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颈性眩晕治疗进展论文_胡,刚

中医对颈性眩晕治疗进展论文_胡,刚

武汉第八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0

【摘 要】随着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对颈性眩晕的治疗获得了重大突破。在治疗剂型、治疗途径上,中医均具有其明显的临床优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医;颈性眩晕;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15-01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主要因患者颈部外伤或退变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到前庭平衡器官的供血、供氧所引发。颈性眩晕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并伴有颈部不适感。中老年人群是颈性眩晕病的主要发病人群,需加以关注。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就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进展进行分析。

1 中药治疗理论研究

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性眩晕的致病机制尚未统一。但部分学者指出,颈性眩晕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进而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及本体感觉功能紊乱。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调节神经兴奋性与改善体液因子致病等方面。随着中医学治疗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途径变得多样化。

2 中药治疗给药途径研究

在中医的迅速发展下,中药给药途径丰富多样。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中药途径主要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两种。而内治法又分为口服汤剂、成药、穴位注射或静脉给药;外治法分为膏药或药膏外敷,中药热敷、中药塌渍、中药熏蒸、汽化热疗、中药透药、中药离子导入及灸疗等。

3 单味药、药对运用研究

天麻、葛根、白芍、天麻合钩藤等单味药物与药对在颈性眩晕疾病中已获得了一定运用,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了上述药物的治疗依据。其中,天麻对降低血管阻力、促进脑血流效果显著,并伴有一定的程度的镇静与消炎效果,可有效预防眩晕。葛根对改善微循环及心脑功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有效解除血管痉挛,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白芍同样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并可达到镇痛、抗炎的效果。药物天麻合钩藤药可降低患者血管阻力,扩张血管,同时具有降压及扩张血管的作用。若将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4 传统中药组方加减的治疗运用研究

传统中药组方中,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剂方包括八珍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在传统剂方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给药途径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如当归补血汤与穴位注射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等。同时,临床上也可使用中成药治疗颈性眩晕,如颈复康颗粒等。除此以外,部分学者还通过自拟中药组方治疗颈性眩晕,如颈眩方、活血定眩丸等,上述剂方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5 中药提取物注射液的治疗运用研究

中药提取物治疗可分为单一中药提取物治疗与多种中药提取物治疗等。其中,刘俊逸曾以单一的刺五加提取物治疗颈性眩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资料显示,其调查治疗有效率高达93.3%,其中刺五加主要具备促进血液循环及镇静安神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丁砚兵等也曾以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颈性眩晕,其主要作用为改善患者微循环。李云峰等以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动脉,亦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多种中药提取物治疗颈性眩晕亦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范涛等以红参、黑附片等提取物(参附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其中红参可补血益气,黑附片可温阳固本,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孟娜林等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不同中药提取物注射剂联合使用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陈洪云等以参麦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脑组织抗缺氧化治疗,可达到增加患者脑组织抗缺氧化能力,促进患者脑神经细胞的修复。此外,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或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同样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还有中药提取物制剂配合其他中药法进行治疗,如杨阳等以复方当归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6 中药干预治疗评价指标研究

中药干预治疗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中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其主要评价指标是指患者治疗后TCD变化、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血液黏稠度变化、血浆内皮素变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与神经肽Y变化等。相关报道指出,缩血管ET与舒张血管的CGRP是造成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其中,神经肽Y作为高效缩血管因子。是引发患者血管活性因子之一,其在疗效评价指标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数据表明,中药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7 小结

中医治疗具有剂型丰富、给药途径多等临床优势。随着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上关于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使得中药治疗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临床上对于中药干预机制与疗效评定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可见中医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优势。笔者认为,我们需以现阶段的中医治疗发展为基础,并重视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干预机制的研究,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充分掌握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规律,使得患者在后期获得更系统、更细致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吉克春农.中医正骨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3):299-300.

[2]申坚.卧位牵引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报道[J].北京中医药,2008,27(8):641-642.

[3] 殷浩,刘献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1):61-63.

[4] 黄丹奇.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21-2

[5]申坚.卧位牵引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报道[J].北京中医药,2008,27(8):641-642.

[6] 潘冰雪,罗孟兰.颈性眩晕病人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25):2351-2352.

[7] 苏丽雅,谢兵,范志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59-3560.

[8] 楚福明,刘亮.中医疗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94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873-875.

论文作者:胡,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中医对颈性眩晕治疗进展论文_胡,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