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理论实验的概念与实践_教学理论论文

课程与教学理论实验的概念与实践_教学理论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09)02-0008-05

一、为什么开设课程与教学论实验

(一)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切呼唤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双重发展。由于“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本体性问题,[1]因而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

但是,在当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严重缺乏专门培养这些实践技能的课程。而且,本应培养这些技能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其一,这门课的定位是理论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其二,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基本还是教师讲授,在教师教讲义、学生背讲义、期末考讲义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其三,即使教师想组织一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活动,也会由于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作罢。然而,学生掌握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相应的实践技能。随处可见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习了林林总总的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过程的学说,但是在实习时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与优化教学过程。类似这样学习了课程开发的知识不会开发课程、学习了教学方法的知识不会灵活择用教学方法的现象,实是对教师教育现状的辛辣“讽刺”!

鉴于此,超越“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习=合格教师”的传统培养模式,创设旨在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课程与教学论实验课,进而建构起“校内理论学习+校内能力培养+校外实习=合格教师”的新型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响亮地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切呼唤。

(二)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期待

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而且要善于在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班级和课堂的具体情况,创生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更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新课程。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比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等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使之形成最具教学效能的有机组合。显而易见,只有当教师具备较强的甚至是高超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才能达成这些目标。

与这种现实期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职前教师教育并没有相应的举措来专门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这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在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的。虽然在行政层面上没有积极推进这两种改革的“合流”,但是我们应当发挥教师教育者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神圣的专业责任感,积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与“充足后劲”。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专门培养学生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的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就应运而生了。

(三)彰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

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常见的现象。比如,《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的“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一节,涉及永恒主义、生命—实践教育学等中西方教育哲学流派。[2]学生说:“这些内容除了应付考试,别无他用”,学习起来也是应付了事。对此,教师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感叹世风日下,认为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不喜欢高深理论,只喜欢肤浅的、能带来感官快乐的东西;二是向学生反复强调,这些知识工作之后肯定用得着。第一种做法只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倦怠和学生的厌学情绪。第二种做法也很难收到满意效果。斯格普(Skemp,R.R.)曾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数学)早已广泛被人们承认为科学、工艺、商业和跻身各种专业的基础工具。这种目标会导致成人热衷于数学;但对于初步接触数学的幼龄学生,却是遥不可及的。”[3]同样的,对于刚刚接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很难对太遥远的收获产生兴趣,因为他们无法看到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直接关联。

可以说,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空白区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而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可以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提出课程与教学理念,要表述培养目标,要设计教学方法……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比如,要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就必须深入把握已有课程与教学理论所渗透的理念。在实验课上,曾质疑“课程与教学哲学基础”有用性的一名学生,根据“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结合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理性分析、缺乏感性点染的实际情形,提出了“感性语文”的理念。他在实验报告的自我评价一栏写道:“现在我对理念的阐释比较肤浅,以后需要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争取将理念阐释得更好。”这名学生后来主动要求重写关于理念设计的实验报告。他说:“我又看了一些资料,觉得可以将理念阐释得更好!”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习表现,在整个实验课教学中比比皆是。可见,通过“课程与教学实验”,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价值,“切身”地体会到了这些理论知识是从事实践工作不可或缺的支撑。

二、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实验

(一)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基本定位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是一门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的实验课程,与课程与教学论这一理论型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能的关系。这一实验课程在性质、理念与目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从性质上看,这一课程是实验室情境与自然情境相结合的现代实验。首先,它是“实验室情境”与“自然情境”相结合的实验。我们不把它局限在实验室中,而是把它与学校活生生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开发出课程、设计出教案后,要去学校现场进行实施。其次,它是“现代”实验。这门课程的开设,以我们建成的“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室”为平台。实验室配备了无线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便捷地查找各类中外文文献,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该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让学生掌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而形成综合性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

(二)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基本定位特别是课程目标之后,需要确定能够有效实现目标的内容。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我们主要以“大课程观”作为理论基础。在大课程观看来,课程包含教学,是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课程评价循序组成的有机连续体。[4]基于此,这门实验课程的试用内容主要由三大板块19个主题构成。三大板块,指课程内容大致归属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课程评价这三部分。19个主题,指课程内容包括下列19个子实验。

(1)实验室使用基础。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室的各种资源与使用方法。

(2)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提炼与设计。让学生了解形成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形成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尝试提炼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并对其进行阐释。

(3)培养目标的设计和表述。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具体化;熟悉设计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熟悉表述培养目标的常用方法;尝试根据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

(4)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熟悉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熟悉表述教学目标的常用方法;尝试根据拟定的培养目标,确定某一课时或某一微型课程的教学目标。

(5)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让学生掌握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尝试选择能够实现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

(6)课程组织设计与开发。让学生掌握课程组织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能够将自己选择的课程内容加以科学的组织。

(7)微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微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能够针对自己开发出的微型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教学过程。

(8)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掌握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课时教学过程。

(9)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掌握微型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常用方法;能够针对自己开发出的微型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教学方法。

(10)课时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掌握课时教学方法设计的常用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课时教学方法。

(11)创新型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型教学方法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尝试进行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设计。

(12)测验与试题设计。让学生掌握测验与试题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能够科学规范地设计出测验与试题。

(13)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让学生掌握进行表现性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表现性评价。

(14)创新型学习评价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型学习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尝试进行创新型学习评价的设计。

(15)教师教学评价设计。让学生掌握进行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教师教学评价。

(16)完整微型课程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在进行以上多个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课程方案设计。

(17)完整教案的设计。让学生在进行以上多个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完整的教案设计。

(18)微型课程的教学实施。让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出的完整微型课程方案,进行现场实施。

(19)微格教学。让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出的完整教案,进行现场实施。

三、怎样开设课程与教学论实验

(一)制定课程方案

开设课程与教学论实验,首先要制定课程方案,事先对如何开设这门课程进行规划,并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便形成课程开发思路,保证课程开发组的成员各司其职。从基本结构来看,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平台、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对教学实施的规划、对课程评价的规划以及成员分工等。

(二)创设课程平台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需要一定的平台。基于这一课程的性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平台创设。第一,建立专门的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很早就创办了课程实验室,目前各州及其学区普遍设置课程与教学实验室。我们借鉴这些经验,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纸质的、多媒体的和数字化的中外文课程文件、各科教科书以及多种课程与教学参考资料,并配备了无线上网的电脑。它不仅是师生课堂教学的场所,而且每个晚上也对外开放,让学生在这里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实验室也具备微格教学的功能,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微型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第二,开辟共享的网络空间。由于我们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已经建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网络课程。依托此网络课程,我们专门开辟了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网络空间,包括课外师生交流讨论的空间、优秀实验成果分享的空间、意见反馈的空间等。第三,寻找定点的实验学校。让学生有机会去学校现场实施并检验他们的实验成果。

(三)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技能,必须以系统的课程与教学知识为基础。但是,仅仅向学生呈现这些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作为有力支撑。比如,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不能只向学会传授有关的原理性知识,还必须呈现一些提炼与阐释得非常好的理念供学生参考,出示一些提炼与阐释得不好的理念供学生批判。这样,才能让学生积累起生动的感性认识,既明确探索的方向,又避免可能的误区。我们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既有文本类的,包括课程开发案例、教学实例、经典教案、名师教学经验;也有录像类的,包括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名师教学经验演讲实录;更有课程开发组成员深入学校现场,通过访谈校长与教师而搜集到的一些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实际问题。

较之“空洞”的理论传授,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在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技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调研搜集到的那些实际问题,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如此,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显示出我们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实践技能。

(四)编写实验讲义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在国内尚属首开,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选用,为了让学生有章可循,我们投入大量精力编写了与每一个子实验相配套的实验讲义。实验讲义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六方面。(1)实验目标。让学生清楚本次实验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2)实验时间。确定本次实验的课堂教学时间与课外交流时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每周一的两课时,课外交流时间一般是本周内的所有可利用时间,师生酌情安排。实验报告要求本周五上交。实验指导教师在周末逐一评改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的优点与不足,于下周一上课时反馈给学生。(3)实验原理。主要呈现本次实验需要运用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我们的经验是,表述原理要注意两点。一是富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一看这些原理,就明白应该怎样去进行实验。比如,“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提炼与设计”这一实验的原理,可以表述为: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理念?课程与教学理念有什么作用?怎样形成课程与教学理念?二是简洁。讲义中,只需简明扼要地提示本次实验需要用到哪些理论知识,一般学生都会主动去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有的学生还会搜集许多其他文献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4)实例举隅。列出一些优秀的实例,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活生生”的示范,避免学生堕入“五里雾”而感到无从下手。同时,也列出一些差强人意的实例,提醒学生注意避免陷入这些误区。(5)实验过程。制定出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达至实验目标。(6)实验技巧。技巧能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就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呈现如下技巧:从现实生活中抽取理念,从哲学理论中演绎理念,从文化学和社会学中挖掘理念,从心理学中延伸理念,以及从课程与教学理论中生发理念等。

(五)进行教学实施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教学实施,主要采用合作活动学习的方式。合作活动学习,是通过合作式的活动和活动化的合作,使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经验并建构知识与经验的意义和价值。[5]一般来说,实验课上学生在学习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例举隅之后,首先独立实验,得出初步的实验成果,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质疑、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学生根据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实验成果的改进与完善。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经常到下课时学生们谈兴正浓、意犹未尽。为了将合作活动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我们每个晚上都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这里继续进行合作活动学习。同时,我们在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中,专门设计与开发了“教学互动”系统,开辟出“留言栏”和“课程论坛”等模块作为师生课外交流的平台。

(六)落实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和课程质量评定两大部分。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是单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这样导致许多弊病。比如,有的学生实验技能较差甚至不做实验,却“借用”现成的材料骗取优良成绩。为此,我们试行的评价体系是:实验成绩由课上操作成绩(占2/10),课下交流成绩(占2/10),实验报告成绩(占3/10),现场实施成绩(占3/10)四部分综合而成。

对课程质量的评定,主要用三种方法完成。一是通过师生面谈、发送邮件、BBS交流等方式,搜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信息。二是每次实验完成之后,请学生填写“学生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五级量表,内容涉及实验目标是否得当、实验原理是否有用、实例举隅是否贴切、教师引导是否到位、实验收获是否满意等。同时,设置“本次实验课值得肯定的两点”与“本次实验课需要改进的两点”这两道开放性题目。三是期末以“给实验指导教师的一封信”为题,让学生自由撰写“无约束短文”,使学生不受课程开发人员预设框架的束缚,畅所欲言,将心中最想说的话说出来。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开设,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一条“课程创新”的路子。但是,我们的构想和实践还是初步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一起来进行探索、建构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8-05-10

标签:;  ;  ;  ;  ;  

课程与教学理论实验的概念与实践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