庆调查期间,听到或看到的很多事例都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根据重庆一些管理得比较好的企业的经验,要抓好企业管理,对以下几个方面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把企业管理的目标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嘉陵摩托车集团公司认为这种指导思想既继承了我党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与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理论相符合,是搞好国有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法宝,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为此,必须尊重企业职工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真正从企业实际工作上和制度上而不只是形式上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必须使管理成效与职工利益相结合,使职工成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受益者,形成职工接受管理、参与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纪律严的职工队伍。只有这样,加强企业管理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功。

二是领导班子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管理。抓企业管理,厂长经理责无旁贷,但搞好企业决不只是厂长经理的事情。凡是管理搞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党委与行政领导不搞“中心”“核心”之争,大家都围绕抓好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这个中心,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三是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在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组织体系;以成本、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以及以占领市场、开拓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等。

四是要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重钢等企业逐步建立了“资讯供给和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并与生产、经营中的过程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了多层次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五、关于企业的技术改造

重庆有一半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建国初期或建国前建立的老厂,国有企业的设备大多为60—70年代水平,在106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属于国内七、八十年代水准的还不到20%。面对这种情况,它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技术改造,这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不待言。根据重庆以及其它一些地方的实践,要搞好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需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对于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政府部门应当支持,但不应直接干预,要使企业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主体,尤其是包括大量加工工业在内的竞争型建设项目,应由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通过市场自主筹资、建设和经营,所需贷款由银行自主决定。

二是采用先进技术与采用适用技术的关系。企业搞技术改造当然要选择比较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但也不是越先进越好。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既采用花费投资较多的先进技术,也要采用花费投资较少和能够较快提高效益的适用技术,两者同时并举。从指导企业技术改造的角度来看,应当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情况分类指导,有的可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一步到位;有的则要通过多次改造,逐步提高和达到先进水平。

三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从企业来说,搞技术改造当然应当尽力而为,尽快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但也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技术改造的规模不能超过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有不少企业由于在技术改造中一次性投资过大,负债过多,无法及时收回投资而背上沉重的负担,从而使企业难以继续生产经营。这方面的教训也要注意认真吸取。

四是即期市场需求与未来市场需求的关系。企业搞技改,既要考虑目前的市场需求和收益,也要考虑未来市场的走势,提高预见性。有些企业就是由于技改项目选择不准,没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当项目建成后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结果产品不适销对路,大量积压,使企业陷入了无法维持下去的困境。

另外,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普遍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而实际上难以满足。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进行,同样不能急于求成。

六、关于分流企业富余人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富余人员。据介绍重庆全市大约有富余人员30万人,仅重钢一个企业就富余两万人。国有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必然要求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事业的职能。如何使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事关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还很大,如果把企业富余人员一下子都推向社会,势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国有企业改革也就会面临很不利的外部环境。因此,还必须严格控制企业向社会排放富余人员的速度,坚持企业内部消化与社会安置相结合,并且以企业内部消化为主。在这方面,重庆有一些企业创造了比较好的经验。如重庆钢铁公司近年来围绕精干主线,将辅助性单位分离出来,按照“搭设新戏台、开发新产业、创造新财富、体现新价值”的思路,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成立了11个独立法人实体,已分流职工1万多人, 同时将自办的社会事业部分剥离出来开展多种经营,又分流人员6000多人。重庆万得福食品有限公司是六十年代成立的一个老厂,企业富余人员比较多,企业亏损严重。在深化内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发展生产,开拓多种经营安置部分职工,另一方面鼓励职工自谋职业。他们规定凡是自谋职业的职工,依然算是企业职工,企业给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到退休年龄回公司退休,这样就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有1200多人离开了公司,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在安置富余人员的同时,针对企业缺乏管理技术人才的情况,先后引进1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 现在他们都已成为企业的领导骨干。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这个企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终于扭亏为盈。

当然,一些在企业内部实在无法消化的富余人员,只能由社会来安置。为此,必须深化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社会保险体系,为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像重庆等老工业基地过去长期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老企业比较多,完全依靠自身解决社会保险困难较大,他们建议能否搞一个全国性调节基金,用于调剂地区之间的资金余缺平衡。这也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

七、关于为国有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的问题

我这次在重庆以及过去多次在其他地方的调查中,地方和企业的同志都强烈反映,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国内许多非国有企业采取种种不正当甚至非法的竞争手段,大量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和蒙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国公司、财团和外国垄断资本进入我国,其竞争目标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和我国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并通过如低价销售、先送后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促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有些国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有的已被打败,由外商收购或取而代之;有的与外商合资,由外商控股,生产外国产品;有的仍在苦苦支撑,但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一些行业如食品、医药等,外国商品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30—40%),一些行业外国商品已占领大部分市场,如感光材料(胶卷)、洗涤用品(洗衣粉)、计算机、移动电话等。在饮料行业,我国原有八大饮料厂,现在除健力宝外,其它的包括四川的“天府可乐”都没有顶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咄咄逼人的攻势,或者被迫合资,或者改为生产可口可乐等外国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金属加工机床市场之一。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却从1991年的62%下降到1994年的40%,进口机床已从1991年的5.11亿美元激增到1994年的20.61 亿美元。这种情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这就是在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保护并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利用外资,提高对外开放的效益和质量,在中外合资、合作中,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上述形势有利于它们在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并且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这种带有根本性意义的积极因素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但对它们所处的两头受挤的窘境和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也不能视而不见。对此,地方和企业的许多同志建议国家应采取必要的综合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一是要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运用国际经济通用规则,合理、适度保护国内市场,限制高档消费品的进口,特别是严格限制国内已能生产的大众消费品和机械设备(性能与外国产品差不多)的进口;三是尽快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一些重点行业应严格限制外商通过收购、兼并国有骨干企业进行控股;四是大力扶持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名牌产品,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参与国际竞争;五是大力宣传国货名牌产品,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形成以使用国货为荣的社会风尚。

标签:;  ;  ;  ;  ;  

重庆调查的回归--兼论国有企业改革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