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that RPH and cuting off the part of internal sphincter treat mixed hemorrhoid. Method : we take it to RPH and cuting off the part of internal sphincter treat 43 cases of mixed hemorrhoid as treatment group, take it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Milligan-Morgan and cuting off the part of internal sphincter treat 43 cases of mixed hemorrhoid as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both group. Result:on the clinical effect,the both group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摘要】 目的 观察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43例为治疗组, PPH术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43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痔应用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小、愈合快。
【关键词】 混合痔;RPH;内括约肌离断;临床观察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不仅疗效不佳,而且术后并发症多;现在比较流行的PPH手术,价格比较昂贵,且出血量较多;为了找到一种效价比合理的手术方式,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尝试采用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43例,并对术后疗效、并发症、疗程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收入院的住院病人,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1],确诊混合痔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1~31年。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照组43例采用PPH术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分布均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清洁灌肠,采用腰俞穴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膝胸位,常规痔科术野碘伏消毒铺巾,扩肛后洗必泰反复消毒肛管及直肠中下段。插入一次性肛门镜,充分暴露直肠黏膜。将负压吸引接头与外源负压抽吸系统相接,并确认负压释放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经肛门镜置入枪管并对准痔上粘膜,在负压抽吸下组织即被吸人枪管内。当负压值达到0.08~0.1KPa时。即可转动棘轮以释放胶圈,将目标组织套住。打开负压释放开关,释放被套扎的组织(约小指尖大小)。同时在膝胸位12点放射状切口部位,离断部分内括约肌下缘,离断不超过1.0cm,厚度不超过0.5cm,以顺利通过二指中节为宜。术后,双氯芬酸钠栓2粒塞肛。
2.2对照组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清洁灌肠,采用腰俞穴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膝胸位,常规痔科术野碘伏消毒铺巾,扩肛后洗必泰反复消毒肛管及直肠中下段。置入扩肛器,并固定于肛缘。用7号丝线在齿线上3.5~5cm水平面粘膜下作一预置荷包,若直肠粘膜脱垂严重者可在距第一个荷包缝合上1cm处再做一荷包缝合。荷包缝合满意后置入开放至最大的吻合器,并使吻合器头部位于荷包线性水平的近端。先后收紧近、远端荷包缝线并打结。从吻合器的两个侧孔引出缝合线,并持续用力牵引该线,以使肠粘膜尽可能多的被拉至钉仓内。收紧吻合器,并击发。保持吻合器闭合状态30~60s后开放吻合器,退至肛外。仔细检查吻合口,若有活动性出血或明显的渗血则以3-0肠线缝扎止血。同时在膝胸位12点放射状切口部位,离断部分内括约肌下缘,离断不超过1.0cm,厚度不超过0.5cm,以顺利通过二指中节为宜。术后,双氯芬酸钠栓2粒塞肛。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痔诊治暂行标准》:治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好转: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未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1]。
3.2 观察指征
①手术疗效:术后肛门肿物消失,便后出血症状消失。
②创缘水肿:术后3d观察是否出现创缘水肿。
③术后肛门狭窄:麻醉消失后大便是否变细,肛门是否容纳二指顺利通过。
④从手术后创口愈合时间。
3.3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计数资料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在疗效方面, P>0.05, 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出现水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治疗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在平均愈合天数方面, 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4.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不但时间长,术后伤口疼痛剧烈,易出现肛缘水肿,尿潴留,愈合时间长,遗留肛缘皮赘,肛管狭窄,排便困难等并发病;而PPH手术方法虽然能较好的克服以上弊病,但也存在价格昂贵,术中出血量较多,且风险较大的缺点,RPH术是继PPH术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术式,该手术借负压抽吸痔上粘膜,术后不遗留疤痕,不破坏直肠或肛管正常结构与外观,为后续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故可重复治疗。尤其适用于一次不能治愈的内痔或Ⅳ度内痔,治疗可直至症状好转或消失为止。其治疗原理与PPH(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相似,一般一次可套扎3-5个部位,保留肛垫组织齿状线感受器无损伤,因此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的发生;配合内括约肌离断术可以减轻对手术后肛门排便影响,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愈合天数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RPH配合内括约肌离断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混合痔的术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699.
[2] 黄筵庭.痔的近代概念[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0,6(3):19.
论文作者:胡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括约肌论文; 术后论文; 肛门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粘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