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东校区 刘玲
摘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读写迁移是写作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利用语文教学的阅读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并通过对文中的写作方法的点拨,正确地处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二者在同一载体上进行丰富的积累和运用,形成语感和表达交流,学会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法的运用相结合,使二者双向互动。
关键字:高中语文 读与写
在读与写的双向发展中,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更加愿意去写作,不再认为“语文可学,也可不学”,重视阅读,并且喜欢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仅培养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
学习语文又要两条腿走路,除了重视课内阅读的点滴培养,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多阅读作品,多思考。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读书,读好书,并学习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更快地速度去读,去获取信息,提取自己最感兴趣,最为关键的信息,真正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不为单纯的读而读,而应在读中学习别人写作方法,并在写中继续读,为自己补充充沛的后备能源。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美结合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达到提高二者能力的目的,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选择文质兼美的阅读素材。
阅读教学,不能盲目。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能理想提高,只能多做题,题做得多了,见的题型多了,能力自然见长,分数肯定能得到大幅提高。殊不知,题多如海,题是做不完的,搞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倍感疲惫,进而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外,题海战术中,题是没有选择性的,免不了无意义的重复,这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做了大量阅读题时,还得另外进行写作教学,学生倍感疲惫,疲于奔命,哪来的什么学习效率和学习快乐呢?我秉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和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采取了大胆的尝试。我选择了文质兼美的阅读文章,例如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我先把文章给同学们发下去,不说做阅读,也不说练写作,就是单纯的美文欣赏,自由的读,自由的交流,把自己对这片文章的见解真实的、不功利的完全表达出来,然后自己对文章哪里写得好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可以批评作者做的不好的方面,这样,学生对文章有了详细的解读,我才将关于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发给学生,这时,不能再讨论,要独立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动笔,不能口答,看谁写的准确和到位,限定时间,力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成之后,我按高考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现场打分,现场讲解所做问题是否到位,解读是否准确,这就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率,我不主张搞题海战术,做题要有选择,要有代表性,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收获,掌握一类题的答题方法。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题海中疲于奔命。
二、将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本。
文质兼美的文章,不管是从思想性还是写作手法,都堪称典范,因此,这样的文章即可以作为阅读题出现,还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让学生将这样的文章从写作的多个角度去模仿和练习。还是《人,又少了一个》,我将本文的写作手法作为写作练习的目标,学生首先已经深刻的理解了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文章将三年前的一个上进自尊的女人与三年后麻木堕落的乞讨者对比,揭示了社会对底层民众人性的摧残,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学生要把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文章当中,将范文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也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去实践,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参照,学生写作就不再盲目,写作训练可以分部,可以先练描写手法,让学生对班里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然后写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节,让学生之间进行猜测,看谁写的有个性,这样,阅读的深刻理解,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者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彼此互为素材。阅读中的知识就可以转换成能力,同样,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对阅读理解的强化,提高阅读能力。另外,我还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我将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节选给学生,学习里面的语言,其中有一句,形容人来了,狗叫的比较欢,文中写道:“狗叫的像要背过气去!”我将这种拟人的写作手法教给学生反复练习,力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将节选看得很仔细,很投入,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喜欢练习和做阅读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总之,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论文作者:刘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学生论文; 文章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学年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