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分析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通过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可以将数字城市、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进行融合,满足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及发展需求。但是,在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虽然很多城市提出了智慧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但是对智慧城市的认可度相对较低,主要是智慧城市发展中受到技术、物质等多方因素的限制。因此,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应该逐渐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通过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责任化、使命感的强调等,明确生态道德的评价机制,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充分满足当前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及规划需求。
1智慧生态城市的定义
“智慧生态”新型理念推行时间尚短,这就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深刻认识到它的本质,思想也就存在相对的偏差,这就与题目中的“智慧”一词背道而驰,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发展意义。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保留原来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从物质、技术角度上进行概括,这就导致理解出现些许偏颇,并没有全面认识,甚至不了解“智慧生态”这一体系中所蕴含的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根本所在,这一现象屡见不鲜不免让人觉得遗憾。智慧生态城市是在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的智慧城市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两者作为一个同等重要、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推进,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为核心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宜居城市。一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以过分强调规模和速度,以大量掠夺自然资源、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现在,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减少、枯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日趋加剧,各种垃圾等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侵占,自然环境早已不堪重负,并开始出现各种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智慧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为改变当前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推行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在推进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使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高效、便利的同时,将对自然环境、资源消耗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发掘生态建设和智慧建设的结合点,形成新的产业模式,继续推动自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分析
2.1生态智慧理论
智慧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智慧的理论,就是人们对事物符合生态的观点和生态的规律的结晶,这是人们保障人们正确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在生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是将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有效的结合,城市应用和服务管理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智能运用,实现让人们对人文、地理、气候等等信息的共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形式。生态智慧理论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更加的注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提升城市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高效率转化,从而更好的为城市服务。
2.2公共利益理论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并非是强调实现技术建设,而是需要着重体现公共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合理城市规划建设,使公共利益得到维护,使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保持协调,从而使人更好的适应城市环境。所以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利益理论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实现环境资源协调最大化保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能够完成和谐环境的创造,恰恰体现出了人类建设城市的智慧行为,能够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就采取了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对社会管理重心进行下移,现以社区为基础实现“三级平台、四级管理”体系结构建设,确保网格内的人、物、事、宗教、组织等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协调,确保城市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所以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还应通过科学规划推动城市和谐发展,以便使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此,还要结合当地特点实现城市科学定位,以加强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对消费、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完成合理功能区的划分。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实现各区较好的沟通协调,继而完成和谐发展的特色城市建设。
2.3自律理论
在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要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注重维护城市的智慧特质,对城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行为进行科学的控制,始终保持城市人口的合理化,不断的规范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智慧生态城市的自律性是城市不断发展和优化的重要条件,自律本身是和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道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自律自身的规范,而自律就是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智慧生态城市中的自律就是更好的、长久的维护城市生态和智慧特质不退化的重要因素,智慧生态城市中的自律性就表示城市自身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和自我抑制的机制,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维持的能力。
2.4集体智慧理论
在多个个体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过程中,则会产生集体智慧。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将原本没有交集的个体、组织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则能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智慧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完成对城市生态性的深入挖掘,进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完成城市智慧网络的建设,以便加强城市个体、组织和机构的沟通协作。常州市在新北区规划中,在对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多规融合,在在“一张图”上实现了各类规划叠加,从而在消除城市体制障碍的同时,使城市部门间信息孤岛和资源分散现象得到改善,形成各园区与街道互补、相互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常州市的该种规划,有效完成了城市智慧网络的建设,可以为集体智慧的发挥提供途径。在完成智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将智慧信息流引入环保、科技、商务等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则能在减少城市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同时,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快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
结语
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已经逐渐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长此以往,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环境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作为解决之道,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任重道远,目前理论和建设方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当前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为了展现智慧生态的价值,应该结合传统城市的发展状况,及时转变以往的产业运行模式,通过各项生态发展理念的明确以及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明确,推动智慧生态城市的稳步建设,为当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对于城市管理者以及规划者而言,应该及时认识到传统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文发展理念的明确、顶层设计方案的完善等,彰显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价值,为当前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体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劲桦,吴维.探析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J].科技风,2017(18):131.
[2]常颇.从生态文明角度看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J].中国高新科技,2017(9):25-27.
[3]刘先军.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81-282.
论文作者:宋超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智慧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理论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